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论文_张绪芳,宋文秀

湖北省五峰县人民医院 湖北 五峰 443400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临床一线护士15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MBI-HSS(工作倦怠量表)。结果:我院护士整体处于较高水平的倦怠水平,平均幸福感较低,各护龄段护士职业倦怠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各个护龄段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心里调节,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职业倦怠;护士;护龄;原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505-01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中,工作人员出现情感衰竭、成就感低和人格解体的一种症状表现[1]。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认识自身价值并且自身需要及理想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主观感受,它受到社会、个人、心理及生理多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领域。护士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出现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2]。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社会的广范关注。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具有风险性高、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等特点,容易造成护士的身体及心理的透支,造成其严重的职业倦怠感。本文通过研究本院临床一线157名护士职业倦怠感及主观幸福感,分析其相关因素,旨在寻找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临床一线护士157名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47岁范围内,男性3名,女性154名。本科学历30人,大专及以下学历127人,其中护龄在5年以下的有44人,5-10年的有45人,10-15年的有39人,15年以上的有29人。所有护士在年龄、学历、护龄等一般情况不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临床纳入(1)执业护士;(2)工作1年以上;(3)签署知情同意书 ;(4)无精神疾患,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1.3调查方法

1.3.1护士一般情况调查量表 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时间、婚姻状况、生育等情况。

1.3.2 MBI-HSS(工作倦怠量表) 以成绩感降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3个维度为标准,其中每个维度包括5个项目,共计15个项目,问卷形式采用7级计分形式,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7分表示完全符合,其中成就感降低采用反向计分。以3个维度的临界值为标准(成就感降低≥16分、情感耗竭≥25分、人格解体≥11分),将倦怠分为4个水平,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临界值表示零倦怠,某一维度得分等于或高于临界值表示轻度倦怠,2个维度得分等于或高于临界值表示中度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临界值表示重度倦怠。

1.3.3调查方法 由专业人员对各护士长进行培训,护士长将问卷发放给每个临床科室护士,采取不记名独立作答的形式,3天后回收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157份问卷,回收157份,有效问卷为152份。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检测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士不同护龄职业倦怠的得分情况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本院临床一线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并且普遍存在于各个护龄段的护士,这可能与临床一线工作的高风险、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高等特点有关。高水平的工作负荷造成了临床一线护士对于工作不满意程度高,频繁的夜班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待遇水平较低则直接影响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5年以下护龄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最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角色的转变:由学生转变为一名临床一线护士,脱离了原有的较轻松的环境,适应新环境的紧张的工作氛围的能力稍差,对于新环境有陌生感,而又未建立全新的工作同事关系,已引起焦虑、抑郁,从而产生职业倦怠。(2)年轻的高学历护士职业需求较高,但其需求满足与价值实现程度较低,易造成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3]。(3)对于护龄较长的护士来说,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课外兴趣或者与朋友或同事进行交流来缓解工作压力,处理好自己的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开展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可以帮助医院管理人员把握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为防止护理人员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护理人员的对不良事件的认知。还可以通过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组织管理,尤其增加对新进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年轻的护理人员能够尽快适应医院的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减少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指导其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人际关系处理的措施,增加其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保持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状态。最后要倡导媒体大众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确实的报道,减少社会对护理这一职业的误解[4],使护理人员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增加其职业自信心与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宋高萍,杨明莹,袁薇等.云南省某三级医院护士职业高原现状及原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67-69.

[2]王珑.急诊科护士心理韧性、离职意愿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1):83-85.

[3]张燕,宋沈超,杨星等.2079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况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5):485-487,490.

[4]孙萍,许海燕.重庆市护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1):2139-2141.

论文作者:张绪芳,宋文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医院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论文_张绪芳,宋文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