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一个项目而言,材料的质量将会对最终的工程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对材料开展相应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材料质量,选择出更加合适的材料类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材料检测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通过多项措施落实确保自身质量不存在问题,为后期具体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因素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是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并对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相应的影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不合理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很大程度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性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工程负责人要重视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客观、准确、及时的评价,为后期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2.材料检测的重点
2.1 确定检测材料
在购买材料时,不同型号、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材料质量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检测时,要注意进行分类,检测材料的规格、编号、种类等。比如在进行集料的检测时,根据集料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人工加工的碎石、地质作用形成的砂砾石、碎石,根据集料的直径大小可以分为细集料和粗集料,根据集料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碱性集料和酸性集料等。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集料的耐酸碱性、直径大小等。
2.2 材料的抽检
在进行材料的抽检工作时,样品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各个样品之间要有显著的性能差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抽检效果。
2.3 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检测
例如检测钢筋时,只是使试件表面出现缩颈而没有将钢筋拉断,这样就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虽然检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误差,提高检测的精准性,将误差控制在最低范围中。
在对材料进行检测时,要使用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材料的检测质量。首先在性能检测方面,要规划化的选择检测样品,严格按照材料的送检规定和取样要求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的基本流程,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检测报告。其次,要做好“代表性取样”的控制工作。由于选择样品的数量、位置以及检测方法都会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所以在进行检测时,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检测温度。最后,要注意做好试件精度和大小的控制工作,根据标准精度和尺寸测试材料的力学特性。检测完成后,如果检测材料的外形和大小均达到了规定要求,那么试件的检测是合格的。
3.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3.1温湿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变化会对建筑材料的质地和性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建筑材料的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关负责人在建筑材料储存过程中,要注重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避免其对建筑材料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并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3.2加荷速度的影响
加荷速度会对建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产生相应的影响。检测人员在常温状态下,对建筑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实验,如果加荷速度过快,会增加建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如果加荷速度过慢,则会导致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强度和硬度的降低。加荷速度会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产生相应的影响。
3.3试件不具有代表性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经常采用试样检测的方式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试样检测并不能代表建筑材料的整体检测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最大程度获取经济效益,不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建筑材料的不达标。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过程中,施工方将合格样品进行送检,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价格优势,普遍采用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导致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同时,取样人员不重视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进行选取,造成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比如,在对水泥进行取样的过程中,要在每一个编号内随机抽取不少于 20 袋,取样器沿对角线方向插入水泥包装袋,每次抽取的单样量也要尽量一致,取样数量不少于 12kg。
3.4检测单位专业素养的缺失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部分检测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综合素质也普遍偏低,对日常检测工作不够重视,普遍存在未按相关检测标准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和虚报检测结果的现象,使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偏离了其根本初衷,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3.5试件尺寸和精度
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试件的尺寸和精度也会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实际的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相关工程负责人和检测人员需要提高试件的尺寸进度水平,从而避免试件检测过程中的误差,以确保试件检测的精确度。不同试样的尺寸和精度要求是不同的。部分检测人员专业知识不达标,专业技能欠缺,不能够对建筑材料的尺寸精度进行准确的把握,导致其不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判定,造成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误差。
3.6误差及数据处理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相应的误差,但检测人员必须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避免对建筑工程后期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检测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检测过程中的不规范和设备精度都会导致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同一实验中,试件与试件之间的误差、同一样品不同试件之间的误差、同一样品在不同设备上的误差、人为因素和外界因素导致的误差。
4.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4.1规范材料取样
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调查,使其代表建筑材料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同时,相关负责人要规范建筑材料取样工作,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样品进行检测,从而确保建筑材料整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确保检测结果有效并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机构要加强与委托单位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其按照行业相关规定,对检测项目进行委托。监理单位要对检测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对检测项目进行检验,看其是否符合验收规范,其监测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核,避免其业务超出资质范围或者检测行为不规范。同时,检测机构要对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
4.3仪器设备要配备正确
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的长期不使用或者不注重对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会导致检测设备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下降。部分检测人员在检测设备使用完毕后,不注重对其进行调整和维护,使其对后期建筑材料的检测产生相应的影响,使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影响试验结果。检测人员在试验完成后,要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和调整,避免影响后续使用。
4.4环境温度和湿度要稳定
确保环境湿度和温度的稳定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系统误差,从而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水泥、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很大。比如,检测人员在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要采用标准的养护试件,在温度为 20℃ ± 5℃ 的环境中静置 1 或 2 昼夜,然后对其进行编号和拆模,并放入温度为20℃ ± 2℃,湿度为 95% 以上的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1]王晓萍.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239.
[2]陈燕.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20:169+171.
[3]候艳.建筑材料检测要点与注意事项[J].环球人文地理,2014,04:383.
论文作者:孙元元,季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误差论文; 材料论文; 样品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