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论文

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

高燕,衣金秋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0)

摘 要: 目的 探讨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 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从一个社区随机抽取200 例慢性病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130 例,糖尿病患者70 例。对所有患者开展随访工作,为期1 年,然后分别与随访前的相关指标作对比,判断随访工作的作用效果。结果 随访后,高血压患者TC、TG、LDL-C、HDL-C 等指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 hFBG、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分别高于随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病社区管理中,积极应用随访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随访;社区主导型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管理

0 引言

随着人类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和机能逐渐下降,发生慢性病的可能性,将会提高。在人口老龄化之下,也有了更高的可能性,发生慢性病,导致社区居民健康,遭到了较大的威胁。慢性病通常具有复杂的病因和很长的病程,要想彻底治愈较为困难。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延缓疾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1]。因此,在社区健康工作中,要对重点慢性病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积极开展随访工作,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保护社区居民的健康。

地震灾害调查发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RC框架结构在强烈地震中出现了大量的倒塌现象,这与结构的设计初衷是不相一致的.结构倒塌是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在汶川地震中底部框架结构的房屋倒塌现象普遍,并且在北川县这种结构倒塌率已达到80%,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在某社区中随机选择慢性病患者200 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30 例,糖尿病患者70 例。所有患者都在42-83 岁,平均(61.5±3.8)岁,最短患病2 年,最常患病15 年,平均(6.5±1.6)年。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通过文化传承、交流与学习、创新服务等形式,积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3]。对此,相关研究文章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在本次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采用三轴式摊铺机,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制作、安装模板→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的运输与摊铺→滚动、振动及整平→养生[2]。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流程进行,并采取积极的随访工作。

第二,通过提问和交谈,我们可以发现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行为习惯和危险因素,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2]。结合该药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该药的疗效,并根据实际症状,相应调整患者日常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分别将随访前和随访后的指标进行对比,以判断随访工作的效果。其中高血压患者选择指标为TC、TG、LDL-C、HD-C;糖尿病患者选择指数为:FBG、2 hFBG、HbA1c。

PCR反应程序:预变性95 ℃ 8 min,变性95 ℃ 45 s,复性55 ℃ 45 s,延伸72 ℃ 2 min,25个循环,补充延伸72 ℃ 10 min,保存于12 ℃ 5~10 min。

第五,进行统一随访,然后按照患者具体发生的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针对高血压患者,掌握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水平,定期测量血压,每周测量2 次,分别再早晚测量[3]。随访时间可根据患者血压调整。低危患者每3 个月随访一次,中危患者每2 个月随访一次,高危患者每月至少随访一次。针对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水平,采取常规或强化管理模式。对血糖水平正常,病情稳定,无并发症的患者每3 个月进行常规治疗。在病情不稳定、并发症和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强化管理方法,每个月至少随访1 次。

第四,加强随访医生和护士的业务能力及工作水平,保证随访工作质量良好。成立专项质控领导小组,随机抽取患者生活行为、随访内容、体重测量、随访期间血压测量,以及症状和并发症等情况,并抽检社区医生和护士的操作技能;

第三,叮嘱患者一定要按时到医院做检查,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如果有意外情况出现,也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避免病情恶化或进展;

第一,通过多种方式,包括门诊、电话、上门等有不同的渠道,展开多种形式的随访,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并记录相关疾病统计指标;

2 结果

术后随访高血压患者TC、TG、LDL-C、HDL-C 等指标,糖尿病空腹血糖患者,2hFBG、HbA1c 等指标,均分别高于随访前,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高血压患者随访前后相关指标对比

表2 糖尿病患者随访前后相关指标对比

3 讨论

慢性病是当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类型之一,许多疾病可以称为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往往很高。此外,病程难以恢复,病因复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慢性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应控制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促进疾病的康复[4]。高血压、糖尿病等是目前社区最常见的重点慢性病类型,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生活质量将大大降低。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患者有吸烟、酗酒、饮食不合理等不良习惯,就会导致疾病的进展。对于这些慢性病,虽然当前尚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患者加强注意,对于病情进展方面,能够达到延缓的效果,对于患者恢复健康,也有一定帮助。

基于此,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当中,为了对患者身边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积极开展随访工作。本文研究中,主要选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随访工作。采取各种形式的随访,如电话、上门、门诊等。了解患者各个方面的情况和相关指标,作好记录。分析可能对疾病产生不良的危险因素,如饮食、肥胖、不良习惯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科学的日常生活习惯。加强疾病防治工作[5]。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安排随访计划,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情况等随时观察,相应的调整和安排随访计划。分别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监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变化,帮助患者控制线供应指标稳定正常。此外,还要加强随访医生和护士的管理,提高随访工作的治疗与效果,保证社区医生护士知识和技能过硬,能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种情况,更好的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

综上所述,开展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的随访工作。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丽霞,王芳.上海某社区2012 年度重点管理高血压患者随访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72-74.

[2]陈双杰,梁权,陈浩庭.基于全科医生以患者为中心与合理化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的管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51-153.

[3]肖昕.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探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2):3429-3431.

[4]郭琪,武志强,王雪蕊,等.全科团队在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3(6):471-472.

[5]钟署娥,黄凤鸣,梁赤波.重点慢性病患者社区随访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5(14):2201-2204.

中图分类号: R174+.6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152

本文引用格式: 高燕,衣金秋.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29-230.

作者简介: 高燕(1987-),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治疗管理与随访;衣金秋(1985-),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治疗管理与随访。

标签:;  ;  ;  ;  

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