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刘辰[1]2010年在《肺动脉高压与肺栓塞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程呈进行性加重,预后较差。核素肺灌注显像可以反映其肺血流再分布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肺灌注显像肺血流灌注分布指数(简称P指数)定量分析法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IPAH)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确诊的IPAH患者,行肺灌注显像和右心导管检查。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发的开源软件NIH Image进行P指数定量分析,同时选取12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肺灌注显像以得到灌注面积百分比标准曲线,并对全部30例患者的P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按肺灌注显像特点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P指数的差异。结果P指数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全肺阻力(TPR)呈直线相关,P指数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相关系数为0.541(P<0.01),与全肺阻力(TPR)的相关系数为0.573(P<0.01)。图像定性分析三种特征性图像的P指数分别为9.47±1.06、13.77±4.57、18.97±5.93,呈显著性递增趋势(Student's t检验,t值分别为-2.83、-5.68、-2.65,P值均小于0.05)。mPAP、TPR亦依次呈递增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灌注显像P指数定量分析法能够准确反映肺动脉压力和全肺阻力等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于IPAH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肺灌注显像肺血流灌注分布指数(简称P指数)定量分析法用于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先天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CHD)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前瞻性收录了83例连续性诊为IPAH、PAH-CHD或CTEPH的住院患者。6例患者符合排除标准,6例因未能完成全部检查被剔除。最终7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为36.1±14.2岁(年龄范围:14-68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显像、右心导管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发的开源软件NIH Image进行P指数定量分析,同时选取15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对照组进行肺灌注显像以得到灌注面积百分比标准曲线,并对全部三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所测的肺动脉压力进行相关及一致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包括34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指数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全肺阻力(TPR)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P指数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全肺阻力(TP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和0.495,P<0.01;与sPAP无相关性(r=0.329,P>0.05)。2.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指数与sPAP、mPAP、TPR均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P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全肺阻力(TP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641和0.730,P均小于0.01。3.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指数与sPAP、mPAP、TPR均无相关性。P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和全肺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6、-0.135和-0.334,P均大于0.05。4.超声心动图与右心导管所测得sPAP、mPAP均呈直线相关,一致性好。超声心动所测得sPAP、mPAP均低于右心导管检查。结论:肺灌注显像P指数定量分析法能够准确反映IPAH患者和PAH-CH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和全肺阻力等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于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评价肺灌注显像结合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查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121例疑诊APE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Wells评分、D-二聚体检查、胸片及核素肺灌注显像。分别计算肺灌注显像结合X线胸片(Q/X显像)、Q/X显像结合Wells评分或/和D-二聚体用于诊断AP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全部121例患者中,41.3%(50/121)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PE;58.7%(71/121)最终排除了APE。Q/X显像显示APE阳性的有49例(40.5%)。Q/X显像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0%、91.5%、87.8%和90.2%。对于Wells评分>4且D-二聚体阳性的患者,Q/X显像对APE阳性预测值为100%;Wells评分≤4且D-二聚体阴性的患者阴性预测值亦为100%。结论:Q/X显像结合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Q/X显像诊断APE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从而更准确地确诊和排除APE。

李思进[2]1995年在《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血管受损,并发肺动脉高压(PH)。如果肺血管病变为可逆性,CHD畸形矫治术后可控制病情发展,肺动脉高压可恢复至正常,患者预后良好,若肺血管床损害为重度不可逆性,不仅可增加心脏畸形矫治手术的危险性,而且术后肺动脉高压得不到改善,预后不良。因此,如果能正确判断CHD PH的肺血管床受损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肺组织病理检查可直接、精确地观察到肺血管的病变程度,右心导管检查吸O_2试验根据全肺阻力(TPR)的降低程度,也可间接判断肺血管病变情况。但上述方法均为创伤性,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有一定危险性,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是必要的。 我们用~(99m)Tc—MAA肺灌注显像定量分析方法,对33例CHD PH患者进行了研究,方法是用本科自行编制的程序将两肺分为左右对称的20个节段,用全肺最高计数点的计数除每个节段的平均计数,得到该节段的相对肺灌注指数(RPI),反映该节段的血流灌注情况,与正常人组的相应节段的RPI(mean—2SD)进行比较,低于此值者,提示该节段肺血流受损。根据RPI减低的程度,患者分为两组:组1为RPI减低<10个节段者(n=18),提示肺血流轻、中度受损,肺血管床的损害较轻;组2为RPI减低≥10个节段者(n=15),提示肺血流重度受损,肺血管床损害为重度不可逆性。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表明,组2的TPR明显高于组1(P<0.05),mPAP也较组1增高;1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于术中和术后7日内由于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组113例行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组1、组2各有5例行肺

杜茗[3]2000年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比研究》文中认为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术中肺活检及正常尸检肺组织肺小动脉的对比测量分析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中肺活检标本,及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婴幼儿的尸检肺组织进行显微图像分析,以区别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小动脉病变与正常发育的肺小动脉。 方法:选取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例,于矫治手术中取肺活检。另取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婴幼儿尸检肺组织10例。标本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染苏木素—伊红、Weigert弹力纤维+van Gieson染色。光镜下观察,依据Heath-Edwards的六级分级标准分级。以BHEC显微-微机彩色图像分析仪(北京慧中公司),取弹力纤维+van Gieson染色切片测量肺小动脉内径、外径、管腔面积、血管截面积,切片总面积(mm~2),光镜下计数全片肌性动脉,计算:1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公式为%MT=[(外径—内径)/外径]×100%;2肺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MS),公式为%MS=[(血管截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截面积)×100%;3肺小动脉密度(/cm~2),公式为肺小动脉密度(APSC)=(全片肌性动脉数/切片总面积)×100。 结果:①肺活检组,肺小动脉病变Ⅰ级31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1例。光镜观察,部分病例存在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炎,细支气管痉挛,管腔狭窄,陈旧性血栓和轻度肺气肿。

杨涛[4]2014年在《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与预后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与心脏磁共振和右心导管测值的对比研究(PLos one.2013;8(8):e71276)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右心功能指标与心脏磁共振检测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心导管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心动图指标在评价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前瞻性入选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次诊断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住院患者30例,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24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5例,遗传性肺动脉高压1例。所有入选患者于一周内完成右心导管、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包括: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幅度(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velocity, S')、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s, RVFAC)、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sovolumic contraction acceleration, IVA)、右心室做功指数(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 RVMPI)和右心室与左心室横径之比(ratio of 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transverse diameter to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transverse diameter, RVETD/LVETD)。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右心功能指标与心脏核磁共振检测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及右心导管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右心功能指标与心脏磁共振检测的右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为:TAPSE (r=0.440, P=0.015), S'(r=0.444, P=0.016), IVA (r=0.600, P=0.001)、RVFAC (r=0.416, P=0.022)、RVETD/LVETD (r=-0.649, P<0.001)均与心脏磁共振检测的右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RVMPI与心脏磁共振检测的右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27,P=0.888)。在校正右房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和肺血管阻力后,只有IVA和RVETD/LVETD可以独立反映右心室射血分数。2.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右心功能指标与右心导管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为:TAPSE(r=-0.615, P<0.001)、S'(r=-0.557, P=0.002)、RVFAC (r=-0.454, P=0.012和RVETD/LVETD (r=0.543, P=0.002)与肺血管阻力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APSE (r=-0.378, P=0.039)、RVFAC(r=-0.369,p=0.0045)和RVMPI (r=-0.367, P=0.046)与肺动脉平均压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TAPSE (r=-0.403, P=0.027)、IVA (r=-0.408, P=0.025)和RVETD/LVETD (r-0.395, P=0.031)与右房平均压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A和RVETD/LVETD可以独立反映右心室射血分数;TAPSE、S'、RVFAC和RVETD/LVETD也可以反映肺血管阻力。第二部分:PET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Clin Nucl Med.2014,39(5):426-430)目的:本研究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空腹和糖负荷状态下心室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ycose, FDG)标准摄取值,分析心室葡萄糖摄取指标与心脏磁共振检测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及右心导管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这些指标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前瞻性入选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次诊断为肺动脉高压的住院患者38例,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21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修补术后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6例,遗传性毛细血管增多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1例,遗传性肺动脉高压1例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于1周内完成右心导管、PET和心脏磁共振检查。检测患者空腹和糖负荷状态下心室FDG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并校正部分容积效应,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SUV之比(SUV-R/L)。分析葡萄糖摄取指标与心脏磁共振检测的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VEF)和右心导管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负荷状态下患者右心室FDG标准摄取值(SUV-R)和左心室FDG标准摄取值(SUV-L)均高于空腹状态(1.43±0.79vs.1.09±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患者空腹和糖负荷状态下,SUV-R和SUV-R/L与心脏磁共振检测的RVEF均呈显著负相关(空腹状态:r=-0.341,P=0.036和r=-0.345,P=0.034;糖负荷状态:r=-0.362,P=0.028和r=-0.512,P=0.001)。患者空腹和糖负荷状态下,SUV-R和SUV-R/L与肺血管阻力均呈显著正相关(空腹状态:r=0.627,P<0.001和r=0.576,P<0.001;糖负荷状态:r=0.392,P=0.016和r=0.615,P<0.001)。但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后只有SUV-R/L能够独立反映RVEF (P=0.048)。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与左心室葡萄糖摄取量之比可以反映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在糖负荷状态下较空腹状态下意义更大。第三部分:血浆CXCL10、CXCL12和CXCL16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Heart&Lung.已接收)目的:对比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Chemokine Ligand10,CXCL10)、CXCL12和CXCL16水平,探讨这三项生物学标记物在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前瞻性入选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次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住院患者61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采集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标本,离心处理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CXCL10、CXCL12和CXCL16水平。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其中29例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血标本采集、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和心脏磁共振检查于一周内完成。分析患者血浆生物学标记物水平与影像学技术检测右心功能指标及右心导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CXCL10、CXCL12和CXCL1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79±104.58pg/ml vs.103.56±65.00pg/ml,P<0.001;2656.55±459.52pg/ml vs.2323.02±400.87pg/ml,p=-0.004和2.83±0.62ng/ml vs.2.28±0.47ng/ml,P=0.001).患者组血浆CXCL10、CXCL12和CXCL16水平均与N-末端B型脑钠肽原(r=0.452,P<0.001;r=-0.458,p=0.001和r=-0.590,P=0.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幅度(r=0.364,P<0.001;r=-0.479,P<0.001和r=-0.569,P=0.017)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0.300,p=-0.026;r=0.280,p=-0.029和r=-0.507,P=0.003)呈显著正相关。血浆CXCL10和CXCL12水平与mRAP呈正相关(r=0.387,p=0.004和r=0.255,p=0.049)。但CXCL16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生物学标记物水平与肺血管阻力和mPAP的相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CXCL10.CXCL12和CXCL16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并可以反映患者的右心功能。第四部分: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价艾森曼格综合症患者预后的研究(Clin Chem Lab Med.2014,52(5):743-750)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预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生存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首次诊断为艾森曼格综合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自2009年10月开始,每6个月±2周对患者随访一次,随访方式包括电话、信函、门诊和住院,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随访信息由专门设计的网络数据库记录。随访截止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生存时间定义为行右心导管的时间到死亡或随访结束的时间。用ROC曲线分析产生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患者死亡的界值,应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界值的患者和低于界值的患者的生存,用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生存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10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2年(3.7-5.0年),在此期间21例(19.3%)患者死亡。患者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肺动脉平均压(r=0.271,P=0.004)和全肺阻力(r=0.465,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r=-0.286,P=0.003)和体动脉血氧饱和度(r=-0.423,P<0.001)呈显著负相关。该组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7%和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或等于13.9%的患者的生存率较红细胞分布宽度小于13.9%的患者更低,Log-rank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为1.162(95%可信区间:1.036-1.302;P=0.010)。结论: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是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

潘世伟, 萧明第, 刘迎龙, 胡盛寿, 史容芳[5]1998年在《核素肺灌注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初步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核素肺灌注扫描检查在判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81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为受试对象,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检查(PPS)。通过分析肺内核素总计数(LRC)、右上下肺核素计数比(RULR)、肾显影核素计数比(KCR)等指标,与右心导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PPS各项指标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全肺阻力(TPR)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KCR、RULR与mPAP相关系数(γ)分别为0.25和0.35;LRC、KCR与TPR的相关性分别为-0.34和0.29。术后随诊5例,发现术后近期与术前比较,PPS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来了解PH的病变程度。它做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以其简便、安全、可多次重复等优点,在CHD合并PH的术前常规筛选、术后随诊等方面,皆有其明显的优点和实用价值。

郑景浩, 张善通, 曾纪骅, 贾宏丽, 季志英[6]1993年在《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功能》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PAH)的右心功能改变。NPH组(无PAH组)由于患儿均为左向右分流型,故QP/QS比值均显著增高,REDV明显高于NC组(正常对照组),1/3EF和PER也均升高,TPER缩短。MPH组(轻度PAH组)1/3FF和PFR明显低于NC组,TPFR明显延长,是先心伴PAH早期心功能损害的主要标志,说明右室心肌主动舒张特性的损害,右室收缩和舒张末压力均增高。SPH组(中重度PAH组)REDV和RESV均与NC组有明显差异,SPH组ESP/RESV明显低于NPH组。右心室的射血功能、RVEF等不仅受后负荷mPAP影响,而且受到前负荷、分流量、本身心肌收缩力的综合影响。提示本法为右心功能的无创性评价提供敏感、可靠依据。

王雪梅[7]2005年在《首次通过法肺灌注显像及其在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 首次通过法肺灌注显像(First-pass pulmonary perfusion imaging,FPPPI)与常规肺灌注显像(pulmonary perfusion imaging,PPI)相结合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 资料与方法 116例(2001.5至2003.12)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瓣膜病患者,男50例,女66例,平均年龄为45.8±10.7岁。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FPPPI及PPI、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05例患者手术后5-14天再次行FPPPI及PPI,33例患者在术后3-11月进行FPPPI及PPI第三次复查。按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水平分为四组,MPAP≤20mmHg(2.7kPa)为正常组(41例),20mmHg(2.7kPa)<MPAP≤30mmHg(4.0kPa)为轻度升高组(42例),30mmHg(4.0kPa)<MPAP≤50mmHg(6.7kPa)中度升高组(29例),MPAP>50mmHg(6.7kPa)为重度升高组(4例)。所有患者均无药物及蛋白过敏史。 结果 1.116例患者FPPPI法测定的肺平衡时间(Lung Equilibrium Time.LET)、上肺野(superior)和下肺野(Low)比值(S/L Ratio)及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echocardiography 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ESPAP)与右心导管所测定的肺动脉的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11,0.495及0.572(P<0.01)。 2.以MPAP为标准,FPPPI,PPI及FPPPI+PPI估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分别为为95%、78%及97%,特异度分别为68%、54%及73%,准确度分别为85%、71%及89%。

陶新曹[8]2009年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6-2008年肺动脉高压住院构成比分析目的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住院构成比,了解近年PAH的病因和患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PAH的患者,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结果2006年-2008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6405例住院患者被诊断为PAH,占总住院人数的9.21%,函盖了2003年威尼斯动脉高压分类的5大类14种,包括①动脉型PAH:先天性体肺动脉分流性心脏4194例(65.5%),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和家族性PAH 282例(4.4%),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 108例(1.7%),肺血管炎35例(0.5%)门脉高压相关性PAH 9例,甲状腺疾病相关性PAH 11例,大动脉炎25例(0.4%),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9例(0.1%),药物相关性PAH 4例;②左心疾病相关性PAH 1471例(23.0%);③呼吸疾病和低氧相关性PAH 30例(0.5%);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222例(3.5%);⑤混杂因素导致的PAH:肺动脉发育不良2例、纤维性纵隔炎1例、结节病1例。2006、2007和2008年住院的PAH患者分别占总住院人数的7.98%、9.55%和9.92%,卡方检验结果显示2007年和2008年PAH住院患者所占比例较2006年均有显著增加(P=0.000),2006-2008年CTEPH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PAH所占的比例较1996-2005年明显下降(P=0.000),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明显增多(P=0.000)。近13年IPAH和家族性PAH患者一共有549例,占PAH住院患者的4.07%。结论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最为常见,与1996-2005年比较,近三年CTEPH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PAH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有所增加,IPAH占PAH住院患者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第二部分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研究目的:分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发病特点并评价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指标在判断IPAH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7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IPAH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108例IPAH患者中女性和男性比为2.86:1,确诊的平均年龄为(32.5±12.6)岁,出现症状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34.9±36.3)个月,晕厥、肝脏肿大、咯血和下肢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32.4%、27.8%、15.7%和14.8%,平均随访(27.6±14.7)个月,随访到94例(87.0%),42例(38.9%)在随访期间死于右心衰竭,出院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58%、44%。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RHC-PASP)和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Echo-PASP)呈线性相关趋势,直线回归方程为RHC-PASP(mmHg)=Echo-PASP(mmHg)×0.525+47.55mmHg。单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对生存有影响的指标有:脉压(P=0.000,RR=0.930)、右左室舒张末径比(P=0.003,RR=3.222)、Echo-PASP(P=0.002,RR=1.022)、RHC-PASP(P=0.030,RR=1.026)、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RHC-mPAP)(P=0.031,RR=1.037)和全肺血管阻力(PVR)(P=0.019,RR=1.001)、药物治疗可影响IPAH患者的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脉压(P=0.000,RR=0.923)、RHC-PASP(P=0.016,RR=1.033)、RHC-mPAP(P=0.038,RR=1.038)、全肺血管阻力(P=0.017,RR=1.001)、右左心室舒张末径比值(P=0.006,RR=3.126)和Echo-PASP(P=0.002,RR=1.022)是IPAH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结论:IPAH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确诊且预后极差,晕厥、肝脏肿大和下肢水肿提示患者病情较重,超声心动图是无创测量肺动脉压力较准确的方法,脉压、右左心室舒张末径比值、Echo-PASP、RHC-PASP、RHC-mPAP和PVR是IPAH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第三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研究目的分析血浆生化指标(大内皮素-1和N末端前脑钠素)与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大内皮素-l(big ET-1)和N末端前脑钠素(NT-proBNP)在判断IPAH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3年1月到2007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IPAH患者的血浆big ET-1和NT-proBNP水平,将big ET-1和NT-proBNP分别与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数据作相关分析,并将big ET-1和NT-proBNP与患者预后作生存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结果男性IPAH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ET-1)水平(2.48±0.66 fmol/ml)和女性(1.43±1.42 fmol/ml)没有显著性差异(P=0.17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NT-proBNP(R=0.471,P=0.000)、右与左心室舒张末径比值(R=0.354,P=0.013)、平均肺动脉压(R=0.324,P=0.034)和肺血管阻力(R=0.405,P=0.009)呈正相关,血浆N末端前脑钠素(NT-proBNP)水平与右和左心室舒张末径比值(R=0.490,P=0.000)和肺血管阻力(R=0.334,P=0.014)呈正相关。ET-1和mPAP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mPAP=血浆大内皮素-1浓度×2.84+58.74。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0.011,RR=0.966)、血浆大内皮素-1(P=0.012,RR=1.305)可影响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血浆大内皮素-1(P=0.015,RR=1.315)能预测IPAH患者的预后。结论NT-proBNP能评价患者近期的心功能状态,但不能预测死亡率;男性和女性IPAH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右左心室舒张末径比值、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呈正相关,浓度越高,预后越差。第四部分肺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在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中的应用目的研究肺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在评价I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4例确诊为IPAH患者的肺灌注显像和右心导管检查数据,分别计算IPAH患者后位像上下肺野放射性计数比值(the Ratio of Upper and Lower Lung fieldRadioactire Counts,URC/LRC),并与右心导管检查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结果24例IPAH患者左肺和右肺URC/LRC分别为0.65±0.28和0.69±0.40,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分别为(66.5±16.40)mmHg和(1627.4±654.5)dyn·s·cm-5/m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肺URC/LRC与mPAP(R=0.572,P=0.004)和PVR(R=0.654,P=0.001)明显相关;右肺URC/LRC与mPAP(R=0.511,P=0.013)和PVR(R=0.736,P=0.000)也明显相关,分别以左、右肺URC/LRC为横轴,mPAP和PVR为纵轴作散点图,发现左、右肺URC/LRC分别与mPAP和PVR呈线性相关趋势,进一步以左、右肺URC/LRC作为变量,分别将mPAP和PVR作为应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mPAP(mmHg)=左肺URC/LRC×33.11+45.13、mPAP(mmHg)=右肺URC/LRC×20.84+52.20;PVR=左肺URC/LRC×1511.8+650.4、PVR=右肺URC/LRC×1199.8+802.9。结论肺核素显像是IPAH患者诊断的鉴别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肺灌注显像定量分析测得的URC/LRC与导管测得的mPAP和和PVR呈直线正相关性,可利用URC/LRC估测肺动脉压力,URC/LRC越高,患者病情越重。

杜茗, 刘迎龙, 史蓉芳, 阮英茆[9]2003年在《小儿先心病重度肺高压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肺活检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对比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 (PPI)与肺活检资料 ,探讨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PH)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病儿中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脏畸形矫治术前行PPI检查 5 2例次 ,肺活检 2 6例 ,肺活检标本以显微图像分析仪作定量分析。经统计学处理 ,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右肺上、下肺野计数比 (RULR)≥ 0 .70组较 <0 70组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 ( %MT) (P <0 0 1)、肺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 ( %MS) (P <0 0 5 )显著性增高。RULR与 %MS正相关 ,回归方程为 %MS =3 819RULR +49 82 0 (P <0 .0 5 ) ,相关系数 0 44。双肺核素总计数 (LRC)与每平方厘米肺小动脉计数 (APSC)正相关 ,回归方程APSC =0 0 0 1317LRC - 342 3148(P <0 0 1) ,相关系数 0 5 7。结论 PPI参数与肺小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儿的手术前评价、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后随访都有临床应用价值 ,尤为适用于幼儿病例。

郑景浩, 张善通, 曾纪骅, 贾宏丽, 季志英[10]1994年在《肺灌注显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随访的临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48例,其中伴肺动脉高压(PH)32例,应用99mTc标记大分子聚合白蛋白(MAA)行肺灌注显像,以右侧和左侧卧位时右肺与左肺放射性计数的比值rt/lt来随访术后肺动脉压力.结果表明rt/lt值能定性、定量地评价肺动脉压力,动物实验示该法重复性好,并提示术后恢复的一些影响因素,对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后随访疗效颇有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肺动脉高压与肺栓塞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D]. 刘辰.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

[2].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研究[D]. 李思进.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5

[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比研究[D]. 杜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0

[4].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与预后的评价[D]. 杨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

[5]. 核素肺灌注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初步分析研究[J]. 潘世伟, 萧明第, 刘迎龙, 胡盛寿, 史容芳. 中华外科杂志. 1998

[6].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功能[J]. 郑景浩, 张善通, 曾纪骅, 贾宏丽, 季志英. 心功能杂志. 1993

[7]. 首次通过法肺灌注显像及其在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应用[D]. 王雪梅.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

[8].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预后研究[D]. 陶新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

[9]. 小儿先心病重度肺高压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肺活检对比研究[J]. 杜茗, 刘迎龙, 史蓉芳, 阮英茆.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3

[10]. 肺灌注显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随访的临床评价[J]. 郑景浩, 张善通, 曾纪骅, 贾宏丽, 季志英. 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4

标签:;  ;  ;  ;  ;  ;  ;  ;  ;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