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也需要想象力_读书论文

阅读也需要想象力_读书论文

阅读也需要想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需要想象,阅读也需要想象,因为作文是一种创造,而阅读,特别是文艺作品的阅读也是一种再创造。创造需要想象,再创造靠的是再造想象。所以,不管创造,还是再创造,均需要想象。正如苏联著名作家家德堡所说:“读书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当读者阅读长篇小说时,就在完成与作家类似的工作,因为读者能以想象力来充实小说的内容。”阅读想象就是读者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使作品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的活生生的画面,以便深入其境,更好地理解领悟作品的意蕴和真谛。

具体地说,阅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想象。

1.凭借想象,迈进作品的境界。

当代作家张炜说:“一个最优秀的读者,比之一个最优秀的作者而言,大致上是一样的。他们都具有一种能力,能够领略书籍的境界。每一本书的境界都有所不同。逐步地把握和进入一本书的境界,是非常愉快的。这是与另一个生命进行深入而开阔的交流的开始。作者在创作的全过程中,心理状态、精神的波动,甚至是不得不掩藏的心情、意绪,都会被察觉、领会。”因为作者的“胸襟、原则性、包容力、关怀力、道德感等都在境界的包含之中。”(《不同的阅读》)显然,阅读时进入作品境界。是与作者交流,理解领会作品内涵的重要步骤。作品境界是要靠读者深入仔细体味的,不懂得体味,便进不了作品的境界;而这种体味的桥梁就是想象。换句话说,阅读时要凭借想象,深入体味,与作者交流,从而迈进作者在作品中营造出来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品,读懂作品。如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首先读题,明确“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梦溪笔谈》卷十五),确立视点,并锁定内容:登楼诗无非写登楼所见景象和感受感悟。接着,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把诗句描写的内容还原为画面:前边,青翠横空的中条山,仿佛在天边云尽处,那被云遮雾绕的太阳似乎变白了,正挨着中条山山脊慢慢地沉下去。楼下是滔滔不绝的黄河,在夕阳余辉映照下,波涛滚滚,气势汹涌奔向大海!白日、高山、黄河、大海正好构成一幅色彩绚丽、气势壮阔的图景。它壮阔的气势,在开扩诗人坦荡博大的胸襟;它绚丽的景色,又激起了诗人“更上一层楼”的兴致。是啊,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极目远望,放眼大自然苍茫辽阔的壮观景象,饱览黄河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读到这里,想到这些,读者也仿佛眼见其景,身临其境,迈入雄奇壮丽气宇轩昂的境界。“作者心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当我们迈进作者在作品中用心境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时,便与作品亲近了,同作者在交流;作者似乎向我们敞开了心扉,让我们看到他那宽广的胸怀、恢宏的气宇和激奋的意绪。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我们读出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动心情;从“欲穷千里目”中,我们感受到诗人热切的希望、美好的憧憬和不懈的追求;从“更上一层楼”中,我们受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精神的鼓舞。至此,读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也意兴纵横,余情不尽,振奋不已,获得了欣赏作品的极大愉悦和美感。若不凭借想象进入境界,阅读文学作品,便味同嚼蜡。

2.依靠想象,再造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特别是小说戏剧作品,都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所以,阅读这类作品,首先就要抓住人物,即根据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想象人物的神态、举止、习惯、表情、语气、声调等等,在头脑中再造一个个完整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有经过这样的再创造,才能如见其人,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读《孔乙己》,我们可根据作者对孔乙己穿长衫而站着喝酒、满一口之乎者也、给孩子分茴香豆、教小伙计写字、受人嘲笑而口讷辩解、默无声息地死去等描写,想象出孔乙己憨厚颓唐的神态、文雅不俗的举止。死顾面子的习惯、喜欢小孩、待人诚恳的表情以及可有可无的社会地位,便似乎有一个穷困潦倒、迂腐木讷、求学用过功、心地善良的读书人,活跃在自己的头脑中,而引起我们殷殷同情和深深思索:人品不坏的孔乙己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我们甚至还可从酒店老板三次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文钱”的语调中,感受到孔乙己的价值在人们眼中竟不值十九文钱,从而领悟到小说的思想决不仅仅是对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的揭露和批判,更展示了国民冷酷麻木的劣根性以及作者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抱着同情和怨悯的心情塑造孔乙己的原因吧?——不用想象在头脑再造一个孔乙己,这些是难以领悟出来的。

3.驱遣想象,去填补作品中的艺术空白。

文艺作品常常留下许多艺术空白——虚笔、间隙、跳跃、省略、无言、停顿、残缺等,以造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艺术效果。这些艺术空白,需要我们读者驱遣想象去合理地填补扩充或延伸,丰富原文的内容,品尝作品的韵味,领悟作品的意蕴。比如《陌上桑》中的罗敷,作品只写了她的穿戴装束以及少年、行者、耕者、锄者见她后的反映,来表现她的美艳;而在长相、体态、气质方面都留下了空白,让读者驱遣想象予以填补充实,以突出她的迷人。《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前高叫:“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什么呢?略而不言,留下空白。这就需要读者驱遣想象,联系前文,体会林黛玉此时此刻悲愤而痛苦的心境,去寻找答案,揭开谜底。鲁迅的《故乡》,当写到“我”回到故乡,见到幼年时的朋友闰土,想问问他的景况,闰土断断续续说了几句,便“只有摇头……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在“沉默了片刻”之后,本来可以让闰土说一通话,倾诉生活的不幸、内心的苦衷,但作者偏偏写他“默默的吸烟了”,欲言又止,想说而又未说,终究一句也未直说,留下了一个艺术空白。其目的就是让读者去想象闰土的艰难、凄苦和不幸,以及造成这一切的社会的黑暗,引起读者对闰土那样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这不正是作品的意蕴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由以上可见,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标签:;  ;  ;  ;  ;  

阅读也需要想象力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