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宅装修发展状况研究与道路探索

我国住宅装修发展状况研究与道路探索

李南[1]2003年在《我国住宅装修发展状况研究与道路探索》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商品房大量涌现,住宅成为亿万人民的自有财产,极大地刺激了住宅装修的发展。以往住宅装修一直仅是建筑装修行业中极不起眼的小分支,但随着住宅装修迅速发展壮大,它所创造的产值已与公共工程装修相当,而且还有更强劲的发展势头,于是住宅装修逐渐从建筑装修行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新兴产业。住宅装修行业发展之迅猛是令人惊喜的,但也难免有迅速膨胀带来的混乱。缺乏管理的无序装修造成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经济纠纷、噪音扰民等使住宅装修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之一。针对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研究住宅装修业的现实状况,及时制订相应政策,使住宅装修行业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住宅装修行业得到健康发展。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的政策的出台和菜单式装修方式的推广,解决了当前住宅装修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装修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住宅装修行业必然从传统的现场手工作业走向工厂预制、机械化生产、现场装配的装配式住宅装修发展道路。装配式的生产模式将使住宅装修摆脱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困境,在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的同时,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但由于现在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化协作的水平的限制,装配式住宅装修不可能立即实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它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发展,是住宅装修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正确道路指引下,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建设,装配式住宅装修必然会得到实现。无论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住宅装修行业的从业者、研究相关课题的学者,都应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思考在当前状况和条件下如何推动我国住宅装修行业健康、稳健地发展,并积极探索住宅装修行业的未来之路。

胡沈健[2]2006年在《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装修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往的装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整个行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由于我们在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上的不足,使得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住宅装修实践模式进行了回顾,然后从住宅装修模式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现有装修产业化模式实践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的定位,并针对各种模式分别论述了不同的实施策论。最后,对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的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李淑萍[3]2008年在《建筑装饰工厂化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行建筑装饰工厂化,既可缩短装饰项目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也是装饰业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研究建筑装饰工厂化体系对我国加快实现建筑装饰工厂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建筑装饰的概念,建筑装饰工厂化的概念、内涵及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将工厂化的全装修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部分发达国家的装饰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我国提供借鉴;介绍我国装饰发展的历程、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基本对策;分析中外装饰发展的区别,提出我国装饰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市场调研,运用SWOT法和波特理论对江苏省建筑装饰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指出:行业间优势、机会和劣势、威胁并存;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实力相当;行业的准入条件低;替代服务的威胁很小;材料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低;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因此企业要转变以往的策略,提高技术含量以增大利润空间。通过对江苏省消费者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得出消费者对建筑装饰工厂化的了解程度较低,只占25.3%;已采用工厂化装饰的只占到被调查总数的3.4%,大多数的人持观望态度;因不太熟悉而不采用工厂化装饰37.7%,其次是经济问题,接受价位在800-1000元/m2;在装修时大多数的消费者选择一般装饰企业,只有7.5%的消费者选择马路游击队;选材时87%的消费者表示注重材料的品牌;选择成品和工厂化成套部品的占到75.3%;装修经历、教育水平、经济水平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工厂化装饰的选择。目前模数协调工作滞后,建筑材料、部品工业化水平较低,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配套体系,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采用定性分析和论述的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促进我省建筑装饰工厂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推进建筑装饰工厂化发展的实施体系,为政府和企业实施建筑装饰工厂提供参考。

董赤[4]2010年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指出“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叁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赵敬辛[5]2014年在《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豫西南地区,保障房建设缺乏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致使住宅室内环境质量与居住舒适度较差;由于地域气候、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的特殊性,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适宜在该地区应用,影响了绿色建筑在当地的推广。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该地区保障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示范工程----绿色保障房实例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四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和路线,对保障房、绿色建筑和评价标准的基本理论展开阐述、解读与比对,归纳绿色保障房建设要点,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其次,针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表现进行了调查和总结,通过对豫西南地区南阳市的四个保障房社区的调研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当地气候特点、能源结构、经济水平和居民热舒适适应行为及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次,结合南阳保障房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利用计算机对被动式规划技术的效果、住宅户内舒适度、居住能耗进行模拟分析和测算;通过环境分析结果,确立了保障房套型设计优化模型和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从费效比的角度出发,对绿色能源应用技术进行甄选;结合社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都市农业种植园优化配置方案,对社区绿地碳汇量进行测算,提出了节约型绿化技术方案。最后,结合前期调研数据与分析结果,以南阳市保障房绿色建筑研究成果为基础,编制了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评价系统,为该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评估提供一个多方协同工作的技术平台;并通过实际案例测试,初步验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从住户居住舒适度需求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差距入手,以当地传统住宅套型为基础,针对地方行为习惯和资源存量,结合案例研究过程,提出了适宜该地区保障房的、能够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与居住舒适度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建立了符合地域特征的、经济合理的设计优化模式;依据研究结论,编制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评价系统。

王英华[6]2005年在《住宅全装修产业化体系及项目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行住宅全装修,发展住宅全装修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首先对住宅全装修产业、住宅全装修以及住宅全装修产业化的概念、特点、构成及相互关系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和定义,并着重阐述了住宅全装修产业化所体现的全装修标准化、部品化、工业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协作服务社会化。 (2)剖析了中外住宅全装修产业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影响。特别是对我国住宅全装修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土建与装修脱节,装修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能力不足,产业化程度低、装修税收高、产业政策不配套、购房者观望等技术、经济和综合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得出了基本解决对策。通过中外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在标准化、部品化和通用化、工业化及社会化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找差距,提出了我国住宅全装修产业化的具体发展目标。 (3)总结分析了我国与住宅全装修产业化有关的系列政策的必要性、意义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制订住宅全装修产业政策的结构转换、规模经济及技术开发理论依据。针对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发展现状,将我国的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划分为初步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政策体系由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综合管理政策组成,对应解决存在的技术、经济及综合管理方面的问题。 (4)结合南京“金鼎湾”精(全)装修项目管理的实施经验,以及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分析了住宅全装修项目的发包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提倡发展由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承包实施住宅全装修项目管理。从项目管理公司的角度,探讨了全装修项目管理四大措施、设计管理、材料设备管理、样板房管理及施工管理等管理经验。

唐玮[7]2007年在《“长叁角”地区城市舒适性住宅适宜技术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长叁角'地区城市舒适性住宅适宜技术及策略研究”从我国的时代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新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实态。以此为依据,选取了具有示范性的“长叁角”地区城市住宅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结合“长叁角”地区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大力推广舒适性住宅是该地区的住宅发展方向。在此基调下,文章全面阐述了“长叁角”地区城市舒适性住宅的发展策略和相关技术。“舒适性”是一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动态发展概念,文章将影响居住舒适性的因素分为叁个大类:第一是住宅外部环境舒适性,第二是住宅使用功能舒适性,第叁是住宅室内环境舒适性。只有从这叁个方面全面研究和综合把握,才能确保住宅舒适性的实现。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长叁角”地区城市住宅建设的现状,并以此作为研究住宅舒适性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随后,文章从影响住宅舒适度的各个因素出发,进行了相关技术和策略的深入讨论;最后文章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对于可改进的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提出适合“长叁角”地区城市舒适性住宅运用的相关技术和策略。通过前文的论述,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住宅产业发展的现状,论文最后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舒适性住宅是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中小套型住宅的背景下提出的,研究舒适性住宅,应当结合普通大众的住宅,在中小套型住宅中实现住宅的舒适性。二、舒适性住宅发展必须与住宅产业化紧密结合;叁、舒适性住宅设计应该加强整体设计与技术集成;四、舒适性住宅建设必须与住宅全装修相结合。五、中小套型住宅的舒适性,要通过精细化设计来实现。论述方式:文章采取寓理于事的方式,以虚拟家庭的生活历程作为文章的主线展开论述。各章内容的开始部分先构思一段虚拟家庭的故事,故事反映的主题思想即为本章论述的核心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家庭生活作为背景,引发对影响住宅舒适性的各个方面问题的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自然地切入主题。在提出每一章节的论述主题以后,进而展开具体论述。论述的程序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影响住宅舒适性的各项要素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措施;第叁部分则以结语的形式将作者的观点加以总结和强调。文章中引用的大量实际案例多为作者实地调研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或者来自于作者的工程实践;其它的资料则是引自相关文献资料。这些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归纳,并结合作者的观点,成为论文有力的论据。

蒋虹[8]2007年在《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装修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往的装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装修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住宅装修产业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住宅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互动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室内设计专业的理论及实践研究都源自于建筑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尽管室内设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室内设计毕竟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延伸,它始终与建筑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的物质基础。本文首先从住宅的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生态性、智能性、经济性分析住宅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互动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指导思想。接着对不同装修模式下互动设计进行探讨,并分析现有装修模式在互动中的难点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现有装修模式中设计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还进一步探讨了互动设计下住宅装修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介绍了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过程的实施步骤,并就互动设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和比较。本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理论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室内设计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目前装修产业中存在不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最终,有利于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刘东卫, 蒋洪彪, 于磊[9]2012年在《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及其技术演进》文中提出通过对我国住宅工业化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研究,将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划分为创建、探索和转变3个阶段,并对每个发展阶段的设计与标准、主体工业化技术、内装部品化技术和工业化项目实践等方面做出系统解析,以期为未来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与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孔维东[10]2013年在《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系统改造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由于城市人口骤增和城市土地的愈发稀缺,高层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层社区由于建筑密集,人口集聚,在灾害面前愈发脆弱,而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防灾单元,社区安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安全。但是,我国城市既有高层社区普遍缺乏系统的防灾规划设计与建设,大部分高层社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灾害,极易引起灾害的扩大和蔓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城市既有高层社区的防灾减灾改造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城市既有高层社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解析,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总结了我国城市既有高层社区的现状情况与防灾问题,分析了居民灾时的行为心理和应急反应,建构了城市既有高层社区的防灾改造系统,并初步归纳了防灾改造关键指标,以指导具体的社区防灾改造策略。其次,文章引入社区防灾空间理念,结合高层社区防灾空间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分别提出了具体的、适宜的防灾改造策略,并在既有高层社区改造探索中,始终贯穿平灾一体化理念。再次,文章结合实际高层社区案例,利用FDS等分析其灾害机理和防灾救灾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高层住宅常态防灾减灾改造策略,并探索了高层住宅防灾减灾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趋势。最后,本文还归纳了既有社区灾害管理与救援系统等非工程措施的优化策略。综上,笔者综合运用城市规划与设计、灾害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炼出研究对象各构成要素的灾害特性和致灾机理;通过对研究对象各构成要素的整合分析,归纳出系统的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改造策略;并将工程性防灾技术与非工程性防灾措施相结合,形成整合型社区防灾减灾体系。

参考文献:

[1]. 我国住宅装修发展状况研究与道路探索[D]. 李南. 重庆大学. 2003

[2]. 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D]. 胡沈健. 同济大学. 2006

[3]. 建筑装饰工厂化体系研究[D]. 李淑萍.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4]. 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 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及评价研究[D]. 赵敬辛. 天津大学. 2014

[6]. 住宅全装修产业化体系及项目管理研究[D]. 王英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05

[7]. “长叁角”地区城市舒适性住宅适宜技术及策略研究[D]. 唐玮. 同济大学. 2007

[8]. 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性研究[D]. 蒋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9]. 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及其技术演进[J]. 刘东卫, 蒋洪彪, 于磊. 建筑学报. 2012

[10].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系统改造策略研究[D]. 孔维东. 天津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我国住宅装修发展状况研究与道路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