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是促使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条件,因此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时,当代施工建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只有结合建筑企业管理,才能在管理工作中不断的改革创新,进而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强化措施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1、技术管理有利于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现阶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因建筑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结构更复杂、施工技术要求更严格,所以技术与施工工艺都面临前所未有改革的困难。因此,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如果提高了,使建筑施工中的各种技术得到更加合理的管理,新技术的独特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因为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所以技术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建筑的类型、样式众多,规模要求也各有差异,施工的过程中,地质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等各种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除此之外,如果在施工中,有不同工种的交叉作业、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也考验着技术管理。对技术的组织与协调,并使之符合设计要求是技术管理的重点,所以技术管理在复杂的建筑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串联性管理。
3、建筑工程对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的要求较高
建筑工程对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的要求较高,完成更高要求的建筑工程需要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设备与技术条件,进而在市场中得到认可,获得良好的发展。具备了先进装备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对这些资源的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所以企业的资源能否高效利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的好坏。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分析
1、图纸审核不规范
图纸通常是由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的,建筑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提供原材料,然后设计公司对现场进行勘测,科学的设计建筑图纸。不过有时因为工作不谨慎,设计公司也会出现疏漏,所以建筑公司有必要认真的审核设计图纸。大部分建筑公司长期的和设计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定的友好关系,所以不会细致的审核图纸,导致延误了整个工程。
2、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实行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考虑的角度比较狭窄,很难全面的管制工程的所有程序。在建筑施工当中,因为不能明确责任以及分工,造成一项工作员工反复在做,而有些工作却无人操作,同时,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事故,很难归咎责任。有些施工单位会进行分包,而分包单位不能明确的界定工作范围,在利润的驱动下,各个单位都想让有关单位完成更多的任务,这就导致遗漏工序,因为人为的因素,让协调管理工作难度加大。3、施工技术科技含量低
当代建筑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涵盖的专业知识也比较广,这就要求较高的安装技术。在技术方面如果考虑的不全面,尤其是没有考虑到交叉部位的具体情况,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当代建筑越来越趋于个性化,所有的建筑都有自身的特点,任何一条管线设备都有各自的标准,相同的很少,这就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高难度,也容易造成各个专业之间发生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相当多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都是摆设,缺乏细致有效的监督措施,相关规程、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没有岗位、也没有人去监督落实,使执行规程、规范变成走形式、走过场,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尽忠值守,操作人员不能按章操作,基本上是流于形式。从而会发生很多浪费事件和安全问题。
三、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建筑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进行,要制定全面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得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并且成立领导小组对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促使项目负责人员能够负责尽职,及时的发现施工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具体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此制度可以促进施工人员深入的了解设计需求,以便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保障施工质量。(2)施工资料技术管理交底制度。此制度方便施工验收,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施工顺利进行打下基础。(3)施工技术变更审批制度。任何与设计规定不符合的施工技术或者材料等都要进行逐层审批制度,并且应当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议讨论。最终制定技术变更方案,以防止技术不符合建筑要求的现象发生。④工程质量检验与评级制度。施工完成后应当首先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制定工程质量检验方案,按照我国规定的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严密的质量检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发生。
2、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建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要确保完善技术管理责任制,施工中明确各级别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抓好人员管理与调度环节,管理层要引入精通项目管理并且技术扎实的技术复合型人才。并且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从而在施工中可以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资源调配等进行统一的部署,防止由于技术交底工作执行不到位发生的安全、质量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利用制定方针制度对施工进行严格的约束。在制度中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与设计方案,明确各个工序的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标准、工程验收标准等。并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流与学习,逐渐的增强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的业务素养。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及时的处理施工安全、质量问题。
3、推行材料控制措施,狠抓图纸会审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材料是保障施工质量与成本具有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材料包括施工的原材料、成品、配件等,如果材料不符合设计的要求,施工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加强材料监管力度势在必行。在施工中要编制材料购买方案。严格的将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以及数量等信息进行规定,并且在进行采购过程中应当实施多方询价,相互比较的措施,购买材料应当按需购买,避免造成浪费的现象。材料的购入次序以及保管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购入次序应当根据施工的进度,优化材料的进场次序与间隔时间来制定。而材料保管应当按照材料的材质等进行分类保管(易燃易爆品应当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要严格遵守材料的抽查审核制度。将抽查与检验结果及时的汇报给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还要加强对图纸会审工作的落实力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人员领会设计意图,完成施工要求。具体措施是要检查图纸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法规,图纸的总说明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内容,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对于存疑之处,设备安装图的标高尺寸是否符合土建图等问题。如果以上的问题存在或无法解决,应当及时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
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环节来说,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整个建筑施工的速度与质量的提高。建筑企业想要实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高质与高效,就必须从基本的建设任务着手,做到环环相扣,严格监督整个施工技术的开展,杜绝偷工减料的思想及行为,在全面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能保证工程施工的最大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艳,陆彦.住宅质量政府监管职能定位分析与制度建议[J].工程管理学报.2013(01)
[2]李忠富,孔雯雯.林源储备库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服务质量综合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3(03)
[3]张玉清,马晓阳,席福军.浅谈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业家.2013(10)
论文作者:张凤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技术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图纸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