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习惯的文化意义--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_中日文化论文

卫生习惯的文化意义--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_中日文化论文

卫生习性的文化含义——中日饮食文化比较谈之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性论文,之五论文,中日论文,饮食文化论文,含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卫生之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是一个无需讨论的常识。富也好,贫也罢,谁都需要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非污染的食品。环境问题姑且不去提它;日本作为发达的工业国家,在人口密度为世界人均十倍的条件下,却可以成为人类最长寿的所在。其中,是自然地包括了它食文化中卫生习性的许多裨益的。

“病从口入”这句话,中国人大都晓得。像这样言简意明的、富于哲理的思考,在中国文化的库存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也是中国人说的。诸如此类的俏皮话在民间的贮藏量是颇大的。如果仔细琢磨一番,对于这大千世界的哪怕是任何一个很微小的领域,在中国文化中都可能找到彼此相反的指向。佛家说东;道家说西;儒家说都不对,还是居乎中的好。芸芸众生于是各取所需,我行我素,冥顽不化。最富有时也是最贫乏,最清醒时也是最迷茫;三个自以为是的和尚凑到一起便没水吃的故事,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凝聚力既得之于文化、亦失之于文化的现实。对吃东西应该讲一点卫生意识的理解,尚且这么别扭;那做起来的情形,自然是可想而知。当着矬子,短话少说为妙。还是拿来几个侧面,同日本人做一比较,许多事情就会明明白白了。

日本在成为超级经济大国之前,世人便已在两点上认可了它的文化长处。这第一点无疑是懂礼貌,接下来便是讲卫生了。特别是对饮食卫生,日本人的讲究还正经不少。其行为方式的特点是轻理性,重成规。内向的日本人讲不出中国人那么多漂亮话,他们往往是做得比说得要好;而且常常是做了也不屑于花说柳说。就文化的实用性而言,日本人较之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世人的认可也自有其道理在。

就说厨房吧。制作简便。污染小的日本菜,在客观上为日本人的厨房卫生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日本人并不依赖、或仅仅满足于此。他们在厨房设备上的现代革命,是很有些好名声的。这使得日本家庭的厨房,设计紧凑合理,设备精巧实用,不论是灶台、煤气炉、吊橱还是抽油烟机,除污和擦拭都非常方便。加上完全可以和洗发精比肩的各种厨房洗涤剂的普遍使用,保证了这些设备的锂明瓦亮、一尘不染;就连紧靠灶台的墙壁纸,都总是那样洁净无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新起的住宅楼的厨房里,已大抵学来了日本人的这套东西。但厨房卫生的层面,仍然只是日本人的皮毛而已。这除了中国菜制作时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的不利因素外,中国人的厨房卫生意识也有待提高。我们不妨以抹布为例,来说明这种差距。日本人是不会拿过一条毛巾、甚至是旧毛巾或穿过的背心之类,来用作厨房的抹布的。他们习惯于买一种用多层白纱布扎在一起的、手帕大小的特制品;而且,每家厨房里肯定有三块。一块用来擦油污,这是不大干净的;一块用来擦一般的地方,这是比较干净的;一块用来擦碗筷之类,这是绝对干净的。三块抹布专摆专放、各司其职、定期更换,厨房的卫生关岂有把不住之理?

再说餐桌,开天辟地便是大盘上菜、大碗筛酒的中国人,至今仍保持着各吃各的饭、共享一盘菜的家庭用餐习俗。而且是你一筷、他一筷,你夹落的我夹起来,孩子愿意吃什么妈妈便夹过去,一家人嘛,还分什么彼此、有什么芥蒂。然而,一双筷子,却交流着几口人的唾液,也交换着彼此的健康或不健康;至于这一点,中国人却很少去想。大家不是都这样么?

日本人却不这样,现今的日本家庭里,统一做、分着吃已成为一种时尚。一般的日子里,开饭时家庭主妇会为每一个成员端上一个大茶盘,里面放着米饭一碗、煮菜一碗、酱汤一碗、咸菜一碟,或者还有一盘炸鸡块什么的。大家各吃各的,其乐融融。特殊加几个菜的场合,每人的例饭也是照端不误;要吃为大家所共有的那些菜时,需要公共筷或公用勺搬到自己的茶盘里,然后再慢慢享用。这种现代饮食方式既卫生、又文明,还有利于家人的健康,而且中国人也不是不曾耳闻,但全社会就是流行不起来;说来说去,还是卫生的观念不强所致。其实,亲不亲,线上分;何必老子酒肝,也非要儿子弄个酒肚儿不可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饮食卫生面目,既可以、又不完全为家庭自身所决定,而是注定要受到社会总体卫生习俗与水准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一个社会的食品经营行业唯钱是举,缺少商业道德;而相应的管理机制也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谁;那么,食品卫生法的威严便很难真正树立起来。与法律相对立的存在,便不可能仅仅是猪肉打水、腐烂变质、以次充好等野蛮和欺骗行为;而且势必包括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运输上架环节和出售环节的难以尽数的非现代的、非文明的存在。这些,都不是靠厨房和餐桌卫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当社会的发展尚未步入先进的阶段时,老百姓对此只能是眼不见,心不烦而已。你能因为卖肉的摆弄完钱手都不洗就去摆弄肉,而一辈子吃素么?你以为所谓密封的罐头盒里,装的都是益寿延年的营养品,而没有送你去见上帝的毒菌之类?

日本的社会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日本男人连厨房都不肯轻易进步,日本人是很少请人在家里吃饭的。在他们看来,如果当着客人的面进厨房,则不仅有失男性的体面,而且同时意味着女性的失职。这样,日本家庭饮食的整个范畴,不论是食膳安排、料理水准、营养科学、卫生层次等,统统要取决于主妇的素质。平常的日子如此,招待外人时也是这般。可见,日本人的现代饮食,特别是它的厨房文明,实际上是一种体现了足够的女性追求和创造的文明。这支主妇大军中,许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还有相当多的人具有短期大学、至少是高中毕业的学历;成为她们理家主炊的基本依凭。尽管还拖着传统文化的暗影,然而,她们在属于自己的这块领地的艰苦劳作和牺牲精神,及其对日本食文化发展的贡献,委实是功不可没的。

民俗是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要摆脱它的笼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夫妻双方一起为吃而奔波劳碌,也许还只能说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家庭的一种模式而已。类似日本的风气,是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的老夫老妻的家庭之中的。我们北方的农村,乡风淳厚。男人领了客人来家,往炕头上盘腿一坐;女人很快便会把猪肉粉条炖得又香又烂,小米饭捞得纱纱棱棱,然后站在地上或靠在炕稍照顾上桌的人,饭是吃一碗添一碗,菜是下多少补多少。她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却以为是在尽女人的本份,并不因此而抱怨。此中的质朴、高尚和陈腐,有时也真是难解难分。我们城市的普通双职工家庭,丈夫锹镐不动的模式也不是没有。减轻女性负担,根绝大男子主义的时代的风,楞是吹不进这样人家的窗口,在低收入的前提下,面对社会生产和家庭女仆的双重负担的妻子,还能有多少精力来分给厨房里的事呢?新式的家庭也有新的烦恼。男人下厨房时,解下围裙的女人做些什么,常常是这种烦恼的焦点时刻。如果妻子们长于内在的文化修养,善解人意,以剩余的精力使包括饭碗在内的家庭生活更红火;则丈夫们鞠躬尽瘁也无话好说,夫妻之间的平等观念也会自然变成自觉行为;直至受公众的普遍认可,演绎成一代社会新风。如果妻子们不大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使得这种社会意识的进步,也同时带来了自身食文化素质的下降,甚至是人格的庸情与变异;那么、这种先进模式的生命力就会变得很脆弱,其影响力也无疑会缩小。

标签:;  ;  ;  

卫生习惯的文化意义--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_中日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