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贵州来看花论文

春天到贵州来看花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思瑾

新时代的贵州大地,正铺展开这样一幅乡村振兴的时代卷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贵州的春季百花绽放,春色无边。”3月9日,2019贵州春季赏花旅游启动仪式上,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玉广从贵州春季旅游资源、文化活动等方面推介了贵州春季旅游。

战略柔性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是企业高效利用资源的重要保障。通过增强战略柔性,提高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水平,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先于竞争对手进入新市场。

从单纯的赏花游向生态、产品、度假等多维度延伸拓展,贵州“花海经济”通过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调结构 春潮涌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陶渊明昔日描绘的动人宜居乡村画卷,令无数后人心生向往。

借春风行动产业革命之势,贵州各地乡村正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种植业结构。春季盛开的花,是幸福花——不仅装扮了绿色村庄,更产生了助增收的叠加效应。

春和景明,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桃源村生动演绎着“新桃花源记”的无限风光。3000亩桃树花开了,灼灼其华,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沿路两边停满了车辆。

桃源村由原包寨村、水桐村、楼梯村合并而成,十几年前,几个村寨属于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们种植玉米、黄豆等传统农耕作物,亩产值低,人均年纯收入仅为760元,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

2018年5月,贵州省发改委与贵州省原林业厅联合印发的《贵州省十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0)》中提到,贵州现有花卉苗木生产面积40万亩,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等地。到2020年,全省花卉苗木规模将达100万亩,产值达250亿元。苗木花卉作为“绿富美”产业,不仅可以富了花农,美了环境,还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如今,有土地处,就有桃林。桃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桃乡”。镇宁丁旗街道也逐步以桃源村为核心,打造“万亩桃园”,并与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紧密结合,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年均收入达9500多元。

4)目前高校多采用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学习,学生只能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这种实验方式应用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对培养本科生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极为不利的,与国家要求的本科素质培养也有一定的差距。

距贵阳市区约30公里的乌当区羊昌镇,有一片占地1500亩的花画小镇。连片的郁金香花海姹紫嫣红,在春光下犹如一块大自然的调色板,微风拂过,芬芳四溢。

桃源村的村民们仍然在奋斗着。桃源村村主任李胜祥说:“村民们以桃林在合作社入股,合作社正申请注册商标,待桃子成熟后,通过电商等平台,往全国各地市场进行推销推广。不仅要让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还要让城乡居民共享美丽乡村的生态农产品,这才是桃源村打造‘赏花经济’的初心和梦想。”

“绿富美” 摇钱树壮

每至丰收时节,这片桃林就会结满香甜的艳红桃,赏花过后,还可“卖果”,一树桃花不断创造着经济效益。“以前在外务工,也没赚几个钱。回来,就决定不走了,在家看护桃园!”2017年“脱贫摘帽”的桃源村村民蔡汝云很高兴。

受政府资助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一方面要追求“科研的自由和独立”,另一方面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在应用其科研成果及产业化时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近年来,德国公益性科研机构越来越重视和鼓励各种形式的知识和技术转移,但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公益性科研机构在科研任务设置上常常遭遇商业目标和公益目标的博弈,科研人员通常面临以下3种情形:一是在商业企业担任顾问;二是所在的研究机构与商业企业合作开展研究;三是参与新办企业,并同时与所在研究机构存续劳动合同。此时,企业的商业利益往往会影响科研人员的行为。以马普学会为例,学会在其《知识和技术转移准则》中对以上3种情形给予了明确规定[11, 12]。

上海港自古以来是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咽喉要道。地处长三角龙头区域的上海港迅速发展,将被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2016年上海港引航站引领船舶突破7万艘次,尽管船舶趋向大型化,但是进出上海港的大型船舶数量和通航密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航情况更趋繁忙和复杂,这给水上运输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更多的风险。因此,了解和把握船舶航行的风险状态,对确保船舶安全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青山绿水的滋养下,羊昌镇村民捧上了“金饭碗”。曾经的稻田、苞谷田,变身成四季花海,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数年前,这片土地上,水稻、苞谷一片连着一片,耕作是村民的全部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羊昌镇一直都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森林覆盖率达56%。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羊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国权说,羊昌致力于为贵阳市民打造一个“周末花园”。

随着羊昌赏花游的兴起,周边乡镇也被带动融入发展。水田镇水田村村民李丽告诉记者,以前自家没用的荒坡现在都种上了苗木,“那都是‘摇钱树’”。

3月,贵安新区平坝农场70多万株樱花盛开,山水围绕,美不胜收。(贵州图片库供图)

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位于乌当区的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种植了包含鲜切花、盆栽、绿化苗木、果树、茶叶等多种经济林木,其培育出的菊花、康乃馨、非洲菊等鲜切花除供应贵阳市场外,还畅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花画小镇周围,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源源不断地为其供应时令鲜花:开春以后,郁金香、鲁冰花、牡丹花、月季花等轮流出演小镇的“当家花旦”;进入夏天,醉蝶花、薰衣草、紫柳花等,又将轮番登台争奇斗艳;待到秋天,不同品种的菊花又接过接力棒次第开放……每个季度都会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穷则思变,产业选择是关键。原包寨村支“两委”派骨干到贵阳市永乐乡学习,引进艳红桃种植试验,发展思路就在学习、实践中一点点清晰了起来:用活家门口的青山绿水。

强业态 花海转型

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后,美联储利率的大幅下降又刺激了美国房地产泡沫。从2004年3月31日开始,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至2006年6月29日结束加息,历时27个月。联储基准利率从1%提升至5.25%,加息幅度为4.25%,上调利率多达17次,每次上调幅度都是0.25%。本轮加息周期中,上证指数先从1783高点逐波回落到最低998点,然后大盘走势发生方向性转折,用大约一年时间震荡上行至1700点附近(图3)。

作为与民众饮食息息相关的经济作物油菜,每年天气转暖便进入花期。近几年来,贵州省油菜籽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每年立春之后,贵州大地的油菜花渐次开放。以花为媒,乡村通过农旅一体化,产业更加壮大,农民生活也更加富足。

煦暖的春风拂过贵定县油菜主产区盘江镇音寨村,田地里油菜花盛放,如同金色海洋,远近山峦上,李花、梨花似皑皑积雪。音寨村也因之被省内外游客称为“金海雪山”。

对于种植了10多年李树的音寨村村民陈碧文来说,荡漾着油菜花香的春风里有着收获的味道。曾经的音寨村,村民到山上砍柴来烧,石漠化严重,日子也越过越穷。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当地群众响应封山育林的政策,在荒坡上种植李子树、梨树,才换得如今这一片繁花似锦、青山连绵。

具有观赏价值的花海,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盘江镇运用“公司+农户”的方式打造金海大米、十里香菜油品牌,在“金海雪山”景区持续新增酥李种植,农业规模效应逐渐凸显,2018年仅从电商平台销售酥李、菜油、大米等就10多万公斤,三项销售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群众增产增收成效明显。

虽然人畜饮水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红寺堡区当地水资源量少质差,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水资源严重短缺。

春赏花,夏摘果,旅游发展给音寨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四成以上的收入靠乡村旅游和李子树,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走在音寨村里,随处可见怡然自得的田园风情画卷:每间隔十几米远就有一家农家乐或者客栈。古榕树下,油菜田边,村民们摆起了售卖各种新鲜水果、蔬菜的小摊,骑自行车或散步的游客不时停下来购买。

近年来,人们对供电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10kV供电系统直接面向广大用户,而系统网络结构是辐射型供电,若有一段母线停电,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110kV变电站,10kV侧有多个电源分别给不同的负荷供电,通过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备自投)[1],在主用电源失电时,自动将其他电源作为备用电源投入,当主用电源重新带电时,自动断开备用电源投入主用电源,实现分段备投的功能。10kV分段备自投不仅可以提高多电源供电负荷的供电可靠性,还可以减少人员手动操作降低工作量。

3月15日,贵州与江西婺源、湖北枝江、重庆潼南、湖南平江、广西阳朔等中国内地10个油菜花旅游地区成立中国油菜花旅游推广联盟,挖掘整合“中国油菜花胜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昔日人望城,如今城望乡。新时代的贵州大地,正铺陈着这样一幅乡村振兴的时代卷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袁燕)

标签:;  

春天到贵州来看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