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搭建论文

浅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搭建 *

谢爱华,王 佳,邓 攀,陈 科

(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广东 广州 510435)

摘 要: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通过色谱、质谱、光谱等检测手段分析食品中感官指标、营养成分、添加剂等系统开展能力建设标准研究,重点关注主要仪器装备和常规检验项目/参数,围绕14个检测对象进行技术指标设置,分别从资源、技术、服务以及创新等四个层面提出并建立分析框架,梳理并搭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指标体系,提出其不足并对结构、应用和优化方面提出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标准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各环节呈现了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食品安全事件(事故)频发,食品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监管需求也随之改变。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1]对食品安全监督及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需求[2]。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体系是食品监管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利用色谱、质谱、光谱等各种检测手段分析食品中感官指标、营养成分、添加剂、微量元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等,系统开展能力建设标准研究,对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4]、形成强大有效的食品检验检测支撑能力,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防控能力和避免食品安全事件重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5]

本文主要研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查阅大量研究文献并客观分析国内外现有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优缺点,重点关注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和常规检验项目/参数,分别从资源、技术、服务以及创新等四个层面提出并建立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分析框架,同时提出分析架构与指标体系不足,并对结构、应用和优化方面提出进一步的设想与建议。

1 现有的能力建设标准

1.1 国外的能力建设标准

新版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6],2018年9月1日实施,改版后的标准对检验机构的运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规定了检测活动的通用要求,是各国和地区检测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检测和校准活动的依据。该标准包括:通用要求、结构要求、资源要求、过程要求以及管理体系要求等方是评价实验室校准或检测能力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的通用标准。

1.2 国内的能力建设标准

按照我国现行体制,政府监管部门通常依法设置了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其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8]。监管部门为了推进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体系的能力建设,通常还需要在强制性、自愿性、基础性等三类能力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综合性的能力建设标准与评估考核系统。

(二)社会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枫桥经验”诞生于农村,发源于公安,肇始于化解矛盾,并在化解矛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其源于公安工作却跨越到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源于农村却拓展到城市、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源于化解阶级矛盾却发展成为正确处理社会各领域矛盾的经验。预防、化解矛盾这个“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始终没有改变,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2.1 原质检总局的能力建设标准

1.2.3 广西区局的能力建设标准

设置基础指标、技术指标、服务指标和创新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并由此分别建立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

1.2.2 原食药总局的能力建设意见

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2015年1月印发《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13],提出了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三二”的层级架构模式和功能定位,强化了服务监管的核心职能,突出了公益性的机构属性,标志着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顶层设计已初步完成,为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服务食品监管奠定良好基础。

处理社区内的纠纷时,李敬益与他略显粗犷的形象不大一样,他心思细腻,善于处理微妙的人际关系、把握冲突双方的私心与意图。李敬益介绍,他处理纠纷这些年来,自个摸索出了“三板斧”。“第一是亲情法,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双方矛盾,短平快地处理问题;第二是缓和式处理,先阻止矛盾发生,再定期调解,最后处理;第三是激将法,以毒攻毒。”李敬益常和社区里的同事交流,言谈中他总会积极推荐、传授他的这“三板斧”。

茶园地:1974年左右在原坡度为10°的坡地上进行水平整地并起垄,开始种植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行距150 cm,丛距30 cm,每年施用复合肥和饼肥各1次。

广西区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出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试行)》[14],主要侧重于基本建设,对省、市、县三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配置、环境设施配置、人员配备[15]。但其只是对技术能力(常规检验项目参数)配置提出了原则、总量要求,而没有列出具体的常规检验项目参数,也没有在检验服务和检验创新方面提出相关要求。

根据调查情况并结合雨量资料和水文资料分析,本次洪水过程自7月14日起至8月13日结束。伍姓湖站涑水河与姚暹渠洪峰日期为7月18日,湾湾河洪峰日期为7月14日,伍姓湖最低水位出现日期为7月12日,最高湖水位出现日期为8月7日,并且维持了10 d左右。张留庄站实测两次洪峰,分别是7月16日3.26 m3/s和12月5日4.75 m3/s,前者是降雨形成的自然洪峰,后者是疏浚河道形成的人工洪峰。

选择检验质量、检验效率、风险评估、风险监测等4项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在检验质量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是不出具虚假数据和报告、报告书差错率、事故率;在检验效率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检验时限年度履约率、完成重大活动应急保障;在风险监测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开展风险监测活动、年度风险监测报告数量;在风险评估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年度风险评估报告数量。

选择机构、人员、场地、检验设备、信息化等5项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在机构中把依法成立法人机构作为其三级指标;在人员下建立5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机构总人数、学历要求、技术岗位、技术人员占比;在场地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总面积、实验室面积占比;重点关注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在设备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为仪器设备种类、数量以及仪器设备原值,按仪器设备种类可分为:色谱、质谱、光谱、其他理化设备、称量及前处理设备以及快检设备等共9类,对于新增的12种设备,包括: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罗维朋比色剂、阿贝折射仪、浊度计、膳食纤维分析仪、无机试剂柜、有机试剂柜、移液器、研磨仪、赶酸器等仪器设备也列入考核指标;有些大型仪器或特殊仪器如毛细管电泳色谱仪、近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波谱仪等B级、C级和D级均不要满足;在信息化下建立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计算机联网率(局域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其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开放共享互联互通。

2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分析架构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标准”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话题[17],既有侧重于技术要求、由标准化组织制定实施的强制性、自愿性的“能力建设标准”,又有侧重于基础建设、由建设规划部门组织制定实施的基础性的“能力建设标准”,还有侧重于综合管理、由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实施的综合性的“能力建设标准”。四类标准中内容重叠交叉、互为条件关系。根据企业能力理论特别是核心能力理论[18],分析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的形成机制,识别并搭建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由基础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组成的能力要素结构,归纳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的特点和能力建设标准的作用,并建立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的分析架构。从体系建设的角度看,还应当包括内部构成的持续改进、外部适应变化、体系整体协同的联动、技术支撑能力的提升,共同形成体系能力建设的总体架构[19]

3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设置上存在国家、省、市、县等多个层级,能力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吸收国内有益经验,分类分层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体系,是推进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引领性工作。根据《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顶层设计[20],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分层设置为A、B、C、D四级,其中A级为“全面能力”、B级为“较高能力”、C级为“常规能力”、D级为“常见指标”,A级至D级能力逐级向下覆盖,上级能力原则上应当包含下级能力。

原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颁布了《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9],主要对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配置、环境设施配置、人员配备、科研能力(含公共服务)等提出了要求[10-12],但没有对技术能力(常规检验项目/参数)方面的规定,且对科研能力(含公共服务)的要求过于原则与简单。

像我这样突然过起“苦日子”的朋友还有不少,有朋友戏称它为“新生活运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政府提倡过“新生活运动”,想塑造更现代的“国民”来对抗日本的侵略。那时的“新生活运动”是一种宏大叙事,而我们的“新生活”则是个体的甚至是私密的,我们想通过锻造新的身体,来找回某种已经失去的青春状态。

3.1 基础指标

广东省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印发《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2016-2020年)》[16],全面覆盖“四品一械”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要求,突出省级“较高能力”、市级“常规能力”和县级“常见指标”的功能定位,最核心的指标是通过资质认定的常规检验能力项目/参数的数量多少,真正反映支撑监管的能力,设置权重高达50%,其主要问题是没有检验服务方面的要求。

3.2 技术指标

选择常规检验项目/参数、能力验证等2项要素作二级指标。常规检验是满足监管需求的关键所在,常规检验项目/参数设定主要来源于食品监管服务中的抽检任务全覆盖,重点围绕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指标设置,包括污染物、农残、兽残、营养成分/标志性成分、添加剂、非食用物质、毒理试验、功能学评价等14个检测对象,其中,常规检验项目/参数如:黄曲霉毒素B1、乐果、米酵菌酸、铅、镉、百菌清、脂肪、苋菜红、全氮、浑浊度、总糖、色度等180项四个一级指标均需满足。在常规检验项目/参数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为获得资质认定以及认定常规检验项目/参数数量;在能力验证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和能力验证结果。

1.2.4 广东省局的能力建设标准

3.3 服务指标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无典型,容易被误诊和漏诊,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很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8]。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诊断性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应用。

3.4 创新指标

以科技平台、在研项目、论文/论著/专利、标准/方法、国际交流等5项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在科技平台下建立2个三级指标,分别是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协同创新平台数量;在科技项目中,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作为其三级指标;在论文/论著/专利下建立3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出版论著编著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在标准/方法下建立 2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制修订标准数量、建立补充检验方法数量;在国际交流中,把组织或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数量作为其三级指标。

4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实践案例

对全省30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常规检项能力参数数量、覆盖率以及达成率进行了对标调查,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达成情况,详见表1。

(2)选择偏好模型,该模型加入了词的选择偏好信息,不再穷举所有连接再根据约束进行剪裁,而是限制模型为每个词只选择一个父结点。

表 1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达成情况汇总表

Table 1 Summary of the coverage of conventional inspection items

从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平均达成率看,省级、副省级、县级均已达成,地市级则未达成。从上述具体情况可发现:食品常规检项覆盖率低。30家食品检验机构中有16家达成,其中3家甚至未形成检验能力。结果显示,省级与省级以下机构之间的非常规检项数量占比差异很大。在通过资质认定的能力项目参数中,常规检项的占比差距很大,其中省级机构常规检项占90.5%、非常规检项占9.5%,副省级机构常规检项占13.6%、非常规检项占86.4%,地市常规检项占29.1%、非常规检项占70.9%%,县级机构常规检项占58.6%、非常规检项占41.4%。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拥有的、通过CMA认证的检验项目数量较多,但属于日常监管需要的常规检验项目却较少。

5 结 语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利用色谱、质谱、光谱等先进检测手段分析食品中营养成分/标志性成分、添加剂、农残、兽残、动物源性成分及非法添加等物质,系统开展能力建设标准研究,形成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分析架构与指标体系,构建了四个维度的能力建设结构,强化了创新驱动的能力建设机制,搭建了多指标的能力建设指标体系。但受限研究人员的知识、经验以及时间有限的影响,研究成果也存在着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能力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2)能力体系架构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3)能力要素结构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4)能力标准验证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能力建设标准的研究也永远在路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5.1 开展能力形成要素结构研究

构成“能力”的要素众多,影响“能力”的因素也众多,如何结合支撑模式、应用理论成果,在复杂系统中找准主导要素、关键要素,研究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的形成、发展与进化机制。常规检项代表检验机构的核心技术能力,能满足食品检验机构管理的要求和监管需要,常规检项指标能够反映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获得检验项目参数的质量,设置常规检项指标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5.2 开展能力建设标准应用研究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作为通用性、一般性、综合性、引领性的规定,其生命力在于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应用。为了综合有效地运用能力建设标准中的分析架构与指标体系,应当提出多种应用模式,以便针对不同的应用主体、应用场景,使用不同应用方法,及时建立培训宣传机制、应用案例交流制度,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建立应用并实现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互联互通,对于智慧检验的实现一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3 开展能力建设标准优化研究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实施后,应启动新一轮优化更新工作,合理利用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发现应用中存在问题,并吸收科技创新成果好人反映新的检验检测需求,形成更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21/content_5169755.html.

[2] 朱永伟.质量体系应用于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意义[J].现代食品,2018(15):40-42.

[3] 胡霞.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7(21):22-25.

[4] 殷明杰,梁雪松,赵瑞,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变化与疾控系统相关检验能力现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01):52-55.

[5] 鲁洪艳.针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15.

[6]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1-2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1-14.

[8] 陈萍.陕西省市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调研[J].现代企业,2017(10):29-30.

[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国质检科[2010]422号)[Z].2010-07-28.

[10] 李力,李绍连,黄卫华,等.河北省疾控机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现状及建议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08):913-9.

[11] 袁平,郑奎城,林仲,等.福建省疾控机构食品检验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25(01):73-76.

[12] 朱晓露,汪艳玲,王民生,等.江苏省基层疾控机构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09):1200-1201.

[13] 《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OL].http://samr.cfda.gov.cn/WS01/CL0050/113431.html.

[14] 《关于印发<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OL].http://gxfda.gov.cn/gxfdanet/BMWJ00113/16575.jhtml.

[15] 石萌萌,谢艺红,蒋玉艳,等.广西疾控机构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现状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18,24(01):50-52.

[16] 《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2016-2020年)》[OL].http://www.gdda.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jsjzz/pgongzuowenjian/201707/339950.html.

[17] 杜小强.市级食品检验机构如何提升检验能力[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8(12):56-57.

[18] 谷奇峰,丁慧平.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1):1.

[19] 刁昳,李凤.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J].现代商业,2014(30):160-162.

[20] 姜作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03):63.

Discussion on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 of Capacity Construction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

XIE Ai -hua ,WANG Jia ,DENG Pan ,CHEN Ke

(Guang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Food Inspection, Guangdong Guangzhou 510435, China)

Abstract :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carry out capacity-building standard research by means of chromatographic, mass spectrometric 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sensory indicators, nutrients, additives and other systems in food. Focusing on the mai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nd routine inspection items/parameters, setting up technical indicators around 14 testing objects, putting forward and establishing analytical framework from four levels of resources, technology, service and innovation respectively, the index system of capacity-building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which consists of four first-level indicators, 16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33 third-level indicators, was sorted out and constructed. Its shortcomings were put forward, an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structure, appl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examination; capacity building;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 TS20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9677(2019)15-0119-03

* 基金项目: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年科技创新项目(2019YDZ36)。

第一作者: 谢爱华(1975-),女,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

通讯作者: 陈科(1982-),女,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食品检测与质量管理。

标签:;  ;  ;  ;  ;  

浅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的搭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