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分析模式在设备维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征

价值链分析模式在设备维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征

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本文借鉴价值链分析法的分析模式,对设备维修过程中影响作业进度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将所有影响因素划分为基本活动类和辅助支持活动类这两大类型,基本活动类里包含着与基本作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多种影响因素,辅助支持类里包含着基本活动之外的,为基本活动提供服务的多种影响因素,逐一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项目进度的。

关键词:价值链分析法;项目进度;基本活动;辅助支持活动

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类比于设备维修方面,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存在进度隐患,实际上只有某些重要的工作环节才是进度的关键点,控制着整个项目进度的进程,后面的工作都要受其影响,这些关键进度环节亦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必须精准地剖析这些环节的影响因素[1]。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是指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生产过程中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区分为两类,即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基本活动包含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复合叠加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基于此种分析模式,我们将维修价值活动也分为两大类,每一类都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维修基本类活动是涉及维修部件的拆装及修理、采购和整体活动协调的各种活动。维修支持类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采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支持基本活动。

维修基本类活动总共划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类是人力资源管理类活动。项目施工参与人员核定,各个工种之间的人员分配和作业期间如有人员变动情况的处理。合理估量整个工程的工程量,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由何人,在何时,何地,怎么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需要哪些资源配置,这些资源在什么时候介入等,这些分工都将在之前的安全会上确定,形成项目施工任务书,确保做到事前规划到位,整个项目必须指定一人为主修人员,即施工工人的主要维修负责人,将施工方案和步骤执行,监控到位,以保证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工程开工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保每个组员都清楚维修任务,也就是要修理哪些部位的哪些部件,这些信息都将列入项目维修任务书中,确定之后不得随意增减维修项目,整个维修计划都应按照维修清单展开。维修任务书的编写质量直接决定后面各项维修任务的进程。

第二类是修前后勤类活动。核对仓储关联零部件和易损件和设备相应部位图纸审核分析,明确维修任务。设别的维修信息统计汇总工作非常的重要,每一台设备都应设置专用的维修记录薄,上面对每一次维修部件的维修原因,维修过程遇到的问题,更换的零件信息,安装拆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都应记录详尽,尽可能还原第一维修现场,这样的记录才够真实,对后面再次出现故障的判断才有参考价值。维修信息包含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持续时间,更换零件型号和数量,零件厂家,入库时间,修理次数,工作时间,运行数据,材料供应数据等。由于港机备件种类繁多,价格幅度范围大,重要性不一,若将所有备件同等对待,势必造成库存费用过高和备件的浪费[2]。

第三类是现场作业控制类活动。与现场施工作业相关的活动控制。熟悉整个施工作业流程,充分估计各个施工环节的最坏施工情况并建立对应的处理措施。需要更换的零件和需要修复的零件修理之前应有准确的估计(名称和数量),明确配件和易损件是直接更换,还是在原件基础上修复后二次使用,还是只做一般性拆检保养。正确的把握失效零件的维修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零件精度达不到要求,如磨损超过规定公差;零件强度发生变化,如磨损间隙增大,主要承重件出现裂纹;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失效的零件能够修复的应尽量修复[3]。

第四类是维修质量控制类活动。维修质量达标主要体现在装配质量达标上,整个装配过程一次成功,避免重复装配,造成时间和人力成本上升。港机设备部件繁多,以各类减速箱,变速箱为主,一般故障类型也都是以减速箱故障以及其相关联部件故障为主。确保维修质量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备件受控;二是装配受控。

首先,备件受控,所谓备件受控即是对更换或者修复的备件保时,保质,保量。保时即保证备件及时到位,跟上维修进度;保质即保证备件的质量符合使用要求;保量即保证备件库存合适的数量,也就是控制好备件的数量和质量。

库存备件与原零件尺寸存在偏差,无法装配。产生原因主要是无人对所到备件进行验收,尺寸校对,导致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使用时无法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装配受控。所谓装配可控即是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的装配质量控制。一方面要加强维修工艺管理,即制定正确的工艺标准和完整详细的作业规程,使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是关键工序的质量把控,对质量不稳定,返修率高的工序,建立重点控制点,随时掌握工序质量的现状及动向,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减速箱装配过程中对装配质量的要求很高,装配不到位会造成箱体异响,齿轴游动,严重影响减速箱使用寿命。装配过程中主要的控制点有三点,轴承间隙控制,齿轮啮合位置控制,轴孔配合要求控制。轴承间隙控制,轴承装配过程中严格控制好轴承的装配位置,确保轴承无轴向游动和径向游动且轴承转动轻松自如;齿轮啮合位置控制,即装配时一副轮齿保证满啮合,无轮齿错位啮合现象;轴孔配合要求控制,即轴孔装配时的配合要求是间隙,过度还是过盈,保证尺寸在各自公差范围内,不可超差,方可符合使用要求。

维修支持类活动总共也可划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类是维修技术支持:对于一些轴孔类零件配合要求较为严格的,或者加工要求严格的,设备管理部门应给予明确的尺寸要求数值。对于维修车间修理能力不够,不能修复的零件(如轴颈处微量磨损需要喷涂或者电镀涂层修复的),需要设备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送外修复。

第二类是基础设备配套:明确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辅助起重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的类型和进场时间,确保设备按时按量到达作业位置辅助作业。

第三类是整体活动协同:维修过程中施工方遇到无法决定的问题,需要关联部门参与决策。

第四类是应急性采购:未能准确估计所需要的配件类别和数量,需要临时采购补充的活动,应明确采购部门人员遇到此类情况的处理办法,避免临时协调人员造成的时间损失[4]。

基本类活动是维修的核心,支持类活动是维修的润滑剂,只有通过基本类活动与支持类活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才能有效的把控维修项目的施工进度,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维修任务。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9-32.

[2] 张孝桐.设备点检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0-31,45-49.

[3] 吴拓.实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2-44,66.

[4] 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8-73,110-117.

论文作者:徐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价值链分析模式在设备维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