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论文_刘艳

德育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论文_刘艳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 德阳 618000)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徳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为才子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教育教学的各门课程和各个环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尽管是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将科学教学 和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实现智育和德育等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那么,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呢?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努力提高自身德行修养和不断改进德育方法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立德先立师,树人先立己。因此,我们教书要努力提高德行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多元的价值观念,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的心头。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要靠正确的德育方法。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方法,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二、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具体的做法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之潜移默化地了解相关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时,可向学生简单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学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吸热和放热,体积膨胀和收缩,作用力和反复作用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两种电荷,两个磁极等内容时,可向学生简单渗透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三、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展示我国古今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名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学习磁现象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近年来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磁悬浮列车及高铁发展情况。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失重、飞机的升力、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热机、卫星通信等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天航空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进行爱国朱毅和理想信念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钱学森的事迹(“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邓稼先的事迹(“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如果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居里夫人的事迹(“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等。通过介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社会事业。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很多方面还相对落后,如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担就自然落在了同学们的肩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实现中国梦。

四、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纪安全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德、法纪就是当今社会的“规矩”,我们都应该模范遵守。“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今年(2014)底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十八大)上,中央将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而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法制也得从娃娃抓起。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而且包含着法律条文背后的科学道理。例如,学习摩擦力、惯性、压强、动能等知识时,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严禁超速、超载及严格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并使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帮助树立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学习超声波时,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严禁利用超声波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终止妊娠,进而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思想。“成才先成人”,充分利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蕴含的安全教育资源,时时处处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

五、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技能,而且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邓稼先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默默奉献了三十多年,为我国“两弹”试验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被人们誉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手术时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被杨振宁称为“永恒的骄傲”。亚里士多德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伽利略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欧姆花费十年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六、加强学生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意识

“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等。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技武装自己,将科技带来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学科必须把德育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实施素质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深挖课程德育资源,改进德育方法,丰富德育手段,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教育任重道远!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德育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论文_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