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探究论文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探究论文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探究

王芳

(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摘 要: 舞蹈啦啦操是体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有机整合。相较于技巧啦啦操而言,舞蹈啦啦操具有危险性小、观赏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关于舞蹈啦啦操研究起步较晚,舞蹈啦啦操编排理论体系不够健全,严重影响了舞蹈啦啦操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以我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利用训练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制胜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竞赛规则视角下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措施。

关键词: 竞赛规则;舞蹈啦啦操;编排

前言:2011年01月01日,我国颁布了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新规则的修订,不仅加速了我国舞蹈啦啦操竞赛与国际接轨步伐,而且对我国舞蹈啦啦操编排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因此,依据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的相关内容,对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主要体现在简洁以及含蓄两大方面。小说中很少出现作者自己的言论或情感的流露,强调客观的描写。如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周旋的过程中对他的手说“手啊,你觉得怎么样呢?我要替你多吃一点儿”“它上来啦,快些吧,手,请快些吧”等,在这些看似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寥寥数语的表达中,却表达出圣地亚哥那种乐观、自信以及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困境的勇气。

一 舞蹈啦啦操编排理论探究

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可得出国内外涉及舞蹈啦啦操编排的理论文献主要集中在舞蹈啦啦操队员损伤治疗、运动饮食习惯等方面。如张琬婷, 于文谦以2014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为例,对舞蹈啦啦操队员损伤治疗及运动饮食习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1]

二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制胜因素探究

(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我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将发布的最新《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与上一版《国际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利用训练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对竞赛规则视角下舞蹈啦啦操编排制胜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本文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关于啦啦操竞赛训练及舞蹈训练、评分规则模块的期刊文献、硕士论文及论著,为后续研究工作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以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及《国际全明星啦啦操队竞赛评分规则》为资料来源,对全国啦啦操规则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归总分析。最后根据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及旧版《国际全明星啦啦操队竞赛评分规则》的差异,与一线教师、专业人士及全国啦啦操竞赛参赛人员进行了信息交互,以作为本次研究的实践指导。

(二) 研究结果分析

为了确定他们这种做题方式能不能准确地确定阅读重点,我收阅了大家的答案,果不其然,主观题的答题情况跟市一测差不多:要不就是答非所问,要不就是答不到点上。比如题目问的是“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而相当一部分同学纸笔呈现出来的全都在讲“中国制笔业”面临的问题。

其次,相较于上一版《国际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而言,啦啦操竞赛场地、参赛人数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要求最高啦啦操竞赛参赛人数应在24人以下。同时在竞赛中应充分利用场地的三维空间,对啦啦队参赛队伍的空间转换能力、队形变换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首先,通过对最新《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与上一版《国际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的对比分析,得出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竞赛项目发生了变化。取消了套路竞赛,将自选啦啦操动作项目作为了竞赛主要内容。同时在技巧啦啦操中增设了无人配合技巧、双人培养技巧及自由舞蹈啦啦操的相关内容[2]

最后,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在难度动作分值、竞赛规则评分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新版啦啦操竞赛规则中主要包括技术、团队协作能力、总评评分、编排评分几个方面组成,增加了艺术编排在啦啦操竞赛中的占比。

目前共有2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微信公众号(表1),龙舟、摔跤、陀螺、木球、毽球、赛马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普及程度相对较高,而舞龙舞狮、风筝、斗牛、芦笙等项目在流传地域范围广、参与人口数量众多,这些项目的微信公众号数量明显高于其他项目。但是与我国666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比,目前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相形见绌。

所谓的苗木植被的采购运输首先要求预投有机肥料,它应该在填方耕翻和树穴铺底过程中施作,预投肥料往往优先选择动物的粪便或者腐熟土混合拌料等,由于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强调突出绿色环保形象,所以要大力积极宣传推广良好、性价比高的生物节能防治技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形成污染。

三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要点

另一方面,舞蹈啦啦操是声音、形状的完美结合。整套舞蹈啦啦操动作声、形若不一致,则会影响舞蹈啦啦操艺术价值。因此,在舞蹈啦啦操编排阶段,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在吸收其他艺术项目动作语汇的基础上,对各动作间衔接进行和谐处理,保证舞蹈啦啦操艺术性。

在实际舞蹈啦啦操队组合动作队形编排过程中,一方面,为保证舞蹈啦啦操队形视觉清晰度,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以队形点线面变化为切入点,进行舞蹈啦啦操运动轨道、运动节奏及时间的合理调整,以形成不同形状、方向、距离的面,增强对流视觉冲击效果。同时根据不同队形特征,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进行不同成套动作的创编。如在舞蹈啦啦操散点队形设置过程中,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需要进行一致性、和谐动作的创编。或者将散点队形作为直线队形、曲线队形变化的基础,保证舞蹈啦啦操队形变化的和谐、统一性;而在舞蹈啦啦操直线队形创编过程中,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可最大程度扩展直线间距离、缩小直线上人与人间距离,以达到纵向延伸的效果;在舞蹈啦啦操曲线队形创编过程中,舞蹈啦啦操人员可采取单圆、交错搭接圆、双圆叠加的方式,表达舞蹈啦啦操欢娱的情绪;在带角队形设置过程中,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可将三角形、五角星、锯齿形、方形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表达特定含义的图形,如五角星、齿轮等。

只有舞蹈啦啦操编排立意新颖独特,才可以保证舞蹈啦啦操创编效果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舞蹈啦啦操编排阶段,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遵循创新性原则,探究舞蹈啦啦操在国内外发展趋势,寻找新的突破口。保证舞蹈啦啦操编排成果健身美学价值的充分发挥。

其次,在队形变换编排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依据新颖性、灵活性、巧妙性原则。充分考虑舞蹈啦啦操队形变换次数、变换路线、变换图形、变化方法等因素,保证舞蹈啦啦操队形变化与竞赛规则相符。其中在舞蹈啦啦操队形变化次数设计过程中,由于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没有对队形变化次数提出强制性要求。因此,依据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的相关内容,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依据队形结构及数量、变换速度情况,控制舞蹈啦啦操队伍队形变换最高次数在16次以下,最低变化次数在8次以上;在竞赛规则视角下舞蹈啦啦操队形变化路线编排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依据场地三维特点,在一个中央地区的基础上,将场地划分为四个角。依据场地四角使用视觉效果为依据,合理规划舞蹈啦啦操运行路线;一般来说,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规定的啦啦操队形变化图形应为中心对称,或者轴对称图形[3]。据此,在规则舞蹈队形变化图形设置的基础上,可根据舞蹈啦啦操队员空间感,增加不规则图形的应用,以达到意犹未尽的感觉;而在队形变化方法设计过程中,由于队形变化方法是一个队形向另一个队形转换的桥梁。因此,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综合考虑队伍变形方法多样性、隐蔽性及丰富性,合理选择合并法、分段法、分区法、分散法,以增强舞蹈啦啦操队伍编排的观赏性。

四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原则

(一) 安全性

健身健体是舞蹈啦啦操练习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舞蹈啦啦操编排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将健康、安全作为首要原则,从不同视角对舞蹈啦啦操安全规则进行分析,避免过度背伸等不安全动作的编排[4]。同时根据舞蹈啦啦操难度动作等级特点,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严格遵循各等级要求的安全注意事项,降低动作难度级别越级对舞蹈啦啦操参赛人员安全的不利影响。

(二) 创新性

改革后将传感器课程调整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依托学校超星泛雅平台,建立网络学习资料库及在线知识检测平台,完成电子教案集、教学课件、微视频、习题与参考资料、网上课程论坛等的建设,采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课程所需资源,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日常课程教学,学生可以实现在线学习、查阅资料、在线交流、在线测试。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减轻教与学的负担。

(三) 技术性

由于是在固定区域内施加均布载荷,在传感装置中质量块的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将施加的载荷等效为加速度的变化。因此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得到对应的在施加载荷方向上的位移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PDMS薄膜等效位移与所受到的激励呈线性变化关系。

(四) 艺术统一性

一方面,在舞蹈啦啦操编排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保证各要素、舞蹈啦啦操主题的和谐一致性[5]。在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中成套总体设计占比较高,成套总体设计效果与成套总体印象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舞蹈啦啦操队伍服装及道具和谐一致的前提下,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进行音乐层次、动作内容的递进设置。

依据最新《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与上一版《国际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差异,在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的指导下,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从编排内容、队形变换两个层面,进行舞蹈啦啦操编排。

五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措施

(一)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创编

在舞蹈啦啦操创编阶段,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需要综合考虑音乐剪辑、素材选择、基本结构建立及设置等几个方面因素,进行舞蹈啦啦操方案的合理设置。

首先,在舞蹈啦啦操音乐剪辑模块,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应以音乐恰当性、音乐与舞蹈啦啦操队员身体及灵魂的契合度等为要点,合理利用已知音乐特点,剖析音乐内涵。在尊重以往舞蹈啦啦操音乐作品完整、和谐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剪辑。如某一首音乐结构为A+B+A模式,在舞蹈啦啦操音乐作品剪辑过程中,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需要保留一整段,或者剪去某一段落,形成A+B或B+A的形式,以保证后期舞蹈啦啦操音乐的完整性。

其次,在素材选择阶段,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需要依据以往自身素材收集情况,阅览日常舞蹈啦啦操训练视频或资料,选取与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相符的目标动作。如通过阅览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舞蹈啦啦操视频或2014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视频,可获得成串的组合动作。如爵士类组合动作难度较大,在舞蹈啦啦操创编阶段,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就可以结合多次性侧踢吸腿跳难度动作,提高成套动作的复杂性、丰富性。

最后,在舞蹈啦啦操基本结构设置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将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划分为开始部分、主体部分、尾声部分三个模块。其中舞蹈啦啦操开始部分主要为3-4*8或8-16*8拍,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可设置入场起势动作或者少量造型动作;舞蹈啦啦操主体部分为小高潮,大多为7-10*8、9-16*8拍[6]。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可设置快节奏徒手、跑跳换队动作+持花球动作+创造性动作,或者持花球组合动作+地面动作+配合动作;舞蹈啦啦操尾声部分主要为7-10*8(大高潮)或者2-4*8节拍,在动作创编过程中,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可选择转体、平衡、跳步、柔韧动作+配合动作+高空、中空、低空等体现空间利用动作/新颖动作,或者组合动作+造型+调整性、发送性动作的形式。

(二)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组合动作队形编排

在舞蹈啦啦操组合动作队形创编过程中,舞蹈啦啦操应综合考虑场地空间利用、队形转换节奏及类型、队形转换数量、队形变换方向、对比层次组合、队形类型、队形流动时基本手位、队形转换时速度等因素,构成清晰的队形视觉效果。

舞蹈啦啦操技术性主要体现为肢体动作控制发力模式。如舞蹈啦啦操队员应将比赛用花球作为手臂的延伸部分,淋漓尽致的发挥舞蹈啦啦操的独有技术风格。

首先,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合理利用基本手位。基本首位主要依据手位固有功能特性,将手位在不同空间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变换,最大程度展现空间效果。一般来说,在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编排过程中,为体现舞蹈啦啦操技术风格,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合理调节动作手位、层次队形变化及难度手位。尽量控制基本手位选用类别在15-23种之间,保证成套动作展现效果。同时根据难度动作类型,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对每一类别难度搭配手位类型进行合理变换。如在跳跃类、转体类难度手位类型选择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可带动身体发展且减小阻力的手位。

另一方面,在舞蹈啦啦操综合队形创编过程中,一般须将多个基础图形进行有机整合,以表达特定的主题。在舞蹈啦啦操综合队形创编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从对称平衡、不对称平衡两个方面进行成套动作队形的合理设计。其中对称平衡主要是以稳定舞蹈啦啦操舞台为基础,在二维平面进行反射、平移、旋转等对称操作。在舞蹈啦啦操队形创编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以场地为轴心,沿四周进行扩散,提高舞蹈啦啦操冲击力;而在舞蹈啦啦操非对称图形编排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依据黄金分割比例1/0.618,将舞蹈啦啦操表演场地划分为前、中、后、左、右、右前、右后、左前、左后九个方位。以“中”为视觉中心,进行整体舞蹈啦啦操表演高潮的演绎。一般来说,在舞蹈啦啦操竞赛场地中,“中”、“前”交界位置为距离舞蹈啦啦操竞赛场地最前方2/5位置,为展示最佳区域。

(三)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实践

为保证舞蹈啦啦操实践效果,在动作特征表达形式选择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选择动作特点较突出、动作效果较强的舞蹈啦啦操队形方式。如采用线条表示踢脚动作,可在表现舞蹈啦啦操高度的同时,突出整齐、和谐的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特点。

其次,在舞蹈啦啦操队形变化组合设置过程中,舞蹈啦啦操人员可以层次分明为原则,在一定空间时间内,沿一定方向、路线,突出展现舞蹈啦啦操队形变化清晰、立体、流动的特点。如在舞蹈啦啦操队形编排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在竞赛场地内设置集站立、地面、腾空为一体的空间变化组合。同时利用A-B、B-A-B,或者B-C-B的形式,以保证舞蹈啦啦操艺术价值的完美展现。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舞蹈啦啦操队形平面、或空间的过度利用,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控制舞蹈啦啦操队员移动中相似路线或轨迹的设置。必要情况下,可加大舞蹈啦啦操对角线移动强度,以保证舞蹈啦啦操竞赛场地利用的均衡性。以舞蹈啦啦操直线队形为例,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从横、斜、竖等方向,结合空间层次调整,展现多样化视觉效果。

(2)确定切缝时间上,需要视混凝土强度以及气温条件而定,通常情况下,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15MPa时是最佳时间。

最后,为保证舞蹈啦啦操编排成果实践价值的有效提升,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适当改进队形运动路线。以舞蹈啦啦操十字交叉队形为例,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可在点、线变化的基础上,利用队形变换的方法,活跃舞蹈啦啦操变化过程。利用多种变换方法促使两列横队转化为两个方块队形等[7]。同时依据新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的相关要求,在舞蹈啦啦操实践过程中,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合理利用三角形、六边形、直线性基本图形,进行规则舞蹈啦啦操图形的编排,以便舞蹈啦啦操队员可在较短时间内寻找正确的位置。或者进行菱形、十字形、六边形的设置,充分利用舞蹈啦啦操竞赛场地四角、中心,以降低舞蹈啦啦操队形变化后多余人员落在队形之外的情况。

此外,为保证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的科学合理性,舞蹈啦啦操创编人员可与专业人士沟通,以综合仲裁、评定的方式,对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与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的契合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舞蹈啦啦操领域专业人士意见,以舞蹈啦啦操竞赛得分点为创编核心,逐步进行细节修改,以提高舞蹈啦啦操编排分值。

六 总结

综上所述,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的颁布,对舞蹈啦啦操编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依据新版《全国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的相关内容,舞蹈啦啦操编排人员应依据目的任务、练习者特征、竞赛规则、场地与环境设施等差异。遵循安全性、创新性、技术性及艺术统一性原则,从基本手位、难度动作、队形变化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舞蹈啦啦操编排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琬婷,于文谦.啦啦操国内与国际规则对比分析——以2014版竞赛规则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 2017(3):108-112.

[2] 张瑾.基于竞赛规则下舞蹈啦啦操编排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7(4):56-59.

[3] 成雯媛.舞蹈啦啦操规则变化对技战术影响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2):184-185.

[4] 徐文庆,杨映红. 花球舞蹈啦啦操竞赛新规则的主要变化特点及对策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 2015(1):105-106.

[5] 覃俊连.新竞赛规则视角下舞蹈啦啦操编排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2):22-23.

[6] 陈丽凤.2014版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视角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要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2):369-370.

[7] 扈金霞, 杨映红.新规则导向下我国舞蹈啦啦操的发展趋势[J].鄂州大学学报, 2015(2):108-109.

[8] 刘雪菲.啦啦操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分析及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290-291.

本文引用格式: 王芳.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54):172-17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4.060

作者简介: 王芳,女,汉族,云南江川,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

标签:;  ;  ;  ;  

竞赛规则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编排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