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论文_刘虎

走进学生心灵论文_刘虎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把爱公正地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把爱真诚地投向每位学生的身上。"爱"就是要亲近学生,关心学生。"爱"还要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爱"要用耐心去感化学生。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关爱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爱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教育,因为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关键词】 宽容、沟通、尊重、赏识、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2-008-02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亲师"是"信道"的前提。"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光靠热情与执着,是不够的。有时需要讲究方法,善于抓住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在教育过程中,学会信赖、鼓励和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在我的教书生涯中,有这样一则教育案例值得我去反思。

案例: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我的数学课,我提前了一点时间去教室上课,刚进教室,预备铃响了,有的学生正慌忙抄写黑板上的板书,有的学生往教室外跑,整个教室闹哄哄的乱成一团,我生气地喊道:"站住"。刚出门外的几名学生立刻停住了脚步。顿时,班上鸦雀无声,其余同学也停下了手中的笔,整个空间好像凝固了,全班同学都用无奈的眼光看着我。我大声地问道"你们不知道上课了吗?课前准备都做好了吗?是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一连串的训斥,没人答理我,我更加生气地提高嗓门又问了一遍。这时,坐在前排的一名孩子红着脸站了起来,很小声地说:"是我值日"。我严厉地问:"当值日的职责是什么?你尽到职责了吗?"全班同学都显露出无助与委屈的神情。这时,有几位同学小声地嘟嚷着:"是上一节课拖堂了。"我的心微微一怔,放低了声音:"老师错怪你们了!"接着,让班上同学要上厕所的去上厕所,没抄完笔记的继续把笔记抄完。整节课推迟了近十分钟才开始上课。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脸,整节课,我忐忑不安,我为自己刚才的训斥懊悔。

通过这则案例,我感触颇深:

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爱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教育,因为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一、要多一些宽容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就只停留在表面上,怎么可能从根本上去塑造人呢?又怎么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当有些学生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认为老师对自己存有偏见,甚至因此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时,老师若是为了树立权威,对学生指手划脚,妄加批评,则会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叛逆行为,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反之,我们若是多一些宽容,从他们思想的角度出发,从内心去理解他们,过后学生冷静下来,经过反思,反而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要过分追究学生的责任,而要弄清学生犯错的根源,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教育学生。

二、要多一些沟通

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或多或少的距离,距离的产生主要是缺少必要的沟通,有些教师一味地用"管制、训斥"的方式去"制服"学生,从表面上看学生是"驯服"了,可他们却忽视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坦诚地交换意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信任和赏识他们,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三、要多一些尊重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仅是给他一个所谓的面子,给予更多的是宽容和鼓励. 任何一个人,只要受到尊重,便能发挥潜能,甚至有可能做出惊人之举.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老板着脸,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不要吝啬你的笑容;多用商量、探讨的口吻与之交流。由于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接触,需要自由、民主、平等以及感情的倾注,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只有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他们才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掌握分寸,语气要和蔼,千万不可伤及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改正错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重构正确的是非观。

四、要多一些赏识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常识之意;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赏识是学生学习前进的动力,赏识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能净化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赏识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

五、要多一些反思

反思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要深入了解,对孩子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如果要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严于律己,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科学去探求一些新的教育方法,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塑造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

总之,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我相信,只要老师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赏识,要多一些反思,师生情感才能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只要用爱的春风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的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教育心理学》

[2]《教育科学论坛》2018.5

论文作者:刘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走进学生心灵论文_刘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