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瞳孔改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论文_李国瑞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神经内二科 455000

摘要:目的:观察瞳孔改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6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重度昏迷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光刺激后瞳孔直径,观察瞳孔改变的神经内科患者的预后,综合评价瞳孔改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结果: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与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与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眼瞳孔缩小37例,死亡15例;双眼瞳孔缩小5例,死亡2例;单眼瞳孔中度扩大,对光反射减弱27例,死亡14例;单眼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22例,死亡15例;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或瞳孔大小多变5例,死亡5例。结论:神经内科疾病严重程度与瞳孔直径呈负相关,随着瞳孔对光反射减弱,病情进一步加重,预后较差;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需密切观察瞳孔改变,为临床评估疗效及预后而提供依据。

关键词:瞳孔改变;神经内科护理;意义

神经内科疾病是指患者的中枢、周围或植物神经系统在多种诱因的多重作用下,出现感觉、运动、意识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在神经内科治疗期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生命体征、意识异常及瞳孔改变。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伴有视器的改变,瞳孔改变的发生率较高,通过观察瞳孔改变,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护理而提供依据。有关报道,观察瞳孔改变作为诊断神经内科危急病症的简单迅速及可靠的方法,为临床及时了解病情而提供动态信息[1]。对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瞳孔改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治疗的96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重度昏迷组;轻度昏迷组32例,其中男患18例、女患14例;年龄范围40.7~68.7岁、平均年龄(55.0±4.8)岁;中度昏迷组33例,其中男患19例、女患14例;年龄范围38.7~67.6岁、平均年龄(54.3±4.6)岁;重度昏迷组31例,其中男患18例、女患13例;年龄范围39.8~69.4岁、平均年龄(54.2±4.7)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手提式瞳孔测量仪测量患者的光剌激前瞳孔直径,光源刺激瞳孔3秒/次后,测量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三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光刺激后瞳孔直径,观察瞳孔改变的神经内科患者的预后,综合评价瞳孔改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患者的光刺激前后瞳孔直径对比

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与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与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瞳孔改变的神经内科患者的预后

单眼瞳孔缩小37例,死亡15例;双眼瞳孔缩小5例,死亡2例;单眼瞳孔中度扩大,对光反射减弱27例,死亡14例;单眼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22例,死亡15例;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或瞳孔大小多变5例,死亡5例。

3讨论

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测;通过密切观察瞳孔改变,有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动向,为临床治疗护理而提供依据,预防并发症发生[2]。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内科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瞳孔改变较为复杂,常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及转归。韩晓闽[3]研究认为,通过观察瞳孔直径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为评估神经内科疾病严重程度、疗效、转归及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依据。本研究中,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神经内科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具有相关性。由于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与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瞳孔直径缩小过程中,对光反射迟钝,提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预后较差。此外,孙艳丽[4]研究指出,瞳孔改变与器质性病变密切相关,受到全身性疾病的影响,瞳孔改变程度与疾病预后恶化程度呈正相关。在本研究中,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或瞳孔大小多变的患者死亡率显著大于单眼瞳孔缩小;不同的瞳孔改变程度患者的死亡率具有差异性;提示通过观察瞳孔改变,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疾病严重程度与瞳孔直径呈负相关,随着瞳孔对光反射减弱,病情进一步加重,预后较差;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需密切观察瞳孔改变,为临床评估疗效及预后而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宋诚茹.观察瞳孔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4(18):2562-2563.

[2]张虎连,郭建勋,王双珍等.瞳孔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4,09(12):1123-1124.

[3]韩晓闽,黄建波,杨学荣等.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外科护士瞳孔观察准确率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5,12(15):136-139.

[4]孙艳丽,于海港.神经外科患者瞳孔改变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6(z2):351-352.

论文作者:李国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观察瞳孔改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论文_李国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