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刘红杰

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刘红杰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抽选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显效56例,有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可提高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毛滴虫引起,寄生人体的毛滴虫有阴道毛滴虫、人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分别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肠道和口腔,与皮肤病有关的是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交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具有传染性[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7岁。

2临床表现

2.1女性感染者中,大约50%是无症状的,大约1/5的性活跃妇女在她们的一生中会感染阴道毛滴虫,潜伏期是几天至4周。

2.2滴虫侵犯女性阴道、子宫颈内膜和尿道,引起阴道炎、瘙痒、排尿困难和性交困难。最常见的表现有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和子宫颈炎。

2.3阴道分泌物通常为灰绿色、泡沫状、恶臭。

2.4后背疼痛、下垂感,因滴虫无氧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腐臭气体,所以白带有臭味;瘙痒部分主要位于外阴及阴道口;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急、尿频、尿痛,有时见有血尿,阴道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影响乳酸生存[2]。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可致不孕。

2.5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斑点,甚至宫颈有出血点,后穹隆及阴道内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带稀薄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

3诊断

具典型症状和体征者易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直接荧光抗体法(DFA)、乳胶凝集法、DNA探针、生理盐水悬滴法和培养等。

3.1最简便的方法是生理盐水悬滴法,显微镜下见到呈波状运动的滴虫和增多的白细胞即可诊断,此法在有症状的患者中阳性率达80%~90%[3]。对可疑或多次悬滴法阴性时,可送培养,准确率达98%。

3.2实验室诊断,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应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取分泌物时窥器不涂滑润剂,分泌物取出后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冬天生理盐水宜适当加温),否则滴虫活动力减弱,对诊断有影响。

3.3目前聚合酶链反应(PCR)也可用于滴虫的诊断,敏感性90%,特异性99.8%[4]。

3.4巴氏染色法诊断阴道滴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肯定。

3.5 ELISA法可检测急性滴虫患者的阴道冲洗物中的IgG和IgA抗体,被感染的患者和实验动物的血清标本中有假阴性IgE抗体。

3.6目前,美国应用双乳胶凝聚法很有效,敏感性为95.5%。

3.7体外培养被认为是诊断滴虫病的金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治疗

因滴虫性外阴阴道炎患者常可同时有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滴虫感染,欲治愈此病需全身用药,单独局部用药的疗效不如全身用药。

4.1全身用药

初次推荐疗法,首选甲硝唑2g,单次口服;也可选用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连服7日。治疗失败者采用甲硝唑2g,每日一次,连服3~5日。

4.2局部用药

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或不宜全身用药者,可选择阴道局部用药。常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栓)或替硝唑阴道泡腾片(栓)200mg,塞入阴道,每晚一次,7~10日为一疗程。在全身或局部用药前,阴道局部应用1%乳酸或0.5%醋酸液冲洗,可减少阴道恶臭分泌物并减轻瘙痒症状。

4.3性伴治疗

甲硝唑2g,单次口服。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性行为传播,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4.4孕妇的治疗

最初3个月禁用,因动物试验曾认为甲硝唑可能有致畸作用。最近国外研究显示,人类妊娠期应用甲硝唑并未增加胎儿畸形率,妊娠期可以应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甲硝唑2g,单次剂量口服。也有用克霉唑l00mg阴道内用,共1周。哺乳期停止哺乳,24小时后口服甲硝唑2g。

4.5治疗失败者

重复治疗的病人和性伴,CDC推荐甲硝唑2g,口服共3d,

4.6顽固病的治疗

可加大甲硝唑剂量及应用时间,每日2~4g,分次全身及局部用药(如1g口服,每日2次,阴道内放置500mg,每日2次),连用7~14d。

4.7其他药物治疗

康妇栓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也有效,此为阴道局部用药。根据病情可使用康妇栓1颗塞阴道7~10天一疗程,严重者可每日早晚二次阴道塞入一颗,7天为一疗程。

5结果

80例患者中,显效56例,有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6讨论

孕妇患滴虫病后可发生胎膜早破,导致胎儿死亡或新生儿体重异常,也易引起新生女婴感染,因经母体阴道分娩过程中通过直接外阴、阴道污染,感染可使新生儿吸入含有滴虫的分泌物,因消化道pH值呈中性,滴虫通过消化道时仍保持活力,结果含有滴虫的粪便污染阴道和尿道,又因新生女婴阴道的pH值呈碱性,糖原含量高[5]。所以新生女婴对滴虫易感,要注意防治。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值一般在5~6.5,多数>6,pH值升高的原因是滴虫消耗或吞噬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阻碍乳酸生存之故[6]。滴虫性阴道炎常于月经后复发,故治疗后检查滴虫性阴道炎时,仍应于每月经后复查白带、若经连续3次检查均阴性,方可称治愈。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可提高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小红.100例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8):1083-1084.

[2]索亚宁.200例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治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5):55.

[3]周银娣,温和.阴道炎诊断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8):2620-2622.

[4]宫铁燕.200例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治研究[J].药物与人,2014,(12):174.

[5]沈宁宁.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52):241.

[6]王冰,宋桂芹.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37-238.

论文作者:刘红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刘红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