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依赖科学(大纲)_科学论文

你为什么依赖科学(大纲)_科学论文

为何信赖科学(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论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3)01-0037-04

元科学,但不是超科学

哲学能对科学做些什么:

将科学作为认识的方式进行分析;

以其他术语对科学进行重新解释;

从外部将科学视作整体进行观察;

将科学与其他的知识体联系起来。

哲学不能对科学做些什么:

胡诌科学(Rubbish it);

修正科学(Correct it);

践踏科学(Override it);

取代科学(Replace it);

“可靠的知识”

聚集于已确立的科学知识,也就是:

系统地进行编码;

不再严肃地质疑;

作为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公开地当作“科学真理”。

理论作为“地图”

科学理论正如“地图”:

将有意义的对象符号化,例如:分子——[如同地图中的]城镇;

呈现出它们的结构关系,例如: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同]城镇中的街道;

比适度比例绘制,隐匿内部细节,例如:细胞中的细胞器——[如同]城镇中的房屋;

按所希望的用途不同而异,例如:[采用]分子生物学或遗传学——[如同搭乘]“公共汽车”或“地铁”;

通过网络自洽性而使其组分行之有效。

但是好科学常常难以置信

高度抽象,例如:相对论宇宙学;

反直觉,例如:量子物理学;

难以直接检验,例如:生物进化论;

假定“不可见的”实体,例如,原子、基因;

最初颇受争议,例如:板块构造论;

[意识形态的]异端,例如:日心说。

元科学问题

所以,元科学的基本问题是:

什么使得科学值得信赖?随之的问题是:

可靠的科学知识是如何形成的?

“哲学的”回答

科学理论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是由一种“方法”所生产的,由此保证了它们:

系统地得以阐述;

逻辑上自洽一致;

以经验观察吻合;

实验上得到检验;

成功地作出预言;

可以凭借数学建立模型(等等,等等)。

客观的科学“实在”

于是科学方法产生出某种连惯性的“地图”,其中没有事实错误,没有逻辑上的不自洽,也没有人的偏见;

尽管这种“科学世界图像”也是不完整的,但是它肯定代表了独立于我们生活其中的“客观实在”;

因此,它终将值得绝对地信赖,无论是原则上还是实践上都如此;

哲学的作用就是帮助科学家澄清并巩固这一过程。

是否的确有某种独特的科学“方法”

生物有机体是不可能定义的;

心理状态并非逻辑上连贯的;

夸克是不可能观察到的;

古生物学是无法实验检验的;

生态是全然混沌的;

经济学模型以出错而著称。

哲学的“黑洞”

单单靠“哲学”无法回答以下三个基本的逻辑反驳:

归纳问题(休谟,1748年):“明天太阳会必然升起吗?”

怀疑论(皮浪,公元前300年):“‘真实’世界也许只是幻象”;

特殊性(注:在齐曼的大会报告演示文稿中,“特殊性”(particularity)一词改用了“一般性”(generality)。)(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人们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不自然的哲学(Unnatural philosophy)

关于科学的“哲学”解释遗漏了人与研究过程的“非逻辑的”联系,例如:技术中的隐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注:Tacit knowledge,国内学术界译法甚多,有译“隐含经验类知识”者,有译“意会知识”者,有译“默许知识”者。在此,我们尝试翻译为“隐会知识”,以体现其就表现形式而言是隐蔽的,就理解方式而言是可意会而非可言传的,就载体方式而言是附属于人力资源之上的特点。);

证据的评估;

样品的分类;

可视图像的诠释;

模式的识别;

对自然语言的理解;

特别是,它们都忽略了科学的社会特征。

“强”社会学的回答

科学是从事知识生产的体制性社会活动;

科学知识主要是“建构的”而非主要是发现的;

研究结论获得合法地位是由于制造它们的机构的社会力量;

这些机构因其社会利益而塑造了所需知识。

相对主义的贫困

科学“地图”中的信念是取决于最初是谁“建构了”它。

如果它是在某种文化中“确立”起来的,它对于该文化中的成员就是有效的。所以,“现代”科学仅仅是一种“现代”文化中的“相对”信念。

因此,“强”科学社会学落入了怀疑论的“黑洞”之中!

“硬”社会学的回答

科学知识典型地是由一种特殊的准自主的社会机构所生产的。

它以竞争性个体组成的共同体的方式运行,其松散的结合由交流系统来保证。

科学家以对“科学知识”的公开贡献,换取同行人员的承认。

他们的研究结论,经过持续的批判性审查后,以非正式的共同接受而取得合法性。

科学文献档案

科学集体的核心体制是其交流系统和公开的文献档案。

一项研究成果要称为“科学的”,就必须在经过同行评议的著作或期刊中发表。

然而,如此编码的知识总是向争论开放的,而且常常也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尽管署生产者之名,但是它因经受住了共同体的批判而获得了客观性。

然而,只有当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在其研究中都无可置疑地以它为基础时,它才值得强烈地信赖。

科学实践的种种传统习俗和规范

“发表或腐朽”的自由;

论功行赏的雇用和提升;

自治性由“长期雇用”而加以保护;

跨国界的“无形学院”;

“同行评议”;

开放的批判性争论;

为发现之奖励而竞争。

默顿“科学规范”的认识论作用

推动典型的“科学”方法;

使研究中的人的因素标准化;

产生出“客观的”知识;

对研究结论的系统评估;

庆贺和奖励新颖的发现;

保护科学免受外部“利益”左右;

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平衡。

“社会学的元科学”实际上能够做什么

“硬”科学社会学原理,补充和加强了对此问题的传统回答:“为何信赖科学?”但是并未克服其基本的逻辑缺陷。

科学多元论

由一些科学家所追求的“万物之理”是一种形而上学幻想。

社会因素导致专业分化形成独立的“学科”。

科学学科运用这种特定“范式”(库恩)的概念和方法“勾画”出自然的特定方面。

科学的“世界图景”是多种多样此种“地图”的并不自洽连贯的集合物。

“个人的知识”(波兰尼)

科学“地图”,如果不是必须“适应事实”,那就仅仅是“建构物”。

科学“事实”是集体上行之有效的,最终取决于同感的人的感知。

科学从来以来之不易的共同意见为基础,并继续拓展。这是日常实在论(everyday realism)。

这是每个人从其童年起通过人际之间的交流而共享的信念系统。

认知心理学的回答

对科学的信念依赖于正常人的认知,并由主体际话语而社会性地得以强化。

因此:

通过分类而一般化依赖于共享的模式识别;

科学归纳是对于显著有“意义”模式的实时认知;

彻底的科学怀疑论毫无意义,因为这否认了其在先的生活世界与境。

元科学多元论(Metascientific Pluralism)

“为何信赖科学!”只能通过将科学“方法”、“社会学”规范和心理学“认知”结合起来进行回答。

标签:;  ;  

你为什么依赖科学(大纲)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