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研究_学历论文

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校长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以德州市中小学在任的正校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取样法,涉及德州市的普通中小学的校长和私立学校的中小学学校的校长,我们共发放21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96份,回收率为93.3%。

调查工具是我们自己编制的“中小学校长现状调查问卷”。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参照“校长成长阶段理论”、“总裁生命周期模型”及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个子问卷:“个人基本情况”、“中小学校长个人发展调查”。分“职业”(指校长职业抱负)、“工作”(指对校长工作的态度)、“人际关系”、(指干群关系)、“自我评价”(指对个人的心理调节、用人及开拓创新等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学习能力”(指研究性学习、终身教育等方面的能力)、“课改”(指对新课改的了解和信心)、“管理”(指教学管理)等七个维度,共21个单项选择题目,另有两个多项选择题目和三个开放性题目。所有数据皆由SPSS.12.0保存并分析处理。经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获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历结构分析

被调查的校长们专科学历为主体,本科学历有相当一部分人达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

2.学校类型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完全坐落在农村的中小学多于乡镇中小学。

3.学校性质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私立学校的数目和公立学校的数目比较来看,德州市需大力发展私立学校,争取多种形式办学。

(二)发展状况分析

图1 校长职业信念图

图2 校长工作态度图

注:“1”代表任职年限为1-3年的校长;“2”代表任职年限为3-5年的校长;“3”代表5-10年的校长;“4”代表任职年限为10-15年的校长;“5”代表任职年限为15-20年的校长;“6”代表任职年限为20年以上的校长;“Mean of”指“…的平均数”。以下图1-图6中数字符号含义相同。

由图1、图2可知,任职年限在1-3年的校长职业抱负最高,任职3-5年的校长职业抱负水平有所下降,到任职5-10年时有所回升,以后呈下降趋势。3-5年是在任校长职业抱负的一个拐点:各阶段的校长对其工作的态度起伏比较大,任职5-10年的校长态度最积极,任职3-5年和10-15年的校长态度处于低谷。

由图3、图4可知,各阶段校长的干群关系有起伏,任职3-5年的校长与任职10-15年的校长处于两个高峰,任职5-10年的校长处于一个低谷,其次是任职20年以上的校长;在自我评价方面,任职10-15年的校长处于最高峰,任职3-5年的校长和任职5-10年的校长水平相差不大,任职20年以上的校长自我评价最低,其次是任职1-3年的校长。

由图5、图6可知,任职1-3年的校长比较乐观,任职20年以上的校长最有信心,任职10-15年的校长最无信心,其它几个阶段的校长相差不大;在学习能力方面,任职5-10年的校长学习能力最低,任职20年以上的校长最高,其它几个阶段的校长相差不大。

综合上述几组图可以看出,任职3-5年、任职5-10年、任职10-15年、任职5-20年是校长成长中的转折期,而且任职3-5年和任职10-15年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任职5-10年的变化相反,任职15-20年的校长变化基本呈下降趋势。

(三)样本比较情况分析

1.学历在人际关系层面上的比较分析

本科学历在人际关系层面上的得分高于其它各种学历,而且与中专学历、专科学历在0.05水平上显著(得分差分别为0.3263*、0.2089*)。由此可见,不同学历的校长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显著差异。由图7可知,本科学历是在任校长的最佳学历。

图7 学历在人际关系层面上的比较图

注:“1”代表高中学历;“3”代表中专学历;“4”代表专科学历;“5”代表本科学历;“6”代表研究生学历。

2.不同性质学校在自我评价层面上的比较分析

由上表可知,公立学校的校长在自我评价方面高于私立学校的校长自我评价,而且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这说明学校性质是影响校长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变量。

3.不同学校类型之间的比较分析

由上图可知,农村中小学的校长在人际关系层面得分上比乡镇中小学的校长低,而且,农村小学的校长在人际关系层面得分上低于乡镇小学的校长,在0.0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环境是影响校长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

(四)培训、制度环境方面的分析

1.制度环境分析

被调查的校长们对制度的不满意集中在考核和监督制度、聘任制度和优秀校长奖励制度。

2.希望深入了解的有关课程改革的内容分析

在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发展性评价、研究性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合作学习等有关课程改革的内容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的需求如下:

各阶段的校长都将教学方式的变革知识放在首位,而处于适应期(任职1-5)和步入离职期(任职15-20年)都将合作学习放在末位;处于成熟期(任职10-15年)的校长则把学科课程标准放在末位。

(五)校长成长压力、影响因素自我分析

1.校长成长压力分析

由调查资料分析得知,校长们的压力集中在经费不足、师资队伍问题、升学压力、安全问题、生源问题和上级过多的检查评比。

2.影响校长成长的因素分析

对于影响成长的因素,各阶段的校长感受不同:

任职1-3年的校长认为培训、学习机会少,没时间学习,学历、自身知识缺陷和个性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趋势。

任职3-5年的校长则内外部因素全面铺开:职工积极性、师资问题、教学质量、安全问题、自身理论修养、外部教育环境等。

任职5-10年的校长认为培训机会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经费不足、制度环境、检查评比、领导认可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任职10-15年的校长认为自身问题,无动力、没自信;学历问题,少培训机会;财力不足,资金不到位;记忆力衰退;评价机制问题等出现职业倦怠的迹象。

任职15-20年的校长认为自身因素、经济因素、师资队伍问题,教育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较差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任职20年以上的校长认为经济因素、精力、自身文化水平、机遇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满足广大校长的学习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的理论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学校的发展水平,而一校之长,集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于一身,事务繁多,若不挤时间,是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来学习的。由影响校长成长的因素分析得知,被调查的校长几乎都提到培训机会少,因此,建议上级管理部门制定培训制度规定他们定期学习提高。并且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校长培训不同的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完善校长成长的制度环境

由环境制度分析得知,被调查的校长们表现出对考核和监督制度、聘任制度和优秀校长奖励制度的集中不满。建议大刀阔斧地改革完善这些制度,比如,考核标准多元化,考核形式多样化(不妨加入自我评价等内容),尤其在考核形式方面除总结性评价外,也应加入形成性的评价。鉴于评价的导向作用,上级领导部门应重视中小学校长的制度建设,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

经费不足、师资队伍问题等是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被调查的校长也认为经费不足、师资队伍问题构成他们工作的压力,因此,建议采取加大教育投入、制定一些吸引优秀教师安定工作的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有力措施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保障这些校长的顺利成长,促使他们的自我实现。

四、结论

1.调查在某种程度上印证和发展了校长成长阶段理论;

2.确定了校长发展阶段的拐点为任职3年、任职5年、任职10年和任职15年,其中任职3-5年和任职5-10年是重要的转折期和关键期,两个时期的校长发展趋向一致,而与任职10-15年的校长发展方向相反;

3.考核和监督制度、聘任制度和优秀校长奖励制度等需完善;

4.处于不同阶段的校长发展状况和需求不同;学历、学校性质、类型和制度是影响中小学校长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学历和环境因素影响校长工作的水平和自我效能感。

标签:;  ;  ;  ;  

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研究_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