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者安全隐患和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高翔翔、于宗、于朝聪

摘要:目的:探究门诊输液患者安全隐患,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输液安全性。方法:2019年3月-2019年9月随机抽取600例门诊输液患者,采用自制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观察量表从患者安全隐患、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用药安全隐患方面调查。结果:该院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患者不良情绪、自行离开观察区、自行调节滴速,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交接班不全、操作技术不扎实、未能全面宣教、未能及时巡查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用药隐患包括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药品名混乱、剂量不符等。结论:门诊输液在患者、护理以及用药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宣教,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素质,不断完善制度,进而为患者的输液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具有起效迅速、给药方便的优势,是当前门诊治疗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门诊输液工作相对琐碎、繁忙,工作缺乏新意,需要大量重复操作,输液患者的疾病种类较多,用药种类繁多,护理人员素质不一、结构不齐等,都会引起用药安全隐患[1]。静脉输液也是时常引起护理纠纷的环节,因此及时发现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来预防安全隐患就显得非常重要[2]。为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安全隐患对患者输液造成的影响,为患者输液安全提供保障,现对我院门诊输液患者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对策来进行应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3月-2019年9月随机抽取600例门诊输液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52例、女性患者246例,患者的年龄为5-65岁、平均年龄为(46.5110.63)岁,疾病类型包括头晕、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共216例,咳嗽乏力、头痛、发热、呼吸道感染共218例,呕吐、腹痛、腹泻共138例,其它28例。

1.2 方法

自制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观察量表,量表从患者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护理因素引起的隐患以及用药引起的安全隐患共3个方面进行调查。护理部组织经过训练且经验丰富的观察人员来对门诊输液进行全程观察,观察人员均为经验丰富的骨干成员,其静脉药物配置经验、药物知识丰富。经门诊护士长同意后进行门诊输液过程的观察,观察者观察全程不暴露身份以免被观察的护理人员感到紧张而引起操作失误,观察过程不得影响护士的正常工作。

2 结果

该院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见表1。

表1 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原因 (n=600)

3 讨论

3.1 该院门诊输液安全隐患

静脉输液在患者的抢救与治疗中非常常用,但是静脉输液作为侵入性操作的一种,其具有一定复杂性,一次输液操作中的步骤有50多个,每个步骤中都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静脉输液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风险。

本次研究发现,门诊静脉输液的发生风险主要集中于患者引起的安全隐患、护理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以及用药隐患。用药引起的安全隐患发生相对较少,其中以未能合理控制输液速度、药品名混乱以及剂量不符的发生风险较高;护理因素主要包括宣教不全、巡查不及时以及人力资源不充足等;患者引起的隐患主要包括不良情绪、自行离开观察区以及自行调节滴速等。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的发生不仅与新药物的不断产生、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护理人员在识别、处置安全隐患时存在一定难度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缺乏责任感、未能熟练掌握输液技能、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掌握不扎实等有关,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尽可能减少输液安全隐患,为患者的输液安全提供保障[3]。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宣教

培养患者的输液安全意识,这对减少患者自行操作、自行离开以及减少患者不良情绪都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安全宣教则是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措施。患者对静脉输液潜在的风险不了解,由于求治心切、错误认知等的影响,时常存在自行操作的风险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护理人员有必要加强对患者关于输液知识的宣教,从而促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静脉输液治疗,在医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静脉输液,既不早也不晚,从而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护理人员为患者说明控制滴速对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不能自行调节滴速。教导患者不能自行离开观察区,以免手部活动、自行走动等引起针头移位、回血等[4]。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耐心解答,将解释工作做好,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确保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为患者充分说明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警惕性。

3.2.2 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不断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对服务行为予以规范。输液时,加强检查巡视,多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患者情况,早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早报告、早处理。护理人员应重视输液速度的重要性,根据药物性质、患者年龄、病情等严格遵照医嘱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为输液安全提供保障[5]。

3.2.3 加强输液护理的相关制度建设并落实

输液室的医疗活动集中,容易出现医疗风险,进行有效风险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医疗结构对护理人员的班次进行合理安排,对人力资源予以优化,执行弹性排班,从而尽可能减少超负荷工作的发生,减少护理人员由于疲惫引起的差错,从而为输液安全提供保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将签名负责制度落实到位。制定输液治疗可能出现安全隐患时的标准处置流程,指导护理人员数量掌握并应用[6]。

3.2.4 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护理人员是实施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用药治疗的监护者,其在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理论的学习,及时进行新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性能以及不良反应等,加大对急救技术、常规操作技术的培训与考核力度,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在患者、护理以及用药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宣教,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素质,不断完善制度,进而为患者的输液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白秋华,林碧薇,林尽.化疗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6):167-168.

[2]李雪玲.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59-60.

[3]张周鑫,钟晓荣.强化急诊输液安全隐患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1):60-62.

[4]朱小平,胡芬,曹锐.重症患者输液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0):1311-1316.

[5]周燕君.社区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预防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8):177-178.

[6]鞠杰,付利.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232-233.

论文作者:高翔翔、于宗、于朝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门诊输液患者安全隐患和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高翔翔、于宗、于朝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