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泰兴市 2254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需求就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未来的规划建设中要更重视这一群众需求,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可优化城市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为居民提供休息、娱乐、游憩环境,大大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与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景观设计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沙漠化现象不断恶化,进而导致了我国城市规划的不协调运行,所以城市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经济规划能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必须要维护城市生态规划的健全发展,完善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环节,进而促进其园林景观规划生态效益的提升,促进其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门集设计规划,生态和人类学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首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也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绿化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2.1 结合文化主题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常见方式是以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并以该主题命名园林。城市发展规划导致了园林建设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改建与新建。
2.1.1改建。园林规划设计在原有园林改建基础上应该保留原来的建筑设计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该实地进行考察,对原建筑进行分析,对建筑的历史故事、建筑损耗、设计原理灯光进行了解分析,为新园林的设计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2.1.2新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按照园林的设计主题与场地的地形、城市气候条件、本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结合与分析,最终确定景观设计主题并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2 采用立体绿化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立体绿化的积极采用让城市绿化面积大范围的提高,也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发挥空间平台。进行景观立体绿化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植物生长原则和植物生长特点,设计可持续性的立体绿化景观。进行立体绿化时还可以利用园林中的灯柱、墙体、座椅、栅栏、高架、绿棚、凉亭等可以利用的建筑,增加园林空间,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绿化立体景观,让人在视觉、感觉的空间变大,还能够利用绿化立体景观吸附浮尘,净化空气,成为城市高质量环境的重要保障。
2.3 将互动式园林景观作为设计方向。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经成为了常态,缺乏互动缺乏沟通。因此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互动式园林景观为方向,能够让人们在互动景观的带动下增进感情,丰富休闲娱乐活动,促进沟通。现代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打破以前的“景”“观”的观念,不能只注重设计“景”而忽略人与景的互动。如,在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采用立体的石头雕塑、植物雕塑等突出景观的局部中心思想,导致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时仅仅局限在“观”上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园林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注重景观和游人之间的互动性,用互动形式提供更多的、更丰富、更有趣的休闲娱乐。如,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水景突出整体景观视觉效果,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部分水景喷泉设计互动形式,加入了音乐的概念,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并与之产生很好的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根据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保护改善的作用,因此规划设计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应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现代化的景观设计中常常出现过于看重景观的建设、规划形式,从而忽略了植物引入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与危害。本地植物的选用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与发展,使当地生态保持平衡,一定程度上也为可以达到打造特有城市景观的目的,加快了城市综合文化的氛围建设。
四、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人文观。园林绿化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其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传承与创新应符合人们心理、 生理的感受和审美情趣, 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是衡量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4.1.1功能与需求。园林绿化功能具有多元属性, 有改善生态环境、 美化城市、 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减灾避灾、 改善投资环境, 促进旅游业发展等作用, 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园林绿化首要的功能,这是规划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 住宅绿地、 交通绿地、 防护绿地及单位绿地等组成,它们所发挥的功能有一定的区别,应根据其具体功能进行规划设计, 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4.1.2美观舒适。园林设计要立足于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 更好地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服务。创建充满生机的植物景观, 充满活力的设施, 能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体验回归自然的感受, 使身心得到休息, 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感情的滋生,启发、 培育审美情趣和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的道德情操。因此,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对造园艺术的追求找到了结合点, 提高了对园林绿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要求, 使园林景观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文美更符合人的心理、生理对舒适度的追求。
4.2 生态观。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物质享受, 也给环境带来污染, 影响了人类自身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的园林绿化, 承担了协调城市建筑和环境的重要任务, 在规划时生态观应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4.2.1绿地数量与质量并重。适宜的绿地指标是保证城市健康的最低要求, 是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绿量是指园林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及因此而发生的能量交换等。它是绿地植被类型与数量的结合, 是衡量绿地生态功能的指标。所以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先进国家地区的经验, 把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同时提高绿地建设质量,把绿量、绿地布局、绿地稳定性和抗逆性、 物种多样性、 地方性及自我维持机制很好地结合, 更好地发挥美好城市,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清新空气的功能。因此,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应在发挥生态功能上下功夫, 把生态观视为传统的延续和进步,使传承和创新得到有机的结合,实现园林绿化的形式、内容和功能的统一。
4.2.2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核心。从继承传统园林精华和园林创新的角度, 以及更好地发挥绿地生态功能等, 都必须考虑地方性。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其核心也是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因为地方的生物气候、 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及由此而产生的传统文化, 具有独特性、唯一性, 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比如农村中的小桥流水、 桃红柳绿等田园情趣是居者在熟知当地自然基础上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总之,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要以适地适树为前提,逐步引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园林绿化植物,乔、灌、花、草有机搭配,合理布局,并依据园林种植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合理的搭配,创造出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明程.浅议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路的规划和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No.19505:204.
[2]武桂香. 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J]. 现代农业,2009,11:79-80.
[3]周舰.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579-6581.
[4]李琳。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之我见[J].探索,理念,2009,(5)。
论文作者:黄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城市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绿地论文; 景观论文; 园林论文; 功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