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饲料机械、饲料加工业发展趋势论文_袁文龙1,史智栋2

浅析我国饲料机械、饲料加工业发展趋势论文_袁文龙1,史智栋2

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在我国饲料机械的发展过程中,有更加重要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推动我们的机器设备变得更加科学有效,所以本文针对我国饲料机械以及饲料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在这发展以及应用的一些要点,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饲料机械;饲料加工业;发展

前言

目前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饲料机械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所以对于我国的饲料机械以及机械的加工行业,都必须要更加注重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形成更好的机械设计以及加工,包括后期的应用体系。

1 饲料产业特征

饲料业本身属于食品上游产业,它的安全是生产绿色肉食品的基础,饲料安全不仅关系到被饲养动物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更直接影响到人的安全和健康。

饲料业受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的制约,饲料业的发展除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等基础性条件之外,还需要物流、营销等作为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持条件。

人口的增长仍是(而不是动物产品人均消费量的增加,但鸡肉除外)推动饲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即使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肉品出口量增加仍有助于保持饲料的产量水平。

饲料产品是微利产品,企业的发展要靠规模求效益。行业产品具有同质性,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较低,生产要素易于获得,进出市场比较容易。

中国饲料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联系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综合性工业门类。

发展饲料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饲料业,不仅能够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可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通过发展饲料业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发展饲料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比较效益和市场需求种植饲料作物,可提高种植效益;通过饲料原料的加工转化,可促进饲料资源的增值;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发展饲料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大力发展饲料业,延长产业链条,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后续效益,推动养殖业结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发展饲料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发展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业,是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提供卫生安全和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的基本保障。

2 全球化下中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突出特征

中国这30年来饲料加工工业发展的大背景,是我国饲料加工工业从无到有,从较低基础上开始的高速发展过程,在国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合作联营企业、港澳台及外资企多元组合充分竞争情况下的跨越式发展起来的,是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朝阳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饲料加工工业表现出一些突出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饲料加工工业发展速度快

1980年,我国饲料工业产量仅为110万t,1990年发展到3194万t,10年平均年增长308万t;到2000年发展到7429万t,10年平均年增长424万t;2008-2010年,中国饲料产量保持在1亿t以上,到2010年发展到1.62亿t,10年平均年增产量为877万t,大大超过了前两个10年。成为2000-2010年产量增幅最大的国家。饲料工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207亿元,到2000年上升为1580亿元,再上升到2010年的5410亿元。同比增长14.8%,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12.99%。

从饲料产品品种增长速度来看,从2001年到2010年,配合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增长速度较快,10年产量增长近一倍,配合饲料从2001年的6000万t增长到2010年的12974万t,年均复合增长率8.77%;添加剂预混料从2001年的300万t增长到2010年的579万t,年均复合增长率7.55%。浓缩饲料在2005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2001-200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001-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18%。

2.2不同区域带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速度

从地区看,饲料加工工业主要集中于部分饲料生产大省和东部地区。2010年突破1000万t的省份有5个省。分别为,广东省(1881万t)、山东省(1820万t)、河南省(1154万t)、辽宁省(1123万t)、河北省(1086万t),这5个省总产量达7064万t,占全国总产量43.7%。从区域分布看,2010年,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山东、广东、海南)饲料总产量为9566万t,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9.0%;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饲料总产量为3641万t,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22.5%;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饲料总产量为2994万t,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18.5%。

饲料结构差异也较为明显。东北3省浓缩饲料比例结构高,占饲料总产量的25%以上;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配合饲料比例结构高,占饲料总产量的75%左右;而东部地区饲料结构特点是配合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比例较高,分别达88%和6%,浓缩饲料比例较低,仅为6%。

从增长幅度看,河南、辽宁饲料产量均超过1000万t,并且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江西、福建、吉林饲料产量规模在500万~700万t,近5年保持高速增长,属于新兴市场区域。在品种结构方面,猪料产量排名前5的是湖南、广东、河南、四川和山东,占全国比重33%;蛋禽料产量排名前5的是河北、辽宁、河南、山东和黑龙江,占全国比重52%;肉禽料产量排名前5的是山东、广东、辽宁、河南、广西,占全国比重60%;水产料产量排名前5的是广东、江苏、湖北、湖南和浙江,占全国比重60%;反刍料产量排名前5的是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江西和陕西,产量占全国比重57%。

3 饲料机械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饲料机械产品种类增多,产品结构日益完善,由生产单一机械发展到生产多品种、多系列及不同工艺环节的生产设备。不仅能生产饲料粉碎设备、配料计量设备、混合设备、制粒设备、膨化设备和微电脑控制设备,而且由单机发展到成套设备,由生产配合饲料加工设备发展到生产浓缩料、预混料设备、资源开发设备。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产品性能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制粒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基本上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粉碎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大型饲料加工厂的工艺要求,但生产率、环境噪音、通用性等技术指标尚停留在国外较低的水平;配料计量设备的精度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设备;混合设备可以满足时产!"吨以上配合饲料厂的需要。

成套设备中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设备的研制有待提高。目前,成套设备基本过关,大型设备的配套能力不足,只能提供部分单机。饲料加工企业正向大型化发展,饲料加工机组和单机也在大型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饲料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是美好,但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更加注重其设计已经生产的科学性,本文对饲料机械饲料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可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滔,桂涛,李春梅,王有芳.脂肪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工业,2016,(S1):30-33.

[2]陆泳霖.浅论我国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J].饲料广角,2015,(21):34-38.

论文作者:袁文龙1,史智栋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饲料机械、饲料加工业发展趋势论文_袁文龙1,史智栋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