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张金来[1]2008年在《依法执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法执政理论以执政、执政方式、依法执政等基本概念为基础。依法执政是西方法治国家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以现代法治精神和原则为指导。依法执政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内容、目标、动力。依法执政作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政党执政方式,本身蕴涵着民主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也正在确立现代法治精神和原则,这就为中国实行依法执政提供了政治空间和法理支持。依法执政概念在中国的提出,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建国之初的进一步探索、反右运动后探索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正式提出等几个阶段。依法执政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依法治国理论。当前,依法执政是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路径,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民主有机统一的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概念的含义和要素结构,是在考察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以及党与法、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的。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要素结构的分析,是在坚持依法执政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对中国共产党具体执政方式的探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党与人大立法、党与司法、党与行政的关系问题,切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实践。党与人大立法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当前,党对人大的领导方式不断完善,人大立法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但是,在党与人大立法的关系上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体制性根源是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非正式化或非法治化。本研究从依法执政条件下党的政策和人大立法、依法执政与党领导立法、依法执政与人大立法权威等几个视角,对依法执政条件下党与人大立法的应然关系进行了探索。党与司法的关系在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演变。党与司法关系的重大转型发生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之后。当前,党与司法的关系仍然存在不符合依法执政要求的地方。本研究从依法执政与司法的功能、依法执政与司法权威和司法独立、依法执政与司法责任三个维度,探索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在司法领域的实现路径。党与行政关系的历史演变及现实状况,构成依法执政条件下处理党与行政关系的参照坐标。党与行政之间因二者各自性质不同而存在的矛盾关系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正确处理的根源是,一些党组织在处理矛盾关系时没有坚持法治原则,不符合依法执政的要求。应实现党对行政主体影响的法治化、党对行政行为影响的法治化。

熊辉[2]2005年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是法治时代的必然要求,也为党的建设指引了新的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依法执政的意义、目标和途径及实现条件。即要做到依法执政,必须做到三个“依法”。即要做到依法授权;要做到依法用权;要做到依法监督。这三个“依法”,是论文的“核”。要做到依法执政,还必须创造几个条件、处理好几个关系。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依法执政的提出和意义,涉及依法执政的内涵的理论分析、依法执政的由来,及依法执政的意义。党依法执政是指党依法执掌国家领导权,依法对国家事务进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保证国家权力围绕人民利益而运行。依法执政是党在正确总结了国外执政党和党执政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因而具有重大的意义,即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依法执政是法治时代的根本要求;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是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和新指灯。第二章从历史和理论的高度探讨了依法授权对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的授权形式;分析了执政合法性对政党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正在增强,但人民的授权不是一劳永逸,也面临挑战,而依法执政是追加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形式要件;探讨了民主选举是政党获得人民授权而执政的合法途径,中国共产党是通过民主选举途径进入国家政权组织获得执政权力而成为执政党的,但现实中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授权的路径不顺畅,必须要构建、疏通和创新人民依法授权的路径,实现人民直接授权。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执政党依法用权的问题。依法用权,就是党依法定程序,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实现执政。因此,执政党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内执政,而不能在人大体制之外或之上执政,这就要求通过宪法法律规定执政党执政和领导的权限,特别是处理好党的重大问题决策权和人大的重大问题决定权之间的关系;要依法定的国家权力运作方式来执政;要通过宪法法律规定党领导和执政的程序;要依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和依法向人大推荐重要干部;要保证党在人大内执政,还需保证党员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居多数。此外,由于依法行政对依法执政的重要性,所以,依法执政必须首先做到依法行政。第四章从国外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主要经验和中国共产党对权力进行监

程晓丽[3]2009年在《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执政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依法治国条件下依法执政的提出。这部分主要论述了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提出及其内涵、特点。第二部分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角度详细叙述了依法执政的重大意义。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建设、四个角度来论述。第三部分是依法执政中的问题分析。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依法执政的实现途径。首先是加强法制观念,正确处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其次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利执政方式;再次是党要依法进入国家政权组织、按法定程序提出立法建议、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理顺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最后是强化法制意识,加大监督力度。

于娟[4]2012年在《胡锦涛依法执政思想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在十六大报告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依法执政”这个党在依法治国条件下的科学执政方式理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扬了江泽民的依法治国方略,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现状,继续在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依法执政方式进行着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探索,将依法执政从执政方式概念到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使依法执政上升到全新的理论高度,并以此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使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得以牢牢巩固,有效抵制了历史周期率的执政风险,使中国向民主、法治的现代化文明国家迈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胡锦涛依法执政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以清晰地把握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执政方式的探索规律,对我们更好地巩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论文从发展历程、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几个方面来深度剖析胡锦涛的依法执政思想,从而为完善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探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内外风云变幻的环境中如何继续巩固执政地位,为领导人民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贡献绵薄之力。

张晓燕[5]2000年在《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不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别。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生了重大改变,必然引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 本文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理论、政治学、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观点,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在吸收借鉴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理论、政治学和法学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问题,提出了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的命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和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实行依法执政必须进行执政方式的变革,以及执政党和国家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基本思路。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概括地阐述了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条件下的基本执政方式。提出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为了实现执政内容和执政目的所采取的执掌国家政权的方法、形式和程序的总和。执政党执政方式大体可分为基本执政方式和具体执政方式两大类。文中从什么是法治和法治国家入手,阐述法治国家的执政党及其具体执政方式,得出“国家的政党执政模式不同,执政党的含义也不同;而执政党的含义不同,又决定了执政党所执掌的政权的内涵也不尽一致;执政党所执掌的政权的内涵不同,又决定了执政党的具体执政方式有别;而这一切说到底是由各国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结论。提出尽管西方法治国家各执政党的具体执政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是,依法执政却是其共同的基本执政方式,只是其所依的法的表现形式不一定相同而已。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管中国和西方法治国家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制度,执政党的含义及其产生方式和政党制度也很不一样,但在法治国家这一点上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实行法治政治。法治政治要求依法制约和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权力的设定及其运作依法进行;法治政治要求政治权威法律化,要求政党行为的法治化。因此,依法执政就成为各法治国家执政党进行执政的必然选择。中国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样必须遵循法治政治的规律和要求,同样应当把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中国的政党制度和国家政权结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实行依法执政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文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含义,提出依法执政是指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政权运作方式来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至少包括四层意思:(1)、执政党依法执政所依据的是宪法和法律;(2)、执政党通过法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执政;(3)、执政党应依据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权力运作方式来执政;(4)、执政党依法执政所依据的宪法和法律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文中主要从依法执政是改善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是 内容提要宪法实施的一个基本内容和政治保障,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深化,是从政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依法执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依法执政必须进行执政方式的变革问题。针对中国执政党的含义和政党制度跟西方法治国家的情况很不相同的实际,提出中国共产党实行依法执政必须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执政模式出发,应当符合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政权结构及其运作方式。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法治国家执政党的具体执政方式。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应当从党的传统执政方式向符合法治要求的执政方式转变的命题。文中从阐述什么是党的传统执政方式人手,提出党的传统的执政方式就是指党的传统的领导方式,即指党执政以前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以党代法的高度集权的党的“一元化”领导方式。阐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了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这些弊端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甚至是科学的认识,也曾多次试图加以纠正,但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彻底解决的主要原因:(l)、从历史上看,这种“一元化”领导方式曾经产生过非常积极的重大作用,使党的一些领导人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这种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方式有很强的认同感,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习惯。而广大领导干部之所以对其有如?

胡翔[6]2004年在《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文中认为本文意在研究转型社会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换问题,转型是当下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过程之后,提出了伟大的依法治国方略。在这个特殊的而又是必然发生的转型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变革党的执政方式,是一个严肃的亟待研究解决的大问题。本文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换这个中心,从不同层面来剖析处于世界变革和中国社会变革中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以及相关问题。首先,本文立足历史的考察,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执政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在特定的执政环境中,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有其合理性。文章分别从理论基础、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基础三方面进行了论证。其次,本文从剖析法律工具主义出发,对所谓的以法治国进行了论证,指出这一时期的执政方式并未深入领会法治精神,因此出现诸如以政策代替法律的必然结局。文章从规范法治的角度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以法治国走向依法治国,只有通过对法的本质深化认识,才能改善党的执政方式,从而走向法治。文章第四部分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联系起来,指出依法治国的落实点必然在于依法执政,而法治之下的诸如权力与民主,公共权力行使与公共福利的保障等理论问题的切入,将有利于深刻理解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应有的转变,只有这种转变,才能确保依法执政,才能确保依法治国的实现。文章还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证了依法治国战略的正当性,因而提升了法治方略的历史传承意义。结合以上论述,在较为全面与深入的理论铺垫之后,文章最后指出依法治国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已经提出了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对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予以乐观期待,指出这是执政党自我革新的枢纽,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完善必能结

袁敬伟[7]2006年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关系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关系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影响其执政能力的建设,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和计划经济体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变革执政方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调适国家政权制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宏观背景、讨论执政方式变革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界定政党执政方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追溯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演进的历史轨迹与现实形态,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所应依循的科学理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条件作出辨析后,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的取向展开了论述,其中包括审视与评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应选取的若干重要视角、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衡量执政方式转变的绩效标准和正确的目标模式等。最后,就变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理论、实践和目标三个层次的战略构想,从明晰执政理念、探索执政规律和确立执政方略等方面廓清了理论构想,从维护执政资源、健全执政机制、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构想,从实现政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目标构想。

张瑞岚[8]2014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政治发展是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也是我国建国后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思想,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取得重要成就。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而政治体制改革更成为影响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梳理、总结和凝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对于现阶段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四个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进行分析和考察: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表达本文写作的整体构想。此部分在界定“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思想”等核心概念以及与选题相关的其他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梳理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与历史资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治发展的思想、现代西方政治发展学说、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次,具体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1978至1989年:“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89至1997年: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97至2002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基本形成阶段:2002至2007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7年至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文献分析,主要考察: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道路的思想,即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任务和途径的思想。首先,民主和法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基本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方面,通过研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强化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思想,系统地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从立法、执法(执政)和法治观念的角度,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培育和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以探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其次,研究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途径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坚持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大众的立场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其重要意义在于: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政治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指导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并为新形势下中国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歆[9]2009年在《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文中指出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力求在全面系统考察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发展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其基本经验,寻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转变执政方式的历史成因和历史根据,为新世纪创新发展党的执政方式提供借鉴。新时期党在深入总结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开拓创新,在执政方式上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突破。其一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党的执政方式突破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一元化领导,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使党从具体、琐碎的事务中摆脱出来,从而能驾驭矛盾,总揽全局;其二是从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继续深入进行探索,总结提炼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为进一步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突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的执政方式融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中国实际于一体,集世界共产党与其它执政党经验之大成,开历史之先河,具有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是贯穿党执政的一条主线;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让人民执政是党执政的最终目标;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执政、执好政的坚实基础。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历史进程深刻揭示: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创新党的执政方式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发展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根本目标,注重制度建设是发展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发展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有力保障,学习借鉴国外执政经验是发展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有效途径。

徐晓明[10]2015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研究》文中提出在执政党执政理论体系的诸多构成要素中,执政理念是最为核心的要素。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于执政的基本价值取向、理想和目标,以及执政方法和途径的理性认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是执政理念的关键所在。执政党是否具有体现政党本质、符合执政规律、顺应民心所向的执政理念,将直接反映执政活动的科学性,决定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厘清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特征,既是回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时代呼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逻辑起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起点,从阐释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出发,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动因,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历程与特征,重点分析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理念的演进历程,探讨“三执政”理念实现路径的选择与优化,阐述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与发展。从“政党执政理念概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诠释”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渊源”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除了具有执政理念的共有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由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两个部分组成,价值判断回答“为谁执政”,事实判断回答“靠谁执政”、“如何执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理论设想,列宁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毛泽东领导局部地区执政和在全国范围执政的成功经验与理论创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奠定了丰富而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促使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理念不断演进。以时间为序,选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和“党的十六大后”三个关键时期,分别论述党的执政理念由“探索”、“深化”到“拓展与提升”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导向和执政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创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执政理念重在强调执政的规律性,通过提高执政主体的执政素质与能力、研究和遵循执政的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执政绩效评价机制等路径来实现。民主执政理念重在强调执政的人民性,通过聚焦党员主体作用、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和民主执政机制等路径来实现。依法执政理念重在强调执政的法治性,通过推进党政关系的法治化、提高执政主体的法治化意识、建立健全党的执政法规等路径来实现。中共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理念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行了新的诠释,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将重拳反腐与制度反腐、群众路线与作风建设协同落实,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 依法执政研究[D]. 张金来. 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 熊辉. 中共中央党校. 2005

[3]. 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 程晓丽. 西南大学. 2009

[4]. 胡锦涛依法执政思想探究[D]. 于娟. 闽南师范大学. 2012

[5]. 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 张晓燕. 中共中央党校. 2000

[6]. 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D]. 胡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 袁敬伟. 吉林大学. 2006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D]. 张瑞岚. 武汉大学. 2014

[9]. 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 王歆. 南开大学. 2009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研究[D]. 徐晓明.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