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探究论文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探究

●周 辉

摘要: 我国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需求缺口比较明显。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能够有效解决体育场馆资源需求缺口明显和体育场馆资源闲置的问题,实现体育场馆资源供需所求的目标,促进体育场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文章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场馆 固定资产资源 共享模式

一、建立地方高校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共享经济逐步盛行。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从住宅到公交站台、地铁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它的兴起将共享的概念带入了人们的视野。2017年,共享经济更加发展壮大,涉及行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如: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及共享停车场等等。这类创新发挥着人们的想象力,给社会大众带来了方便,同时也是对社会闲散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尝试。

据报告显示,至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将占GDP的10%以上。“共享”一词的流行,体现了社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社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号)文件,明确提出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要求“到2020年,要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具备条件的学校积极开放,使开放水平及使用效率得到普遍提升”。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共享不仅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体育场馆的迫切需求情绪日益高涨,“广场舞大妈和青少年抢占篮球场”的社会新闻凸显了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与运动场馆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如果要在已经完成基本规划的城市中,短时间内修建一大批社区型体育场馆,谈何容易!难度可想而知,但若能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是解决社会大众对体育场馆资源需求和体育场馆资源闲置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实现体育场馆资源供需所求的目标,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共享势在必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共享模式,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那么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共享模式引入到地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建立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实现体育场馆资源供需所求的目标,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是目前摆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地方高校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现状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动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在部分时段向社会开放”,很多地方都发过此类的红头文件、提出过此类的要求和愿望,但基本都处在“倡导”和“呼吁”阶段,停滞不前,我国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更是寥寥无几。通过对河南省地方高校的调查统计得知,河南省地方高校体育场馆除了本校体育教学活动使用和本校教职工活动使用外,87%以上都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对外开放,体育场馆资源闲置现象普遍存在,然而河南省广大群众比较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及网球等热门运动场馆需求缺口比较明显,“广场舞大妈和青少年抢占篮球场”的社会事件也足以证明。河南省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却少之甚少。

三、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缺乏开放共享意识

地方高校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只关注自身利益和自身发展,缺乏全局意识。地方高校体育场馆投入资金量大,建设周期又长,一旦建成,就十分珍惜,宁可闲置,也不愿与他人分享使用,这种不愿共享的思想根深蒂固,高校犹如远离尘世的孤岛,信息闭塞,缺乏对外交流。加之,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共享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指导和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来促进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

(二)缺乏开放共享工作推进机制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共享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因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共享缺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与高校相互衔接的开放工作推进机制,开放共享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就无法健全;开放共享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就无法完善,开放共享的运作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规范和制约,开放共享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11] 杰里·布罗顿 林盛译,《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P48.

(三)缺少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共享缺少网络化信息平台,无法进行信息采集,无法将开放共享的项目、区域、时段及相关服务信息进行公开,无法向用户提供服务、得到用户评价,无法实时监控开放共享的情况。因无法达到供需双方的自由连接,信息共享无法完成,那么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放共享就无法实现。

四、探索构建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达到供需双方的自由连接,实现供需所求的目标,促进地方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开放共享思想认识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必须明确开放时间、确定开放对象,采取定时、定段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开放人员必须要登记信息、持证入校。具体内容见表2。

2.加快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吸收法的关键是吸收剂的选择,看其是否无害、廉价、易得。目前采用的吸收剂包括两种:一种是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具有吸收效果好的优点,但价格较贵,且使用时可能会产生新的污染;另一种是由水和表面活性剂(如柠檬酸钠、乙酸钠、环糊精、二乙基羟胺、聚乙二醇等)组成的混合液,制作成本比有机溶剂低,但存在吸收效果较差的问题[5]。实际上,吸收剂的选择和吸收液的后处理使得吸收法只适合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场合。

(二)具备开放共享的基本条件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必须具备应有的基本条件。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基本条件一览表

(三)明确开放共享时间及对象

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及地方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主动、稳妥地创造条件推动河南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并“坚持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坚持校内优先,安全为重;坚持服务公众,体现公益”的四项基本原则,逐步把河南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建成示范典型。

其中,五个转型包括:业务量快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向病种结构转型;向专科、专业特色凸显方向转型;医疗内涵质量向临床能力转型,真正体现诊疗能力;员工基本完成学历学位教育,开始向素质能力上转型;管理从院、科两级负责制向院-科-组三级管理上转型。“这六年,我们就是根据当时提的五个总体的转型发展的需求和想法,逐步地推广实施。”他说。

表2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放时间、对象一览表

(四)明确开放共享收费标准

3.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开放共享风险防控和安保机制建设;

表3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费用方式、收费标准一览表

(五)提供开放共享保障措施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必须提供如下坚实有力的保障措施,并积极落实。

以建立河南省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共享管理模式为例:

1.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我们的杏鲍菇是绿色无污染食品,从菌包采摘下来就可直接食用,细嚼慢咽下能感受到杏仁的味道,鲍鱼的口感。”陆良县供销社党委副书记史乔林说。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应明确开放收费标准,“采取免费、优惠或有偿使用的方式”,原则上对“青少年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免费,“有偿使用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收费用必须用于维持场馆、设施运行”。收费标准应由当地物价部门核准,并予以公示。运营模式以高校管理为主。具体内容见表3。

4.加大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的经费投入;

6.积极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信息化建设。

5.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场馆开放共享;

(六)组织开放共享实施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必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分类指导和强化宣传推广”的组织实施才能得以实现。

(七)建立开放共享管理模式

李志勇心情郁闷极了,野生菌没卖出去,真是没脸回家,只好找了个廉价的小旅馆住下,“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一直都在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凌晨时分,他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 自己默默点了点头,随即踏实地睡去。

构建河南地方高校体育场馆“互联网+场馆共享”全新运营管理模式,就是通过线上统一管理,远程实时监控,让场馆与用户双方的信息互通,实现双方的自由连接。共享体育场馆配备有网络、自助租球机、自助储物柜和自助贩卖机等其他具有自助功能的设备,用户空手进场就能健身。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第三方开发的手机微信软件,手机微信软件程序菜单界面示意见图1。软件程序应包含全省范围内所有高校体育场馆的全部信息,打开软件就能够查看到所有高校体育场馆的位置、场馆环境条件、场馆内设施状况及健身人数等实况信息,健身用户如果在省内其他地区出差、办事或走亲访友也可以到当地的高校体育场馆健身。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这个微信软件,健身时,打开手机软件查看、搜索体育场馆的信息,如果对查找的场馆环境、设施条件不满意或者此时健身人员太多无法前往,便可以选择其他的场馆,不必跑冤枉路;如果选到合适的场馆,就从该场馆门口的闸机处用手机扫码进入场馆健身,场馆里可以自助租球,自助存储物及自助购物等,具体费用应根据运动时间的长短收取,费用计量单位为元/分钟,用户用手机软件扫码进门时软件程序开始计时,运动结束后扫码出门时软件程序结束计时,费用自动从微信软件程序中结算并扣除。

这种类似“共享单车”的管理模式,从用户寻找场馆开始健身,到健身结束后费用结算扣除,全部都是在线完成,实现了无人看管、无现金支付的自动化管理模式。为了加强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及时应对发生的紧急事件,体育场馆内还应安装一些监控探头,通过远程移动端视频流,随时查看场馆的实况,如果发生人员受伤或出现违规行为等,便会在移动端用语音及时广播通知,立即派人到现场处理。这种无人化自助场馆,不仅让运动更便捷、让体育更智能,还能彻底改变原有场馆的传统运营服务体系,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具体内容见表4。

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结果显示(表5),菌株CEH-ST79有过氧化氢酶、氧化酶、β-半乳糖苷酶、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淀粉水解和酪蛋白测定均为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精氨酸脱羧酶、H2S产生、水杨素、吲哚、溶血和脲酶测定为阴性。

表4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管理模式一览表

河南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应该采取免费(对青少年学生、老年人及残疾人)、优惠(开展优惠活动或为长期用户提供优惠)或有偿使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方式。收费标准应依据室内场馆、室外场地及开放的不同时段制定,费用标准要由当地物价部门核准。以高校排球场馆开放共享收费标准参考范围为例,具体内容见表5。

“我又没有过女朋友,第一次就见这么恐龙级的,我也得有这心理承受能力呀。何东,没登记吧还瞒着,还真给瞒过去了,我只能哑巴吃黄连硬着头皮去见了。”

表5 高校排球场馆开放共享收费标准参考范围一览表

从表5可以看出:(1)上课日早晨和晚上;室外收费标准参考范围:早晨5点至7点半,免费,晚上19点至22点,基本为大于等于10元/小时至小于20元/小时不等;室内收费标准参考范围:早晨5点至7点半基本为大于等于10元/小时至小于20元/小时不等,晚上19点至22点,基本为大于等于20元/小时至小于等于40元/小时不等。(2)双休日、节假日及寒暑假全天开放;室外收费标准参考范围:早晨6点至9点,免费,晚上18点至22点,基本为大于等于10元至小于20元/小时不等,其余时段,基本为大于等于5元至小于15元/小时不等;室内收费标准参考范围:早晨6点至9点,基本为大于等于10元至小于20元/小时不等,晚上18点至22点,基本为大于等于20元至小于等于40元/小时不等。其余时段,基本为大于等于15元/小时至小于等于30元/小时。这样对打球时间不长、运动量不大的用户,费用上有一定的吸引力。晚上下班后18~22时,为大多数“上班族”用户打球时间,是打球的高峰时段,打球人员较多,价格也较贵。

图1 手机微信软件程序菜单界面示意图

地方高校共享体育场馆“互联网+场馆共享”全新运营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管理效率、而且还能降低管理成本。如果未来共享乒乓球馆、共享羽毛球馆、共享排球场馆、共享篮球场馆及共享网场馆等共享体育场馆普及了,健身者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APP查看体育场馆的实况,及时选择自己满意的运动场馆健身。如果智能化、互动化的连接一旦形成,可以通过这种多元化体育互动平台,形成极具价值的体育运动大数据,有效促进广大群众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充分利用,让体育运动成为更多群众的生活方式,推动整个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体育局转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网站,2017.3.14

[2]李文华,乔伟铭,蔡传明.资源共享: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究——以集美大学为例.体育科学研究,2019(1)

[3]蒋纪平.新乡市高校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

[4]徐悦,龙倩彤.共享环境下微课的发展前景.教育现代化,2018(12)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9)09-217-03

[基金项目: 2018年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研究(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355)]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河南洛阳 471022)

[作者简介: 周辉(1963—),女,经济师,洛阳师范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责编:若佳)

标签:;  ;  ;  ;  ;  

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