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产业区经济转型模式及其对石油产业区的启示_经济转型论文

中国煤炭产业区经济转型模式及其对石油产业区的启示_经济转型论文

我国煤炭产业区经济转型模式及对石油产业区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煤炭论文,启示论文,石油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21;F47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3)01-0015-(04)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认为,矿藏产业区(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陆地石油产业区已走过预备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有的接近转型期。这些油区的产量、产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在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其油气接替资源不足,产量在下降,利润在递减。石油产业区潜在的经济、社会隐患与日剧增,区内稳定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抓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煤炭产业区注意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根据自身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基础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结构调整,并且形成一些独具物色的模式,不仅为煤炭产业区的结构调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为石油产业区的经济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煤炭产业区经济转型模式

(一)兖州模式

自1996年以来,兖矿集团连续四年保持利润、销售收入等六项指标全国同行业第一,利润占全国国有赢利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67%,是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在境内外三地同时上市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兖矿集团作为国内煤炭龙头企业,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创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矿业集团第三次创业,兖矿组织结构改革正式启动。为建立精干高效的集团组织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兖矿集团近日正式启动组织结构改革,打破原有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建立了“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个层面和五大专业化公司的组织管理模式。兖矿集团除已组建的兖州煤业公司外,新组建了兖矿实业公司、兖矿电铝公司、兖矿煤化公司、兖矿物业公司四大专业化公司,构建起了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生产经营单位的三个层次纵向运行的管理格局,促进了资产合理流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和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兖州集团拥有五座煤矿,总设计年产量为1640万吨。 截至1999 年12月31日,矿区共拥有已探明及推定储量19.31亿吨。 兖州作为山东一个重要的煤炭基地,虽然城市在多年前就主动进行结构调整,但是该城市在采煤塌陷地复垦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一提。

由于几个大型矿井的运转,每年给城市造成的塌陷地在2000亩以上,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城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于塌陷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于有水面的,发展水面养殖;对于没有水面但继续下沉的塌陷地,进行耕种,生产农副产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塌陷地得到很好地利用,全市每年因此获取的直接经济收益达到1000万元左右。

(二)阜新模式

阜新市是辽宁省的主要资源型城市。“一五”期间,国家156 项重点工程,有4项安排在阜新, 使阜新迅速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发展日趋陷入困境,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在转型产业选择上,国内外不少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都以发展第二产业为切入点。阜新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搞第二产业替代。因为,阜新地方工业总量小,基础薄弱,目前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只有6户。地方工业现有规模远不能解决煤炭产业萎缩所带来的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考虑到工业项目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阜新市在实现经济转型上另辟蹊径,把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符合阜新实情。阜新发展现代农业有许多有利条件: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农村人均土地居辽宁省之首,百里矿区有大量废弃地;阜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条件好,地下和地表水的工业性污染很小。除此之外,阜新市不仅是辽宁省的农牧业基地,还是国家“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地区。二是符合国际国内农业发展趋势。从世界农业发展的状况看,多数发达国家已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阜新当然不应例外。三是重点发展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和出口型农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方式运作,加快阜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把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坚持用现代服务技术发行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等第三产业。

(三)阳泉模式

阳泉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按照有关方面的估计,阳泉的煤炭资源只能开采30~40年,所以发展替代产业的问题,早就为当地所重视。

在对城市进行反复研究和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中,阳泉市在继续大力发展无烟煤的同时,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提出“三转三结合”的原则,即“地下转地上,地下地上相结合;采掘转加工,采掘加工相结合;低档转高档,低、中、高档相结合”原则,利用城市及周围区域其他资源的蕴藏,大力发展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新材料产业,并规划建设九大现代化生产基地。

(四)平顶山模式

平顶山是河南省一座因煤设立的城市。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炭,70年代以后,开始注意结构调整,除了煤炭开采以外,当时兴建的一些项目主要有电力、钢铁等产业,随后又注意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煤炭、电力、钢铁、建材、机械、轻纺等工业都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工业基地。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注意了建筑、通讯等产业的发展,在实行市管县的政策后,又重视了农业发展,这样,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城市的综合性实力大大增强。

(五)铜川模式

铜川曾经是陕西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提供的煤炭为陕西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地形所限,城市进行再发展的空间不大,而且原来城市的结构调整进行的相对较晚,所以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的活力显得不强。

经过反复研究后,铜川决定在南部建立城市新区,使新市区成为渭北的金融、商贸、科教、信息中心,目前的新区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专家指出,新区应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无污染的工业、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并尽可能使一些公司的总部设在新市区,把工厂区布局在新市区和老市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两侧,形成工业走廊,并通过工业走廊将新老市区联成一体,形成哑铃状大市区格局。

二、对石油产业区的启示

煤炭产业区的今天,就是石油产业区的明天。认真学习和借鉴煤炭产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对于搞好石油产业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和强化新的资源价值观

一要树立和强化资源系统观念。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系统可以存在的前提,是系统之间彼此释放的功能互相耦合并建立良性互馈机制。在人与自然这个系统中,人类社会系统对自然资源环境系统所施加的影响,要适应自然系统的功能释放、更新和调整能力。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所供应的功能,要合乎人类社会维持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系统的观点,要求从事物的整体性出发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同时,要关注和实现资源系统内部包括不同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人类社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文明成果,是我国确定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也是方兴未艾的“资源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广为传播的社会背景。

二要树立和强化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基础产业规模大,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被加速消耗,有些资源正趋于枯竭,不少矿山、矿业城镇已濒临关闭或迁徙。石油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矿产资源急功近利、采富弃贫、竭泽而鱼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履行规划、开采、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树立和强化资源价值观念。实践表明,无价或低价,是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一个根本原因。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无视资源的资产属性,企业浪费资源的行为不受约束,加剧了资源的过快消耗。要下大气力强化资源价值观念,组织力量研究资源的价值、价格与资产价值评估,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利用资源租、税、费等经济手段,理顺资源收益分配的相关经济关系,实现资源管理和利用秩序的良性循环。

四要树立和强化资源开放观念。矿产资源的战略性、有限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又要求我们打破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组织输出优势创汇资源产品,到国外开展风险勘查和开发,并注意同有条件的国家互利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勘查开发我国急缺的资源。要选择有利时机,进口我国急缺的资源,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改善我国矿产资源结构,实行必要的战略储备。

(二)把创新作为实现石油产业区经济转型的动力

石油产业区是按计划配置资源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远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新形势。目前,我们应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自立自强意识,切实做到:一是政府不能等、靠、要,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下岗职工不能等、靠、要,要自立自强、自谋职业、自我发展。要确立大力发展现代化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是实现石油产业区经济转型与复兴必由之路的新认识、新观念。要破除按照计划经济办法转型的传统思维方式,树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运作转型的新观念。尤其是对经济转型中新上的项目,不能由政府包办,不能有“官办”色彩。在经济转型中,还要注意破除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借助国际国内市场、资金、技术和人才为经济转型所用的大开放观念。

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用新体制、新机制推动经济转型。石油产业区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问题至今仍很严重。因此,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下岗职工”和“科技园区+下岗职工”等经营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化工、现代农业。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要坚持做到机制创新,尤其是在投入机制上,要将国家投入、地方配套、个人集资和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对经济转型中所有新上项目,要大力采用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真正形成全新的经营和管理机制。

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用科技和人才推动经济转型。要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形成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转型项目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人才是推动经济转型的第一要素。要支持位于石油产业区的高校升级、扩大规模和调整学科设置,加大培养经济转型专门人才的力度。争取国家有关院校在石油产业区建立分校或扩大对石油产业区的定向招生规模。加强对经济转型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对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力度。稳定基础教育,巩固和加强城乡职业教育。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广泛吸引外来人才,形成经济转型的良性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

(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经济转型

石油产业区的经济转型,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仍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运作经济转型,只能走进死胡同。因此,经济转型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运作。

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石油产业区的经济转型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中起步的,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是共性问题。解决上述问题,不能关起门来搞经济转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把石油产业区的经济转型置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寻求资金、技术和人才,使石油产业区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其次,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转型中的作用。民营经济是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生力军,石油产业区必须在民营经济大发展中转型,坚持民力、民资、民办、民营,要形成“洼地效应”,让龙头企业入驻石油产业区,使龙头企业一头带动千家万户,一头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

再次,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步伐,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在经济转型中,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政策引导,创造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搞好协调服务,为经济转型提供必要条件。要整顿和规范市场,加强诚信建设,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把解决好石油产业区职工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立足点

石油产业区因油气主导产业萎缩而需要实现经济转型,经济、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矿区和厂区。经济转型的区位重点要突出,目标不宜分散,若把目标扩散到整个地区经济,就会使石油产业区经济转型复杂化,不仅会延缓经济转型的进程,甚至可能导致经济转型夭折。

要把经济转型的目标放在解决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上。石油产业区经济转型的任务繁多,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首先要把为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引导矿区和厂区下岗职工从事油区衍伸配套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到民营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就业和组织劳务输出等途径,拓宽就业渠道;采取现代工业和农业园区建设与就业结合、龙头企业建设与就业结合、难动用储量开发与就业结合、破产安置与就业结合、新上项目和盘活资产存量与就业结合等具体措施,确保把矿区职工再就业落到实处。

实施就业保障,缓解石油产业区弱势群体困难。我们要把职业培训尤其是创业培训作为矿区和厂区弱势群体的重要措施,免费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要做好对弱势群体的职业指导,继续推广实行就业服务承诺制;要组织和帮助弱势群体从事社区居民服务;要建立政府就业基金,实行小额贷款担保,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小额创业贷款。

(五)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战略位置

经济转型要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石油产业区特别是东部老石油产业区作为我国最早建设起来的国家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一方面,为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工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对石油资源的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加剧了石油产业区生态环境的退化。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题的今天,石油产业区必须审时度势,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转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从石油产业区实际出发,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要“水”字当头,做好水的文章。没有水,石油产业区改善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将无从谈起。要从石油产业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出发,搞好外引水源和域内水源项目建设,抓好工业用水、农业饮水工程和节水灌溉、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产业,力争把石油产业区建成节约用水示范城市。二要把发展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来抓。从一定意义上讲,石油产业区绿起来就能富起来。要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做到“树随地走,谁栽谁有”、“以政策换绿色”。要把林业发展和石油产业区的经济转型紧密结合起来,使石油产业区林业既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又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三要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在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的同时,尤其要加快矿区和厂区绿化步伐,尽快实现城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地可持续发展目标。

标签:;  ;  ;  ;  ;  ;  ;  ;  

中国煤炭产业区经济转型模式及其对石油产业区的启示_经济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