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明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经验探析论文_安旭1,黄礼明2

黄礼明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经验探析论文_安旭1,黄礼明2

1.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黄礼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多年,擅长于运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疾患。笔者现将黄老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经验总结如下:四诊合参,重辨病因病机;标本兼顾,虚实并进。并附上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病案2则,以资临床医生参考。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四诊合参

黄礼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多年,中西医贯通,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疾患,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急、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黄老师临证,重辨病因病机,重点突出,处方灵活,效果显著。今笔者将黄老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疾病经验作一探析,以资临床医生参考。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异常(血小板减少或增多)或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内脏及其他组织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因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因而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虚劳”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所记载,《素问》[1]曰“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至《医学正传·血证》始以“血证”之名,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2]。

1.四诊合参,重辨病因病机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发病与外感、饮食、劳倦、七情有关,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则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血虚不能养肝,则肝气虚,肝失所藏,形成肝血虚证,乙癸同源,肾阳不能温养肝木,则肝不藏血,易导致各种出血。故本病的病因病机以虚为本,火实为标。从病位看,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先生临证时重在问其病史、诱因、疾病演变过程,结合其目前的临床症状,辨清病因病机,从整体出发,望闻问切无一疏漏,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2.标本兼顾,虚实并进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发病有缓急之分,急性型以热为主,慢性型虚、热俱见。急性发病一般以外感邪热,迫血妄行所致;急性型若治疗不当或经久不治便会逐渐演变为慢性型。急性型大多以出血、发热,烦躁、口干、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为实证;慢性型大多以神倦乏力、面色淡白无华、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头晕、潮热盗汗等为临床表现,舌淡红或有瘀点或瘀斑,苔少或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或细涩或细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先生在治疗过程中条理清晰,分清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则以止血为主要目的,兼顾正气,避免失血所致脏腑失养,机体衰竭;缓则以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祛邪,以防余邪留伏,闭门留寇。这充分体现了“标本兼顾,虚实并进”的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病案举隅

3.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李某,女,67岁,2016年1月17日初诊。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瘀点2年余,颜色青紫,大小不等,时感潮热盗汗,头晕,口干苦,咳嗽,咽部干燥,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长期服用强的松治疗。血常规示:白细胞5.6×109/L,血红蛋白126g/L,血小板31.4×109/L。辨证属阴虚内热兼外感,治以滋阴清热,疏散风热。处方:水牛角30g,生地10g,赤芍10g,丹皮15g,山茱萸10g,熟地10g,侧柏叶炭20g,地榆炭20g,蒲公英15g,板蓝根15g,大力子15g,蝉蜕15g,甘草6g。7 剂,每日1 剂,水煎服。2016年1月24日复诊,口干苦、咽部干燥好转,在上症基础上出现牙龈、鼻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稀,纠正辩证为热盛迫血,治以清热凉血止血,调整处方:上方去蒲公英、板蓝根、大力子、蝉蜕,加仙鹤草20g,剂量服法同上。2016年1月31日复诊,自诉上述症状均改善,大便稍稀,血常规示:血小板40.4×109/L,予上方加泽泻15g、黄柏皮15g、茯苓10g。随访,1个月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血小板逐渐回升。

按语:患者老年女性,体质虚弱,易外感风热之邪,加之长期口服药物之毒深入阴分,阴虚则阳无以附,故虚阳外越,火性上行,虚火上炎,患者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等,火热毒邪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而发紫癜。故治疗上以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中苦咸寒之水牛角,凉血清心解毒,为君药,甘苦寒之生地,凉血滋阴生津,一助犀角清热凉血止血,一恢复已失之阴血,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山茱萸、熟地补肝肾,意在补益肝肾阴虚,达到滋阴潜阳的目的。伍以仙鹤草、侧柏叶炭、地榆炭凉血止血,即可缓急以止血,与赤芍、丹皮相配,又可防以上补虚药滋腻之性。甘草调和诸药。

3.2 肝硬化引起血小板减少 患者陈某,男,49岁,2016年4月16日初诊。患者既往有甲肝炎、乙肝病史,均未系统治疗。5余年前因饮酒后消化道大出血于重庆市第三军医大诊治,诊断为肝硬化,行手术治疗,此后脾脏逐渐增大,血小板减少。患者诉牙龈出血,神疲乏力,肢体倦态,舌红少苔,苔中有裂纹,脉细。脾脏增大,左侧肋弓下约3cm。血常规示:白细胞:2.93×109/L,血红蛋白126g/L,血小板25.4×109/L。辩证属阴虚血热证,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处方:知母15g,黄柏皮15g,熟地15g,山茱萸15g,石膏30g,生地10g,白茅根15g,紫草15g,血余炭15g,白芍20g,甘草6g。7 剂,每日1 剂,水煎服。2016年4月23日复诊,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纠正辩证为湿热淤血内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止血,处方:茵陈15g,栀子15g,茯苓15g,柴胡15g,白茅根15g,黄芩15g,龙胆草10g,水牛角30g,丹皮15g,丹参15g,仙鹤草15g,侧柏叶炭10g,甘草6g,剂量服法同上。2016年4月30日复诊,患者诉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效不更方。

按语:患者既往有肝硬化病史,嗜酒,酒毒与病毒积聚肝脏,为邪毒,酒湿毒邪伤及脾脏,脾喜燥恶湿,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湿热困脾,脾气亏虚,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日久成瘀,形成湿热淤血内阻之证。故以滋阴之品不能奏效,以茵陈、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佐以栀子、黄芩加强清热之效,柴胡疏肝解郁,以防气滞加重血瘀;茯苓健脾利湿,水牛角凉血清心解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丹参以助活血散瘀之效,仙鹤草、侧柏叶炭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参考文献:

[1]佚名.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68,13,20.

[2]黄晶晶. 季建敏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经验探析.中国中医急症,2016,25(4)637:639

论文作者:安旭1,黄礼明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黄礼明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经验探析论文_安旭1,黄礼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