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理论与中医脾胃原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周连庚

周连庚

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 1518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炎胃溃疡发病理论和中医脾胃原理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胃炎胃溃疡患者98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对照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中医辩证治疗原则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治,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其发病理论和中医脾胃原理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从中医脾胃原理上可将胃炎胃溃疡分为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肝胃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等,采取辩证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结论:脾胃功能失调是胃炎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时应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施治,以提高胃炎胃溃疡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炎胃溃疡;中医脾胃原理;相关性

胃炎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在临床治疗上,常采取杀菌、消炎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1],临床效果明显,但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大,且在愈后易复发,因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中药治疗方法对胃炎胃溃疡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主要对胃炎胃溃疡发病理论和中医脾胃原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求从胃炎胃溃疡的发病原理上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炎胃溃疡患者共98例,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为24~53岁,平均为43.6±6.4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诊断为胃炎胃溃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对照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中医辩证治疗原则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治,其中根据中医脾胃原理和辩证施治原则可将患者胃炎胃溃疡分为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肝胃气滞型、脾胃虚寒型、血瘀阻络型几种,根据疾病分型实施不同的中医治疗。

1.3治疗效果评价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痊愈、显著、进步以及无效,其中痊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炎症和溃疡消失;显著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溃疡和胃部炎症明显改善;进步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胃部炎症和胃溃疡缩小;无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变化,胃部炎症和胃溃疡未有改善[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计算相关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其中*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胃炎胃溃疡在中医上分属于胃脘痛、吐酸、嘈杂当中,在中医上认为,人体的脾胃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胃主肃降、脾主升清,若脾胃不和则会引发各类胃部疾病[3],因而在中医上认为胃炎胃溃疡的发生与脾胃失调有关。因而在中医治疗中也讲究对脾胃升降进行调节,以达到调和脾胃,减轻胃病症状的目的,因此在中医治疗中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主张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患者组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患者组,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这说明中医辩证治疗在治疗胃炎胃溃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也说明中医脾胃原理与胃炎胃溃疡发病之间具有明显关系,胃炎胃溃疡的发作与中医所讲的脾胃不和具有因果关系。在本次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将患者的胃炎胃溃疡类型分为血瘀阻络、胃阴不足、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和脾胃虚寒几个类型,每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脾胃虚寒型患者是因脾胃虚寒,中阳不足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发生,在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主,因而在中药方剂的选择上则可选择小建中汤方剂,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疗;而对于肝胃气滞型患者其发病原因是肝胃不和、肝郁气滞,在治疗上以理气止痛、疏肝和胃为主,因而在中药方剂的选择上可开具金铃子方剂或柴胡疏肝散方剂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对于胃阴不足型患者其发病原因是虚火灼络、胃阴不足,在治疗上以生津润燥、养阴和胃为主,在中药方剂选择上可用沙参麦冬汤方剂进行随症加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血瘀阻络型患者,其发病原因为胃络受损、气滞血瘀,在治疗上以理气止痛、活血通络为主,在中药方剂选择上可用逐瘀汤进行随症加减,能够起到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4]。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中医辩证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高达92%,这说明中医辩证治疗在胃炎胃溃疡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寿宁,李延华,陈洋.中医药对胃溃疡防御因子相关作用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3,45(6):144-146.

[2]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于庆功,姜巍,白光,李玉锋,刘林,王辉,董爱民.活动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2218-2221.

[3]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马乾章,李岩,黄煜等.活动性胃溃疡及胆汁反流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1(6):385-388.

[4]邢岩枫.中医脾胃失和与现代胃溃疡的发病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16-617.

论文作者:周连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探讨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理论与中医脾胃原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周连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