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家长信息要避免诱发公平焦虑论文

登记家长信息要避免诱发公平焦虑论文

登记家长信息要避免诱发公平焦虑

据《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30日第02版报道: 近日,四川某小学的一则入学面试通知引发热议:家长要带上学历证书。难道家长的学历会影响孩子上学?对此,家长和校方都发表了看法。尽管校方对要求家长带学历证书作出解释,声称此举只是进行信息登记和日后开展活动所需,并不影响孩子招生面试的成绩,但依然无法消除家长们基于“拼爹游戏”所引发的公平焦虑。既然入学面试以孩子综合能力作为评判标准,跟家长学历高低并无实质性联系,让家长拿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给予登记,让人不免产生“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疑惑。相反,形式上的学历信息登记与事实上存在的学历差异,很可能成为影响招生公平的诱因。家长们的质疑当然不无道理,从招生公平性的原则来说,孩子参加入学考试应极力避免受到家长身份、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在人们的行为习惯中,难免因学历和身份不同,在好恶和判断上出现较大差异,进而采取区别性的态度。通常来说,身份地位和学历较高的家长,获得的好感度和关注度较多,反之亦然。虽然不能认为父母学历高的孩子在入学时会受到优待,低学历的家长可能会受到歧视,但若无法杜绝和预防此种行为的发生,即便是低概率事件,也应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获取教育资源的影响广泛存在,某些潜规则也有损教育公平。几年前,个别地方的幼儿园启动报名时,无论是现场填写报名表还是实行网络登记,诸如“父母职务”“家长特长”等选项,让家长们感到了无形的压力。类似做法几乎成为一种常态,远远超过了对家长基本情况登记的范畴,如细化到包括职业、工作单位、职务、兴趣爱好、专长特长等。这些登记表面上是为了详细了解家长基本情况,精准施策做好家校互动,从而更好实现对孩子的教育。但实质上,如此详细的信息登记对隐私保护缺乏尊重,为学校和部分老师采取区别对待埋下了伏笔。在孩子入学择校方面,“拼爹现象”践踏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底线,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为了确保教育公平,就近入学政策的推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择校热”也得到了极大降温。不过,隐性资源利用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不可能短期内得到根本消除。受孩子父母的身份、学历和职务等影响,对孩子区别对待和重点照顾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此种背景下,登记家长学历的做法,会引发外界对教育公平的焦虑,对此举的必要性予以质疑。家长学历与孩子入学不相提并论,应该成为一种共识。同时,在具体的招生入学操作过程中,应当坚持审慎性原则,以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从严遏制暗箱操作的空间。除了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更加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外,还需要在家长和社会监督下促使学校严格执行,对违规者给予应有的惩戒,让整个招生过程更加公开和透明。

标签:;  ;  ;  ;  ;  ;  ;  ;  

登记家长信息要避免诱发公平焦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