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电缆终端漏油原因初探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灿伟

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本文简述了中山供电局运行中的110kV某电缆终端漏油的情况,进而对漏油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缆;终端;漏油;分析;措施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架空输电导线由于占据土地、空间面积较大,逐渐被占地面积小、供电可靠性高的地下电缆所代替。以中山供电局为例,输电线路达到2264千米,其中电缆长度就超过270公里,户外终端数超过400支,在城区及镇区主要商圈中,已几乎看不到输电架空导线。电缆线路如此之多,保障其安全运行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电缆终端头作为电缆的重要附件之一,其健康状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通过对110kV逸港乙线电缆终端漏油这一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及应对方案,总结经验,以提升运维能力,避免同类型事件再次发生。

2缺陷情况

2.1 电缆概况

110kV某线为混合线路,由220kV某仙站至110kV某港站,其中110kV某线N01-N08、N09-N16、N17-N31、N32-某港站、110kV某线西桠支线为架空线路;从110kV某线电缆(N08-N09、N16-N17、N31-N32)为电缆线路。于2005年03月29日投运,总长度8.993km,架空长5.909km,电缆长度3.084km。涉事电缆终端为110kV某线N17塔B相,是广东长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型号为CN YJZWFY4 64/110电缆终端(也是设备安装厂家)。涉事终端所在电缆段110kV某线N16-N17段为金属护套单端接地,N16塔端直接接地,N17塔端带保护器接地,2017年11月9日投运。

2.2 事件经过

该线路于2017年11月9日投运,线路施工旁站及验收过程中并没有发现线路有何异样。输电电缆二班在2019年02月份巡视发现110kV某线N17塔B相电缆终端尾管接地块端子处有渗油的痕迹,绝缘填充硅油沿电缆本体从上往下至波纹管出土地面(图1)。并对该缺陷进行跟踪观察。曾于2019年2月22日办理了一张线路二种工作票对电缆油迹位置进行擦洗,以便观察其漏油速度。

图1 电缆终端尾管渗油情况

结合对缺陷终端的跟踪观察与厂方建议,在输电所生技组领导的许可下,班组于2019年4月7日办理了一张线路一种工作票对110kV某线N17塔B相渗油终端进行了解体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解体前终端尾管整体外观如(图2、图3)所示,尾管接地块处有明显渗油痕迹,绝缘填充硅油沿电缆本体从上往下至波纹管出土地面。

图2 渗油终端整体图

图3 渗油终端整体图

(2)工作人员打开了外护套热缩管进行检查,热缩管内铝护套与环氧泥搭接处有明显缝隙;铜编织带表面有绝缘填充硅油物质(图4、图5)

图4 环氧泥搭接处有明显缝隙

图5 铜编织带表面有油浸痕迹

(3)接着工作人员打开尾管检查:尾管内电缆主绝缘半导电带段未见绝缘填充硅油物质,非常干净(如图6)

图6 未见绝缘填充硅油痕迹

(4)紧接着,打开锥托检查:锥托内电缆绝缘屏蔽层末端及应力控制体表面未见绝缘填充硅油物质(如图7)

图7 未见绝缘填充硅油痕迹

(5)打开应力锥罩检查:应力锥罩下法兰往上约10cm处有一道横向裂纹(长约40cm)之一(如图8),初步判定其为影响电缆终端漏油的重要原因。

图8 应力锥罩横向裂纹痕迹

3危害

绝缘油在终端内主要起着绝缘、均匀导热的、隔绝水汽等作用,其流失对电缆的危害如下:

(1)终端内绝缘油不断减少将导致绝缘水平下降,最终导致终端炸裂,线路跳闸;

(2)电缆终端密封不足时,绝缘油从电缆尾管流出,沿电缆内部结构往下流,流入电缆内部,与电缆绝缘等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电缆绝缘水平影响电缆安全运行,进一步恶化造成电缆在运行中故障跳闸;

(3)绝缘油于电缆终端内起均匀热场、隔绝水汽的作用,当绝缘油渗漏时,水分会渗入内部,引起水树枝缺陷和局部电场突变,失去匀热作用后,局部温升加速绝缘老化,影响电缆安全运行,最终导致电缆在运行中故障跳闸。

4原因分析

4.1 产生原因

(1)电力电缆在运行中由于载流发热致使电缆油膨胀;

(2)当发生短路时,由于短路电流的冲击使电缆油产生冲击油压;

(3)当电缆垂直安装时,由于高差的原因也会产生净油压;

(4)电缆终端密封不足。

4.2 日常运维情况及分析

(1)110kV某线N17塔B相电缆终端红外测温,电缆终端及尾管温度分布均衡,未发现发热点及相对温升情况。(如图9)(110kV某线运维策略等级为IV级(一般),要求测试周期 6月1次,对电缆户外终端进行红外检测。)

图9 缺陷设备两次红外分析图片

随机抽取线路的日负荷曲线,显示负荷均位于正常水平。(如图10)

图10 该线路日负荷变化曲线图

(3)通过翻查施工人员安装该终端时的视频录像中,并没有发现安装工艺出现问题。

4.3 安装工艺图(如图11)

图11 施工安装工艺图

4.4 终端渗油的原因分析总结

通过对电缆终端进行开盖检查,最终发现位于应力锥罩下法兰往上约10cm处有一道长约40cm横向裂纹。

经过对渗油终端的解体情况分析,形成意见如下:

(1)终端尾管、铜编织带、电缆铝护套三者连接部位的环氧泥与铝、铜是不同种类的材料存在搭接不严密情况,不能实现有效防渗油密封。

(2)当终端应力锥罩出现裂缝,复合套管内绝缘填充硅油会沿应力锥罩裂缝内壁渗出,沿锥托螺杆流入终端尾管,在终端尾管底部沿铜编织带渗入电缆波纹铝护套。由于连接部位的环氧泥与铝、铜是不同种类的材料存在搭接不严密,最终在最薄弱的接地块位置发生渗油事故。

5处理措施与建议

5.1 处理措施

针对电缆终端的检查及原因分析,本次缺陷的处理方法如下:

(1)更换崭新的、质量合格的锥罩;

(2)重新组装电缆终端;

(3)灌入绝缘油至标准水平,封盖;

(4)安装电缆尾管;

(5)重新封铅;

(6)对铅封位置绕包阻水带及PVC胶带。

5.2 建议

针对此次事件暴露出主要问题在于附件安装人员在安装附件时没有认真细致地对终端组件的每个部位进行外观检查,监理及运行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并无发现异常,及时避免缺陷发生。今后加强对安装前关键附件的检查监管,规范完善电缆附件安装检查监管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加强对电缆附件的监造,尤其针对用户工程的附件质量必须严格把关,确保合格附件入网运行;

对于厂家施工人员、监理、运行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施工安装前应对附件进行外观检查完成后方可安装;

运行人员应对重要附件的关键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旁站监督,及时发现附件外观或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运行人员技能水平,对于终端结构及安装过程应有熟悉的了解,在旁站监督过程中方可及时发现问题并指正;

加强施工人员资质的审查,禁止无资质的施工人员进网作业、野蛮作业;

班组应加强对此设备的巡视,定期汇报其运行情况,如发现漏油立即上报;

在缺陷处理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通过红外测温及分析,每日负荷曲线、环流等多种手段监测设备的健康状况。

电缆终端开盖检查中,如发现终端内大量绝缘油已流失,应查明绝缘油去向,先是打开电缆出土处波纹管位置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大量绝缘油,若否,大量绝缘油有流向电缆内部的可能,严重时,需要替换受影响的电缆段才能排除隐患,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保证供电可靠性。

6结论

通过对110kV某线N17塔B相渗油终端解体分析,针对本次事件得出结论如下:

(1)此次渗油是由于终端应力锥罩出现裂缝,复合套管内绝缘填充硅油会沿应力锥罩裂缝内壁渗出,沿锥托螺杆流入终端尾管,在终端尾管底部沿铜编织带渗入电缆波纹铝护套。由于连接部位的环氧泥与铝、铜是不同种类的材料存在搭接不严密,最终在最薄弱的接地块位置发生渗油事故。

(2)据厂家反馈信息CN YJZWFY4 64/110电缆终端为新型复合套户外终端,复合套管内部绝缘填充剂存量约30公升,按照复合套户外终端安装工艺要求,电缆金属铝护套末端与半导电段需做绕包填充胶、铜网带、及PVC胶带处理。再结合终端解体所得,在绝缘屏蔽层末端以下的包半导电带段表面未见绝缘填充硅油物质痕迹,基本排除绝缘填充剂进入铝护套内层阻水带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杜伯学,马宗乐,霍振星,王立,李华春.电力电缆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动向[J].高压电器. 2010(07):104-108.

[2]赵章吉,刘红.一例电缆发热故障探析[J].农村电工. 2015(10):31.

论文作者:林灿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110kV电缆终端漏油原因初探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灿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