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吴鸣宇[1]2003年在《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 方法:建立人DC体外培养体系并进行DC形态、得率、纯度、表型、分泌功能方面的测定。 结果:成功地建立了DC体外培养体系,所得DC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的特征。得率为12.8±0.13%,纯度为87.5±1.2%,上清液中IL-12含量为1.0±0.2ng/ml。 结论:HCC患者外周血中可培养出数量及功能均理想的DC;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疫苗。 第二部分 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DC诱导淋巴细胞对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应用MAGE-1抗原肽负载的DC在体外诱导出高度特异性的抗肝癌免疫应答。 方法:分离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IL-4、TNF-α联合培养获得DC;应用MAGE-1多肽负载DC并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细胞毒T细胞(CTL);MTT法检测CTL对BEL-7402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蔡兵[2]2002年在《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致敏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之间的差异。方法:建立人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进行DC表型分析,比较肝癌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之间的差异。结果:1、成功地建立了DC的体外培养体系;2、FCM法进行DC的表型分析及鉴定;3、DC得率及纯度比较:病人DC与健康人DC无明显差异(p>0.05);4、病人DC与健康人DC激活淋巴细胞的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5、病人和健康人两种DC分泌IL-12的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可以从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中获得功能及数量均理想的树突状细胞,作为免疫治疗HCC的理想疫苗。

参考文献:

[1]. 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吴鸣宇. 苏州大学. 2003

[2]. 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致敏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D]. 蔡兵. 苏州大学. 2002

标签:;  ;  ;  ;  ;  ;  

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