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评论”(注:该书于1998年1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_福利经济学论文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评论”(注:该书于1998年1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_福利经济学论文

评《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注:该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论文,教育出版社论文,经济学论文,福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终于见到并读完了朱荣科教授经10余年努力填补国内理论经济学研究空白的力作——《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近几年,我国的一些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在经济伦理学、经济哲学、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文章、专著日渐增多。但朱荣科教授所构建的独树一帜的学科体系并形成专著,在国内还是第一部。在此对他表示祝贺的同时,有必要对他的经济福利思想进行评述。综合地看,有以下10个方面。

1.赞同兰格的福利思想。兰格曾指出:福利经济学要研究的是最大福利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学要研究的也是最大福利问题,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才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归宿。在《中国经济的价值判断》中他进一步阐述了坚持这种思想的理由: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观点易导致唯生产而生产;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只是福利获得的间接手段;双文明标准也有些虚拟之嫌。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研究问题具有同一性,对于福利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实际意义。

2.规范走向实证。福利经济学历来都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领地。朱荣科在书中建立的平等与效率同步增长模型;经济效率的模糊数学模型;福利指数和福利惯量模型都贯穿着他将规范研究导入精确化实证研究的思想倾向。

3.均衡思想。经济学研究方法(均衡和演进)现在多以非均衡和证伪为主。但从全书的篇章结构看:先树立体制框架,再陈述经济福利的要义,再沿着社会再生产的具体环节讨论福利问题,然后再进一步探讨损失与补偿问题,最后阐述与社会主义经济相关的几个主要的福利问题,这个逻辑顺序是从一般均衡理论出发讨论中国经济问题的。尤其是他对经济悖论的研究是从非均衡出发去寻求均衡的,这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4.超前的经济思想。这集中体现在第三章。包括:造成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合二而一”;所有制问题已不是经济发展的羁绊;要解决社会规范和人的行为规范的设计;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治理与引导;在经济生活中应该节省“爱”,这是研究的最高层次和人性问题;注重研究中国经济悖论;经济学研究一定要体现人的自由意志、要体现宗教在人的心理方面的有效性;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乡镇企业对国有企业形成包围之势;中国经济发展缺少向心力的原因;国家应该为国民实现“追求幸福和利益”提供环境保障;中国要选择“混合”经济制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取决于4个要素:(1)中国人需“求真至美”、诚实与忠厚,(2)突破传统文化对人的消极影响,(3)加快改变国有与私人企业的比例,(4)有效率的政府;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再滞后;在原有体制框架下进行经济变革,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成功的障碍颇多,等等。上述这些思想,在他多年来的论文写作中早已阐述过,本书集中反映在各章之中。

5.对马克思福利思想的挖掘和评述。马克思没有关于经济福利、社会福利的专著,朱荣科在浩繁的马克思著作中发掘其福利思想是难能可贵的,而且在其主要代表作《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其关于分配上的看法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马克思的看法在中国产生的作用的影响(在社会保障方面)敢于直言不讳,表明了一个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的良心与责任。

6.崇尚集体所有制的过渡。提出这种看法的根据则在于集体所有制的企业目的是在先保饭碗的前提下追求职工的工资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而全民所有制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是明显不待言的。

7.强调政府行为的X效率。在双轨制向混合经济制度的过渡中, 政府行为是否有效率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效率属于X效率范畴,所以, 作者为了达到强调的目的,将政府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来进行讨论。

8.福利经济学与生产力经济学的包含关系。作者承认丁伯根的思想,因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福利水平提高的中介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为福利水平提高服务的,所以,在学科划分上,作者将其确定为包含关系。

9.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作者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界定在提高国民福利水平上的看法与生产力、消灭差别、共同富裕的思想也是不悖的。但他更同意勒纳、迪金森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不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在社会主义应该是增进社会福利的理想的社会生产组织。

10.福利指标体系。 社会福利函数是作为福利的损失如何进行补偿而提出的。朱荣科教授鉴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处于变动转轨时期的不规则性,建立了一套宏观和微观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出于比较和适用性质,同时也符合中国的经济现实。

以上从10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朱荣科教授的经济福利思想,经过他10余年的研究,完成了这样一部50万字的大作,这种归纳显然是不会全面的。例如,书中还有许多包含着他的创造性劳动应该提及:他将福利思想的渊源从传统认识的边沁的功利主义追溯到古希腊;利用物理学方法提出福利惯量概念及度量方法;对中国应该成为福利国家但又构建不成福利国家的精辟阐述等。

按经济学的学科分类,福利经济学应归在微观经济学范畴,书中显得不足的是,对于微观福利的损失与补偿讨论得还不够细致,也许因为本书是属于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而重在普及的缘故。

标签:;  ;  ;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评论”(注:该书于1998年1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_福利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