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黄振华

盘龙区人民医院 外科 云南昆明 650233

摘要:目的探究疝气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疝气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与实验组分别予以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比组患者的28.57%(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14.29%(P<0.05)。结论疝气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可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疝气;治疗效果

疝气是一种常见疾病,此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极易对机体机能造成损害,使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者性功能障碍等表现[1]。临床上通常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不同术式对疝气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2]。为了探究疝气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4例疝气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予以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疝气患者,所有患者与家属自愿参与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30~84岁,平均年龄(57.45±27.54)岁;疾病类型:股疝、直疝、斜疝分别有5例、9例、28例。实验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31~85岁,平均年龄(58.23±27.42)岁;疾病类型:股疝、直疝、斜疝分别有4例、11例、27例。两组疾病类型等资料经处理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随后于腹股沟管做一长度为5~6cm的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进到腹腔内对疝囊位置有效确定,随后对疝囊充分游离,于腹膜前腔隙内对体积较小的疝囊进行回纳,不予以高位结扎。因为部分疝囊体积较大,在疝囊颈3~4cm位置离断,游离腹膜前间隙,于疝环内留置充填网塞,用荷包缝合法固定缝合。并修剪补片,补片在精索下放置,对周围组织和网塞外瓣进行缝合,有效止血后逐层关闭切口,手术完成。

实验组实施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麻醉方法与手术切口和对比组相同,游离精索,处理疝囊。因为患者腹股沟疝的类型存在差异,因此,处理方法也有较大不同。直疝者游离疝囊且缝合后,于腹腔内直接回纳疝囊;斜疝者把疝囊大小当做依据,对疝囊充分游离后,回纳疝囊于腹腔内,自内环水平腹膜游离输精管与精索,拉起腹膜下血管,游离出面积为15cm*8cm大小的腹膜前间隙,直至耻骨下方,充分分离周围组织与腹膜,将补片于腹膜前间隙置入,覆盖整个缺损处,对耻骨疏韧带与补片下端进行缝合,充分止血后逐层关闭切口,手术完成。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感觉异常、阴囊水肿、血清肿以及切口感染等)与随访12个月后的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如复发率)以百分率(%)表示,检验为X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如表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比组患者的28.57%(P<0.05)。

表1并发症发生率[n(%)]

注:*与对比组对比,X2=11.0119,P=0.0009。

2.2复发率

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0.00%(0/42),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14.29%(6/42)(X2=6.4615,P=0.0110)。

3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对疝气治疗的常用方法,与传统术式相比,此种术式可满足机体生理机能与解剖结构要求,缝合时不易出现张力,术后疼痛较轻,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时间较短,被患者所接受[3]。无张力修补术通常包括两种,一种为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另一种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者有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基本特点,于缺损面积较大的疝气修补中有较好效果,是因为填塞用大面积网塞,使缺损面积有效修复,但具有较高的变形与移位风险,对神经很容易造成损伤,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4]。前者放置补片过程中,其手法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基本相同,予以单一手术切口,修补两侧疝,术中处理疝囊时,一直保持内环以上水平,防止对输精管与神经造成损伤,进而实现治疗的目标[5]。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遵循了机体内的工程学原理,由腹壁压力较高的一侧修补肌耻骨孔,并且术式的修补范围比较大,术后患者可以快速恢复,使手术的难度与风险明显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比组患者的28.57%;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14.29%,认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操作时未进到腹腔,并选择宽大的3D平片与补片予以修补,防止对腹腔组织造成损伤,进而使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的出现明显减少,此研究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疝气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不会有复发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彭威,许军,张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99-100.

[2]吴军.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疝气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7):75-76.

[3]董燕.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66-67.

[4]郭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应用价值评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09-110.

[5]张鑫.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4-25.

作者简介:黄振华出生于1977年10月,籍贯:云南江川,民族:汉族,职称:主治医师,学历:本科,主要从事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及手术治疗工作。

论文作者:黄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黄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