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_基因合成论文

2008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高考论文,策略论文,生物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全国高考生物科试题导向性正确,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试题设计规范、科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一、试卷的基本结构

就2008年全国高考情况来看,高考生物卷主要分两种基本结构模式,下面分别予以分析。

1.试卷设计的模式

说明:(1)理综卷中,生物所占总分的比值,大致与高中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总课时数比例相当。(2)各种模式的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相对集中,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2.试卷的结构分析

二、2008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

纵观今年全国生物高考试题,总体感觉是基础知识覆盖面广,并侧重于代谢、遗传变异等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注重能力考查,侧重实验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能体现出考试大纲中关于运用生物知识、观点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问题的能力要求,具体有下列几方面。

1.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凸显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在有限的题量中,既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核又兼顾到覆盖面。

(1)基础知识是主体

近年来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重视能力并不等于要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是知识类题还是能力类题目,其涉及的知识几乎都是来源于教材,命题者力图使能力的考查依附于基础知识这一载体。

[例1](2008·江苏生物卷·第1题)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相关知识。淀粉、半乳糖、糖原、丙酮酸只含有C、H、O;脂肪酶、生长激素、胰岛素、氨基酸含有C、H、O、N;胆固醇、脂肪酸、性激素含有C、H、O;核苷酸含有C、H、O、N、P。出错的原因是对化合物的分类辨别不清。

[例2](2008·广东生物卷·第9题)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图像为依据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图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图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本题难度不大,对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掌握不牢以及不会识图,都是造成本题失分的原因。

[例3](2008·上海生物卷·第39题)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切割和连接DNA分子所使用的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运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一般选用病毒或________,后者的形状成________。

(4)由于重组DNA分子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频率________,所以在转化后通常需要进行________操作。

(5)将人胰岛素基因分别导入大肠杆菌与酵母菌,从两者中生产的胰岛素在功能和________序列上是相同的。

答案:(1)化学合成(人工合成);酶切获取(从染色体DNA分离/从生物细胞分离)(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连接酶)(3)质粒;小型环状(双链环状、环状)(4)低;筛选(5)氨基酸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属于理解识记题。基因操作的工具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及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病毒,质粒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由于重组DNA分子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频率低,所以在转化后通常需要进行筛选和检测。由于人胰岛素基因合成的是人的胰岛素,因此导入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人胰岛素基因合成的胰岛素在功能和氨基酸序列上是相同的。对知识的记忆不清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例4](2008·全国理综卷Ⅱ·第5题)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更快、更强。当机体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后,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记忆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周期变短,效应B细胞也会大量增加并产生大量的抗体。不能将记忆细胞增殖快慢与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联系起来,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2)主干知识综合体现

试卷中的摄分点主要集中在代谢、遗传、调节、生态等内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除了落实课本基本知识点外,更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知识体系,出题的角度更是灵活多样,思维的触角更加广泛,思路更加开放。

[例5](2008·江苏生物卷·第13题)人类Rh血型有Rh[+]和Rh[-]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的人有Rh抗原,Rh[-]的人无Rh抗原。若Rh[+]胎儿的Rh抗原进入Rh[-]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母亲又怀一Rh[+]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的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一定相同

②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

③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

④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及免疫的相关知识。由题意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rr,两个胎儿都是Rh[+],其基因型为Rr,其父亲基因型为RR或Rr;由于母亲体内已经有Rh抗体和相应记忆细胞,所以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抗体的产生比第一次的产生量大、速度快,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的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将遗传和免疫的知识相结合,这是思维的难点,解题的关键是理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例6](2008·全国理综卷Ⅰ·第30题Ⅰ)

Ⅰ.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离根顶端的距离(mm)

(1)只依据B曲线________(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________,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________(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相同、不同)。

(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________(相同、不同),该部位称为________。

答案:(1)不能;该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只考虑B曲线只能得到积累量的数据,积累量不等于吸收量(2)低;主动运输;减少;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降低,产生能量减少(3)能;不同(4)相同;成熟区

解析:考查矿质元素的相关知识。(1)据图曲线变化可知,通过A、B曲线的综合比较才能确定出幼根在20~60 mm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因为幼根向茎叶的输出量是在不断地变化。(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浓度要低于根细胞内的浓度,所以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因此,根部细胞在缺氧情况下,有氧呼吸受阻,产生的ATP减少,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减少。(3)当某种元素缺乏时,老叶受损,则该种元素是可以再利用的元素。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4)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都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第(1)问容易出错,不能根据曲线规范地表示其意义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例7](2008·四川理综卷·第31题)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物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的F[,1]植物,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请回答:

(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种。

(2)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

(3)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________,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9;4(2)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全部感病(或非糯感病);HHrr;抗病和感病(或非糯抗病和非糯感病);HHRR、HHRr、HHrr(3)基因突变;HHRr

解析:本题采取常规考查和特例考查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根据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学实验的结果可知,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2)根据题干信息提示“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则很容易想到要对F[,2]植株进行接种相应的病原体的处理;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造成的,由题干信息“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可知F[,1]在糯性上的基因型为HH;由母本为感病纯合品种可知,自交后的F[,1]的基因型为rr,则F[,2]的表现型为全部是非糯感病,基因型为HHrr,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双亲在抗性性状上表现为杂交,则F[,1]植株的基因型是HHRr,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表现型为非糯抗病和非糯感病,其基因型是HHRR、HHRr和HHrr。(3)本小题所述杂交方式是本题总述中实验的反交实验,其结果与正交实验结果相同,即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HH);亲本正常杂交应为Hh,也就是说应该提供基因h的母体提供了基因H,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试题失分的原因:不能正确地处理好题干中的信息并灵活地运用遗传和变异的有关知识。

2.注重能力考查

考纲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包括四个方面,即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一要求规定了高考应尽可能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考题都体现出对能力考查的叠加。

(1)对生物学的原理和概念,重在在一定的情景中去理解和应用

[例8](2008·江苏生物卷·第14题)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α-银环蛇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乙酰胆碱不能再与其结合,神经兴奋传递中断,肌肉不收缩,即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不被清除,一直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肌肉持续收缩,即肌肉僵直。对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机制理解不透是试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2)重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生物学考卷中离不开图表、表格、曲线等考查形式,要求考生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绘图、画曲线、列表格、写遗传图解等。

[例9](2008·天津理综卷·第5题)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分流入栉毛虫

答案:C

解析:考查人工生态系统知识。从甲图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先加入后数量开始增多,加入栉毛虫,其数量就减少了,可见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从乙图更进一步证实,由于沉渣的掩护,栉毛虫因不容易觅食到大草履虫而逐渐减少,大草履虫因不被食而逐渐增多,故选项A和B错误。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呼吸作用释放和被分解者分解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D选项错误。

3.注重实验思想,侧重分析

在生物高考中,有关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是生物学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也是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题目,这一特征在今年各地的高考题中都有体现,考查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情境知识,实验的整体思路是否正确,步骤是否严谨合理,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得当,结论推导是否合理等。题目类型除考查实验设计的基本环节外,有些常规实验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也有所渗透。

[例10](2008·广东生物卷·第35题)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实验名称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一)材料与方法

(1)家兔12只,2.5 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200 mL,0.5h滴完。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二)结果与分析

(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________。

(2)原因:________。(三)讨论

(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为什么?

(2)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为什么?

答案:(二)(1)丙组尿量最多,乙组其次,甲组尿量最少 (2)甲组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乙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变,尿量较甲组多;丙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最多。(三)(1)不能。只用1只兔不能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准确。(2)用这组兔作空白对照,不滴注任何液体;可以使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有更好的比较基准。

解析:考查考生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应用水盐代谢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所预测的实验结果;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并对后续实验进行科学的预设。注射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会增加血浆渗透压,使尿量减少;注射蒸馏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尿量增加。

实验原理的不清和语言表达不规范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4.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进一步增加

今年各地生物试题联系实际的题目较多。如老年斑、除草剂、狂犬疫苗、生态农业、水体与环境污染、遗传病的调查、课标版的《生物技术实践》等。这样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体现了“题在书外,立在书内”的思想,又使题目形式灵活,贴近生活。另外,有些题目还涉及当今热点问题和尖端技术。

[例11](2008·江苏生物卷·第26题)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________和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2)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4)太阳光能;发酵产热(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解析:本题由生态农业切入,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命题的出发点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据图可知作为生产者的蔬菜与作为消费者的牛,可以互通O[,2]和CO[,2],进而使O[,2]和CO[,2]得到充分的利用;作物的秸秆和牛粪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及时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加速物质的循环过程;如图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光能,使牛棚的温度保持较高的水平,这使得牛因维持体温而消耗的能量减少,更多的有机物用于牛的生长发育,因此,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可以用来保持牛棚的温度。

二、2009年高考复习思路与策略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从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很高,高考不再是考查知识的再现,而是考查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有综合性质的实际问题。高考试题年年都在创新,年年都在变化,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稳定的。考生应对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理论进行再加工,使其成为系统化、序列化、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迅速进行提取、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从而解决问题。

复习要以《考试大纲》为准,以教材为本,以思路方法为主,以概念规律为线,抓主干知识,形成网络,勤于思考,归纳总结,做到章节过关,学练结合,培养学科能力。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和再提高的过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复习呢?(1)以单元课题内容为重点,突出主干知识,抓住核心概念。在一个陈述的句子中,不可替代的概念就是知识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复习当中,就是要把单元知识中的核心概念紧紧抓住不放。(2)对于主干知识的复习,要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且能够综合应用”。高考就像三级跳,第一级就是从“知其然”跳到“知其所以然”,第二级跳就是由“知其所以然”跳到“举一反三”,即简单应用,第三级跳最难,从“举一反三”跳到“把知识运用到全新的情景中去”,这点最难。(3)回归课本,找出每个单元课题内容的主题词。比如说光合作用,有其概念、光反应等等,要把这个内容搞清楚。(4)对课本中命题性的知识都能用简明的短句加以小结。实际上知识的储备就是做好高考答案的储备。(5)针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一些纠错和补充。(6)在搞清知识的层次性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而且要拓展延伸,这有助于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形成学科能力。

2.突出生物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在生物高考中,有关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约20%,而且每年高考题的实际实验题量都大大超过这一比例,生物实验是生物学高考必考的内容,这一特征相信在明年的高考中也会充分体现。

生物高考有关实验的内容越来越多,考查内容的呈现也多种多样,有考查实验原理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也有考查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还有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开放性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等各种题型,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多数考生的答题和标准答案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表现在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上。因此,必须从科学方法训练的角度,做好生物学实验内容的综合复习,突出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综合能力。在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循科学探究程序,参与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实验复习首先要弄懂实验的基本原理;技能性实验要重视操作程序和方法;验证性实验要规范化,证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结论要准确;探索性实验要弄清生物探究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学以致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生物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数以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作背景材料来出题,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该广泛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实际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有心人,平时有意识地通过媒体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动态、了解社会焦点问题。要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和相关条件,找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4.重视能力培养,关注新课标理念

高考能力要求的基本含义,首先是知识层面的能力要求(即理解能力),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的能力要求,并以此来掌握相关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内容。

其次是技能层面的能力要求(即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是应用文字、图表、数字语言、公式、模型等多种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能力要求,这也包括文字、图表、模式图及数字语言的相互转换能力的要求。

第三是科学实验、探究的能力要求(即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观察、推理、预测、分类、建立模型等一般能力,能够通过事实或现象发现问题、构想假说(即尝试性地解释问题)、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变量和给出可操作定义)、收集整理解读实验数据、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交流反思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第四是应用能力(即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同时要高度关注新课标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新课标教材内容在高考命题中的应用。

5.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生物高考对表达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包括文字表达和专业语言两方面,专业语言的表达有错和不按要求回答都影响得分。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应狠抓规范教育。教师的教学应规范,对概念、规律的描述要有条理,要科学严谨,切忌随意。同时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合理规范简洁的文字、美观的图形、简练的语言表达生物学思想。

标签:;  ;  ;  ;  ;  ;  ;  

200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_基因合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