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能否改变经济周期?_经济周期论文

新经济能改变经济周期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经济论文,经济周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826(2002)01-0053-05

美国自1991年4月起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迄今已超过120个月,成为美国有经济周期记录以来最长的扩张期,特别是1996-1999年美国经济呈现异常的繁荣和辉煌,增长率连续保持4.5%左右,1995年至1999年期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率也达到2.8%,是1973-1995年增长率(1.4%)的两倍,美国整体经济出现了“三高两低”(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财政盈余高、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的良好运行态势。美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24.2%上升到1999年的29%。对于美国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一些人认为新经济已经改变了经济周期。其主要的理由是:

1.这次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与传统产业相比,信息产业的设备更新大大快于前者,从而不断创造需求,克服了生产过剩,因此消除了经济危机存在的基础。

2.新技术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产生巨大的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3.新经济下,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很快,而劳动成本却上升很慢,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为2.2%,而劳动成本每年仅上升0.2%,从而使美国经济能在高速增长之时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4.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存在,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无法解释,甚至有人认为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解释新经济现象。

5.由于美国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得当,使经济周期得以消失。例如,1998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多恩布什(Rudi Donbusch)提出周期消失问题,认为只要政策得当,经济就可以摆脱商业循环。同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董事长兼主编莫蒂默·B·朱克曼(Mortimer.B.Zucherman)也指出美国的繁荣不仅是“非暂时性的”,而且是“美国独享的”。

有人因此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已经不存在了,新经济改变甚至消除了经济周期。事实果真如此吗?

目前西方对于什么是“新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低通货膨胀、低失业、低赤字与高增长并存在模式被称为新经济。该种观点认为:自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大幅度下降。其中失业率由1992年的7.5%下降到1999年的4.2%,通货膨胀率由1992年的3.9%下降到1999年的1.6%。这种“三低一高”局面的出现已经超出了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的解释能力,故称其为“新经济”。第二种观点源自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他认为:新经济是指已经存在多年的两种趋势:贸易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贸易全球化指贸易超常规的发展,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并得到加强。国际贸易和投资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大加强。而信息技术革命则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出现和应用以及数字化、信息化为标志,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90年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并很快取代了传统的汽车、钢铁、建筑三大产业,成为美国最大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产值在1998年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2%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65%以上。第三种观点认为新经济是相对于旧经济而言的,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及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必将出现与旧经济体制所不同的新经济。

应该说上述几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美国经济的一些新特征和新内容。新经济是否存在取决于如何定义新经济。如果从美国连续十年经济增长,以及低失业与低通货膨胀并存的角度来定义,新经济是存在的。但是,足以消除经济周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是不存在的。

战后美国经济曾出现过两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增长,20世纪60年代106个月及80年代的92个月,甚至也出现过高增长、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美国这一轮的经济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及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这一点看,与以往历次科技革命带动的经济增长没有本质差异。以信息、通讯产业及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革命,使美国率先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居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同时美国还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之重新恢复了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一些学者指出,目前信息产业的扩张如同当年的蒸汽机、电力的使用一样,其发展必然有兴也有衰。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比历次的科技革命强大,20世纪90年代与战后1948-1966年美国的“黄金时期”相比,经济增长的幅度并不显著,只是略快于1973-1979年和1979-199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不能因此就得出美国经济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甚至消除了经济周期。

由于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无法进行解释,就得出经济周期消失也是不妥当的。最早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失业率越低,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后来新古典学派的萨缪尔森和索洛接受这一命题并加以修改,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呈反向运动,由于工资的上涨,带来需求的增加,而一旦供给的增加滞后于需求的增加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新古典学派对此深信不疑,但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打破了这种简单的替代关系,当时货币学派提出了“自然失业率”假说,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修正的结果是菲利普斯曲线阐述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相互替代在短期内是存在的。过去的10年中,美国经济在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增长强劲,高科技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美国失业率连创新低。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事实上美国经济正是大大受益于国际贸易,通过大量进口廉价的产品,弥补其国内供给的相对不足,从而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当美国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衰退的迹象时,进口的相对甚至绝对的减少有助于美国降低市场供给总量,从而减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的压力。贸易自由化及部分由于金融自由化导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美国进口品价格大幅降低,从而有效地帮助美国遏制了通货膨胀的抬头。从表1中可以看出,即使包括石油在内,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自1995年以来也是下降的。

比较表2,可以看出美国90年代以来的价格水平是在上涨的,但是上涨比较缓慢,这主要得益于进口品价格的下降,否则,美国国内通货膨胀要高得多。美国进口品占GDP的10%以上,所以进口品价格下降对美国维持低通货膨胀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高科技行业的迅速扩张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美国失业率不断下降(见表3);而国际贸易减缓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正是上述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使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低失业和低通胀并存。

至于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确由于实行平衡的财政政策和中性的金融政策,充分发挥了经济的内在活力。应该承认这一轮的经济扩张,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只是外因,政策得当只会使经济周期的繁荣期延长、衰退延缓,或者减少周期的震荡,但是并不能改变产生周期的根源。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1年7月18日在国会作证时就曾指出:“美国的中央银行是否拥有消除经济活动高峰与低谷的能力呢?在财政和金融政策领域,能否避免经济出现不稳定呢?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改变人的本性的手段。”

表1

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所有商品)

资料来源: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USA.

表2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所有城镇消费者、所有商品)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1982

 96.5

 1988

 118.3

 1994

 148.2

1983

 99.6

 1989

 124.0

 1995

 152.4

1984

 103.9

1990

 130.7

 1996

 156.9

1985

 107.6   1991

 136.2

 1997

 160.5

1986

 109.6   1992

 140.3

 1998

 163.0

1987

 113.6

1993

 144.5

 1999

 166.6

资料来源: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USA.

表3

 美国的失业率(%)

资料来源: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USA.

格林斯潘提及的人的本性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企业对利润过度的追求,从而导致投资过度,而相应的高科技行业,如网络,在盈利状况一直欠佳,甚至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仍不断地扩大投资,最终使这些高科技行业的实际收益与人们的预期所得差距过大,导致投资快速撤出,使这些行业和部门的发展骤然减速,表现为股价的暴跌。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上市网络公司中有79家公司股票的跌幅超过90%,损失最大的思科、雅虎、美国在线三大公司,分别损失了2100亿美元、1020亿美元和920亿美元。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网络零售商、完全依赖广告收入的网站以及向它们提供投资的风险投资商受到毁灭性打击。2000年下半年及2001年许多大的IT企业纷纷裁员,过度的投资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使投资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因此新经济并没有消除经济危机,改变经济周期,它也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周期与市场经济是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是经济周期波动的载体。正是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各种变量相互作用,才产生了经济的波动和周期。美国的新经济仍旧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运作的,因此必然会经历扩张、衰退、紧缩和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讲仍然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固定资产更新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为什么会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出现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呢?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在每次重大技术进步和推广扩散时期,往往会出现较大规模和相对集中的投资,而在这个阶段,往往投资的回报是相当高的,更刺激了企业追加投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生产过剩。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评估,美国在过去两年中多投入的资金高达1900亿美元。特别是高技术企业,2000年其生产能力扩大了48%,今年预计将削减18%。而当投资和实际收益相差过大时,就会出现投资的回落,经济增长趋缓甚至衰退。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经济增长仍旧没有摆脱经济周期。企业库存过多,就是生产过剩,因此和以往的经济周期并没有本质的差异。

但是这一轮经济周期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扩张期延长。美国经济在二战前曾经历了一段长期的经济波动。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二战前,美国经济经历了18个经济周期,扩张期最长的是1938年6月到1945年2月的80个月,这段时间平均扩张期持续29个月,收缩期持续21个月。战后到1990年7月,美国经济经历了9次经济周期,扩张期最长的是1961年2月到1969年12月的106个月,其次是1982年11月到1990年7月的92个月。战后平均扩张期约为50个月,收缩期大约为10个月。[1](P279-281)这次扩张期超过120月,成为美国有经济周期记录以来最长的扩张期。

其次,本轮周期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生产过剩或危机主要发生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而汽车、建筑等传统行业的增长依旧很好。也正是由于经济不像以往危机中那样所有行业全盘崩溃,因此这次经济减速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要小得多。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产业的巨大发展使美国成了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驱,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利用微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90年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并很快取代了传统的汽车、钢铁、建筑三大产业,成为美国最大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产值在1998年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2%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65%以上。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更是大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加大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美国高新技术在世界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这一优势。目前美国中央处理器(CPU)芯片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0%,微软一家的操作系统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0%,应用软件占50%。信息产业及其他的一些高技术部门(如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遗传基因工程等),成为美国的主导产业部门,它们的发展创造了新市场、新需求,并提供了新产品,在一段时期内解决了传统工业产品相对过剩的问题。第二,信息技术产业的巨大作用还在于它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上。正是由于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和革新,一方面提高了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改进了企业的管理,企业管理的层次减少,效率却大大提高。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其相对过剩的状况大大缓解了,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管理,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增长的势头得以维持。

此外本轮经济周期中出现了高增长、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这也是以往的经济周期中所没有的特征。以往的扩张期均出现过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

新经济并没有消除经济周期,也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部门的急剧变化恰恰表明了能够消除经济周期的新经济是不存在的,美国经济并不能摆脱经济周期的影响。以股市波动,特别是代表高科技的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开始,进而影响到美国的消费者信心和未来经济的走势。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2%,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GDP按年率计算下降了1.1%,是过去8年来美国经济的首次萎缩,也是1991年以来最大的降幅。美联储今年虽然连续多次降息,但是美国经济至今仍未有明显反弹的迹象。特别是“9·11”事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至今仍无法准确估量。

美国的高科技部门受阻,与其说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不如说它打击了人们的信心。尽管如此,美国经济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这主要是由于高科技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殆尽,许多技术还处于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仍在继续,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增长率仍然很高。网络企业虽然是不盈利的,但是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它对其他行业的渗透,已经并将继续使经济发生重大改变,就如同铁路、电力一样,铁路和发电厂本身收益并不很高,甚至可能是亏损的,但是电力和铁路对经济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美国经济的波动事实上是对预期的一个合理回调。从长远来看,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这种回落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减少浪费,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投资进一步优化。

综上所述,美国这一轮的经济增长带有一些新的特征,可以称之为新经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更加成熟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这些新特征的根源。但是这些新特征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收稿日期]2001-10-20

标签:;  ;  ;  ;  ;  ;  ;  ;  ;  ;  

新经济能否改变经济周期?_经济周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