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车站与市政设施的衔接论文_张永丽

身份证号码:14243119860117xxxx 北京 101300

摘要:本文主要以金寨路站为例对地铁车站与市政设施之间的衔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地铁车站;市政设施;衔接

1引言

当前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建设速度加快,交通规模越来越完善,然而过多的人口使得交通仍不能满足出行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地下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大运量的优势,轨道交通建成后能够解决当前的出行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轨道系统与城市周边设施的衔接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金寨路站车站设计中与周边建构筑物的联系来分析地铁车站与周边市政设施的衔接方式。

2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长江路设置,与长江路一起形成贯穿合肥东西向的主要交通线。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金寨路站位于长江中路与金寨路交叉路口,与规划5号线斜“十”字交叉。车站沿长江中路东西向跨路口设置,为地下两层车站,近期在地下三层预留与5号线换乘的换乘节点。

2.2站址环境及控制因素分析:

车站周边规划为商业金融、居住用地及教育用地,周边建筑均侵规划红线内,车站附属设置应尽量减少对地块的拆迁,并做好远期规划改造条件;

车站所在长江中路与金寨路交叉路口有一个环形过街天桥,车站建设需拆除该天桥,拆除后不考虑还建,利用地铁实现过街功能,因此地铁方案设计中考虑24小时过街功能;

长江中路与金寨路交叉路口沿金寨路往北约200米,规划金寨路西侧为安徽省博物馆,东侧为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这两处均为突发客流较大地块,因此地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对这两处地块客流的有快速疏散;

长江中路与金寨路交叉路口沿长江路往东约150米为现状城市BRT公交站台,地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铁与公交的换乘;

2.3车站方案设计分析:

车站总平面图及客流分析图

2.3.1与远期5号线换乘方式分析:

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与5号线呈斜“十”字交叉方式,适用于两线相交的换乘方式以“十”字换乘与“T”形换乘两种形式为主。单从地铁站内客流组织考虑,以“十”字换乘方式更优,因为“十”字换乘站内客流分布更均衡,换乘距离距离短,因此“十”字换乘也仅亚于同站台换乘,成为地铁换乘方式的佼佼者,但是就本站而言,考虑车站北侧200米处的安徽省博物馆及合肥第四十五中学都是大客流建筑,并且突发客流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交通设施最优方案是要考虑尽快疏散客流,因此本站在考虑与5号线的换乘方式中优先选择“T”形换乘,并且在远期5号线出入口(图中6号出 入口)预留远期改造过街通道的接口这样省博物馆中的客流可通过6号线出入口进入地铁,合肥第四十五中学的客流可通过远期5号线出入口(图中7号出入口)进入地铁,达到了客流最短距离进入地铁的效果。

2.3.2与城市BRT衔接方式分析:

2号线金寨路站东侧有运营的中BRT公交站台,在不考虑换乘的情况下,BRT公交客流下车后进入地铁的方式为通过BRT站台最东端的地下过街通道由路中至路侧再由地铁1号或2号出入口进入地铁,乘客进入地铁非付费区所需行进距离不少于300米,换乘距离较长,且与路上行人混行,人流混乱。本站设计中考虑在车站站厅东端非付费区与主备区交界处设置由主体顶板直接顶出出入口(图中5号出入口),5号出入口出地面后向西侧接入BRT站台,设置该出入口后,BRT客流乘坐地铁可直接通过该出入口进入地铁站厅非付费区,行进距离约为100米。5号换乘出入口的设置有效减少了换乘距离,客流组织简洁明确,实现了BRT与地铁的无缝衔接。

2.3.3与现有市政过街天桥的置换分析: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金寨路站所在长江中路与金寨路交叉路口周边以商业公共建筑为主,人流密集,市政在该路口设置有一座环形人行天桥联通路口四个象限,该天桥除过街功能外,在天桥二层设置了三个通向地块建筑的通道,分别通向路口西北象限的红旗百货大楼,西南象限的高层商住楼,以及南象限的安徽省劳动厅。地铁建设需拆除该天桥,考虑该路口周边现有建筑与规划道路红线冲突较多,如该天桥拆除后再还建,不利于远期规划的实施,因此天桥拆除后不再还建。地铁设计中充分考虑天桥拆除后对该路段的影响,在路口的四个象限均设置了出入口,其中2、4号出入口因用地紧张,均为临时出入口,并未按常规因用地紧张而考虑出入口预留,并在车站主体南侧设置了东西向的联通道,为地铁停运后过街提供联通作用,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过街功能;考虑天桥与周边建筑的衔接,地铁在各出入口处均预留了远期与地块建筑地下部分联通的接口,为远期地块改造及周边规划实施提供更灵活的空间。地铁的设计实现了与天桥的全功能置换,并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建规划设投资。

3案例外各典型衔接方式举例简析:

3.1地铁车站与火车站的衔接

谈到地铁必会联想到大铁路,前者为市内轨道交通方式,后者为城市间远距离轨道交通方式,两者较其它交通方式都有大运量、独立性的特点,因此地铁与大铁的联系也就成为必然,通过火车站内设置地铁站实现火车站内客流快速疏散至市内,也可以实现市内各地乘客快速到达火车站的目地。现各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都充分考虑了地铁与大铁的联系,无一例外地均在火车站设置地铁站。比较早的有北京轨道交通2号线北京火车站站,因建设较早,换乘采用出地铁站通过火车站站前广场进入火车站;新建的如号称中国的西南门户的昆明,在新建的昆明火车南站内也设计了地铁车站(即地铁昆明南站站),并且该站内还实现了地铁与市内公交、长途客车以及出租汽车等交通设置的短距离换乘。

3.2地铁车站与长途客运站的衔接

出行除了火车还有就是汽车,各地新建地铁中也不泛地铁与长途客运站的联通。如宁波客运北站站通过站客运站前下沉广场实现了地铁、市内公交以及长途汽车的换乘。

3.3地铁车站与机场的衔接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飞机也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各城市在轨道交通规划中设置了机场线。如北京机场线,西起北京东直门,东至北京国际机场2号3号航站楼;再如昆明机场线还在市内设置了市内值机、市内行李托运等功能,更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3.4地铁车站与城市商业的衔接

人们出行除了必要的上班,更多是旅行与购物,因此地铁在城市建设中也充分考虑地铁车站对周边商业区客流的吸引。如北京地铁西单站,是目前国内比较大的地铁与商业衔接的车站。

4结语

除以上典型衔接方式外,地铁在城市内还与景点、城市公园、自行车站点等设施的衔接,由此可见地铁作为市内人们的出行方式可联通城市的各领域,使城市的整体性和凝聚力增强,地铁建线路规划是地铁建设的核心,而地铁车站与市政设施的衔接则为地铁建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地铁车站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与周边设施的结合,并通过地铁与周边设施的衔接,起到整合市政交通、促进商业发展、方便人员出行等作用,进而引导城市规划,减小大城市中心拥挤,小城市开而不发等城市规划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国清. 北京地铁换乘站设计现状及建议[J].隧道建设.2010(04)

[2]许俊峰. 行人仿真模拟在地铁换乘站设计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10(01)

[3]王丽华. 浅谈地铁车站换乘方式[J].北方交通.2010(01)

[4]王继山. 地铁换乘车站型式浅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

[5]吴敏慧. 地铁车站换乘方式比较[J].大众科技.2009(07)

论文作者:张永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浅析地铁车站与市政设施的衔接论文_张永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