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作为纪念资源的当代构建论文_曾群芳

遵义会议作为纪念资源的当代构建论文_曾群芳

重庆市彭水县委党校 重庆 409600

摘要:纪念资源是关于纪念对象的各种材料,纪念资源是开展纪念活动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纪念活动的效果。纪念遵义会议活动即以遵义会议纪念馆为实物载体依托,以中共领袖和中共历史为纪念的主要内容,升华出一系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团结民主,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遵义会议60周年、70周年、80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新一轮遵义会议研究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借助庆祝活动,把遵义会议作为纪念资源得到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遵义会议;纪念资源;构建

一、遵义会议纪念馆:纪念遵义会议的载体资源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遵义会议精神存在的物质载体,是遵义会议纪念的首要资源。遵义是遵义会议的发生地,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转为成熟的见证,能唤起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记忆和情感。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共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为了纪念遵义会议召开20周年,纪念馆于1955年10月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5年,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文化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日前联合公布为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遵义会议纪念馆由11个纪念场馆组成。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城杨柳街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新城幸福巷的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属于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也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纪念馆以复原陈列为主,先后复原展出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毛主席旧居、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李德住处、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等七处等革命旧址的复原陈列。另外还举办了陈云与遵义会议、李卓然与遵义会议、彭雪枫将军展览、张爱萍将军生平事迹展等临时展览,使纪念体系不断延伸,不断丰富完善纪念资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前来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这个实物载体资源的游客与日俱增,游客在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过程中切身感受遵义精神、体验长征文化,使得遵义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二、中共领袖:纪念遵义会议的标志资源

中共领袖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既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也反映出党的整体气质和风貌。中共领袖作为共产党的标志性政治符号,是纪念遵义会议的标志资源。

在遵义会议上,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1]遵义会议凸显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陈云、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形象和地位,也体现出这些领导人践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团结民主、务求必胜的优良光荣传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时党的领导人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周恩来作了副报告,认真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他着重指出主观因素上的错误,并就后勤机关与非战斗人员的臃肿庞大,给长征初期带来了极大负担的问题,对李德、博古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周恩来对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遵义会议采取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方式,解决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激烈斗争。在遵义会议上党中央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共面临的形势,批评了博古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遵义会议决议上指出“博古在他的报告中过分估计了客观的困难,把五次‘围剿’不能在中央苏区粉碎的原因归罪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力量的强大,同时对于目前的革命形势却又估计不足,这必然会得出客观上五次‘围剿’根本不能粉碎的机会主义的结论”。另外党中央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一系列原因,“应该指出在我们工作中还有许多严重的弱点,党对白区广大工农群众反帝反国民党与日常斗争的领导依然没有显著的进步,游击战争的发展,与瓦解白军士兵工作依然薄弱,各苏区红军在统一战略意志之下的相互呼应与配合还是不够,这些弱点无疑的要影响到反对五次‘围剿’的行动,成为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重要原因”。遵义会议树立了正确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范,成功塑造了中共领袖的个人形象和群体形象,他们光辉的形象也成为了鲜活的资源供后人纪念和瞻仰。

三、中共历史:纪念遵义会议的基础资源

实践证明:不断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形成广泛共识,才能够使党和人民团结一致、胜利前进。只有不断回顾、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才能不断增强党和人民创造历史的自豪感,才能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纪念遵义会议是宣传中共历史的大好机会,中共历史成为纪念遵义会议的基础性资源。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纷繁复杂,遵义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瑞金等地,勾勒出了中共历史轮廓的红色地标,成为便捷、高效的纪念资源。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遵义借助遵义会议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文章、图片、电视、网络等多种传统和新式的宣传形式,对遵义会议这个红色地标进行了反复凝练和广泛宣传。如1995年纪念遵义会议召开60周年,《人民论坛》发表文章《群龙得首腾翔—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怀念稼祥同志》,《中共党史研究》刊登文章《伟大的历史转折—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时,《求是》发表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在遵义纪念广场还举办了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大型歌会,此外,还举办纪念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为了庆祝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遵义举办了“踏着红军足迹 感知遵义变迁”的主题采访。通过这些丰富的形式,使遵义会议这段历史和遵义这个红色地标成为永恒的经典,使遵义这座有着厚重承载的红色城市,不仅成为中共历史的快捷记忆方式,而且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遵义会议是一段中共由幼年走向成熟的发展历史。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会议对中央和军委领导成员进行了改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这是中共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自己军事和组织上的一系列问题,这是一段珍贵的历史资源。

论文作者:曾群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遵义会议作为纪念资源的当代构建论文_曾群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