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祝学莹 张静

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祝学莹 张静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祝学莹 张静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接收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传统穿刺置管,研究组心内心电定位法辅助置管,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出、渗血、导管堵塞、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静脉炎、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神经科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心内心电定位法;神经科;PICC导管;效果

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操作频率较高,由于穿刺过程中多数为盲穿,因此较容易发生异位等问题,影响穿刺成功率,为提升PICC导管置入成功率,心内心电定位法开始介入,利用x线定位技术、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确保导管顺利置入上上腔静脉,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探究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神经科接收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临床报道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神经科接收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纳入研究患者均为自愿置入PICC导管且心电图结果正常、血管评分<4分,排除房颤、PICC导管置入禁忌症、血管评分≥4分或者伴有心脏疾患等影响P波改变患者,签署治疗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2.1±4.7)岁,颅脑损伤32例,脑出血28例,脑梗死12例,颅内肿瘤11例,脑炎10例,脑积水7例,所有患者均需输注刺激性或者高渗透性药物,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穿刺置管,研究组心内心电定位法辅助置管。

对照组:患者做好置管准备,根据穿刺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做好物品准备,应用透明敷贴、无菌物品、PICC换药包、注射器、止血钳等物品完成穿刺,注意穿刺时确认导管畅通后再进行输液,避免抽回血或者血液残留、粘附导管壁引发栓塞,输液完成后要注意采用连续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并分离注射器。

研究组:护理人员操作前要进行专门培训,穿刺操作同对照组相同,导管一端与心电监护仪相连接,确定穿刺静脉位置后导管穿刺针沿确定部位缓慢进针,回血后拔出穿刺针内蕊,固定好穿刺软管并手持镊子送导管,导管进入15㎝左右患者头部转向穿刺方向并继续推送导管,直至心电监护仪显示患者P波有明显抬高现象提示导管尖端顺利进入右心房。随后后退导管至P波恢复正常,提示导管顺利到达上腔静脉口,可后退2-3㎝达到最佳定位点,结合置管记录做好标识并退出导丝,盐水冲管保证输液顺畅,连接好输液系统、做好导管固定,确保敷贴覆盖好穿刺位置。输液中要及时观察导管滴速并结合患者情况做酌情调整,如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结节、渗出物等应做局部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管留置过程中要监测患者体温变化、辅料情况、置管口有无疼痛红肿等情况、液体输入量、导管有无划入及脱出情况,做到及时更换辅料预防感染,做好留置导管的维护管理。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出、渗血、导管堵塞、出口部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

临床医学数据资料处理均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评价指标对比见表1。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研究组3例静脉炎、2例渗血,对照组8例静脉炎、3例渗血、1例出口部位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置管评价指标对比(x±s)(例/%)

组别例数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min)导管留置时间(d)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5048(96.0%)12.1±3.6238.9±22.148(96.0%)

对照组5040(80.0%)15.5±6.3156.8±18.440(80.0%)

3.结束语

心内心电定位法通过心电监护P波生理改变指导PICC置管操作,有助于更好的定位上腔静脉,确保导管尖端准确进入右心房,临床报道显示心内心电定位法辅助PICC置管操作成功率超过90%。心内心电定位法本身简单有效,通过实时监测P波变化可有效提示导管尖端异位,有助于置管操作中提升一次性成功率,减少以往患者移动、拍摄胸片耗费时间以及护理人员操作压力,可最大限度的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无论是安全性、特异性还是准确性都有保障。心内心电定位法辅助神经科PICC置管减少了传统置管操作中反复穿刺失败、耗时耗力等问题的发生,在缩短置管耗费时间的同时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由于心电辅助定位的精准操作减少了导管回拉、牵扯等情况,降低了渗血、静脉炎、导管堵塞、出口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这对于提升神经科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心内心电辅助PICC置管定位操作的研究组患者也在多个指标方面有着出色表现,比起传统置管操作优势显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神经科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茶花,杨水秀,袁海珍,等.心电图定位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4(6):563-564.

[2]刘红梅,谭洁.导管定位新技术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7):43-44.

[3]何虹,范彬,张玉红,等.心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置管定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5):4-8.

论文作者:祝学莹 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祝学莹 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