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有悠久、丰富的道德传统。现在,在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努力奋斗时,怎样认识和对待我们的道德传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有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强调道德的阶级性,否定道德的继承性,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采取批判态度;以后,又曾一度泛起主张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近几年来,情况有所改变。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现代化建设必须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衔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接受。但是总还有一些人心存疑问:传统道德产生于古代农业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如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呢。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分析。

说传统道德产生于古代农业经济和等级制社会制度的基础之上,其根本性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这是对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近代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个破旧立新,批判旧道德、建设新道德的过程。近代以来文化上的第一大事件,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这次批判对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以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继续对封建旧道德进行批判,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我们的道德传统中,还有另一面。在传统道德中又有许多可以继承,成为今天精神文明一部分的优秀遗产。对于这一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道德有阶级性,但并不排斥,在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道德中有着某些共同的东西。恩格斯曾经指出过,“切勿偷盗”就是封建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大阶级道德中的一个共同的道德戒律。而所以会有这样的共同的东西,是因为这三大阶级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我们发展了现代工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社会与旧社会在一些方面也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如个体生产、私有企业的存在、家庭、家族关系有着重要影响等等。因此,在道德上也就会有一些共同之处,传统道德的一部分就可以得到继承。

第二,人类的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特点,反映这种不同关系的道德也就不同;同时,不同社会的社会生活又有其共同的普遍的内容。传统道德中,也有着反映这种人类生活普遍生活准则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对于一切社会都适用、都需要的。例如:讲信用,守公德,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等,是任何社会都提倡的美德。传统道德中的这一部分内容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第三,在我们的道德传统中,除了有一整套具体的道德规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即渗透在全部道德规范和整个道德传统中的一些重要的道德精神。这些道德精神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人们中间存在、发展着。尽管在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具体的道德准则不同,甚至互相对立,但这些道德精神却为人们所共同接受,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例如,尽管人们对于“义”的内容,做人的标准有截然不同的理解,但重视道德人格,强调学会做人的精神;忠于理想,重视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以义制利,不取不义之财的精神,等等,却是人们所共同提倡的。这些精神塑成了我中华礼仪之邦的形象,在我们民族发展历史上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无疑,今天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

所以,对于古代道德传统应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批判有两种形式:破旧立新和推陈出新。不破不立,有批判才能有发展,在批判旧传统的基础上来建设新道德,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做的,是破旧立新。但批判不是要全盘打倒;批判的同时有继承;从根本上说,批判和否定传统的过时的内容,正是为了继承其具有普遍意义的积极内容;或者如恩格斯所说的是为了“扬弃”它,“救出”它的积极内容。继承也不是全盘肯定;继承中也有批判,就是要推陈出新,剔除其旧的时代内容,赋之以新的时代内容;这样的继承也就是更新和发展。所以,说的完全一点儿,这是一个批判、继承、更新、发展的过程。传统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而延续、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又表现为变与不变的统一。传统的延续,表现出不变的性质;惟其不变,传统才成其为传统。不变的传统同时又处在不断的变革中,通过不同时代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表现自己;惟其有变,才有发展。变与不变结合在一起,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通过变而表现出不变,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

批判与继承、变与不变统一,不仅宏观上是这样,而且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也是如此。传统道德的具体的时代性阶级性与其具有普遍性的精神往往结合在一起,普遍性的精神存在于有鲜明时代性的具体形态之中。细致地对这两个方面做具体分析,具体地把握批判与继承、变与不变的关系,避免简单地划分精华与糟粕,对一部分全盘肯定,对另一部分全盘否定的思维方式,是正确进行批判继承的关键。

古代道德传统与近代革命道德传统

我国有5000年的古代文化传统,又有近代以来的革命道德传统,在讨论传统道德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部分传统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近代革命道德传统与古代道德传统,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古代传统与近代传统,产生于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之下,反映着不同的社会要求;近代的革命传统是在批判古代传统的基础上,作为古代传统的对立面而产生的;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就没有新道德新文化的发展。这是二者对立的一面。

同时,近代革命道德传统又是古代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都是在已有的思想资料基础上,利用已有思想资料发展的,中国近代革命道德也不例外。古代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以至于岳飞的《满江红》词,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和革命斗争中,都曾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人们或借此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革命豪情;或以此激励自己投入救亡和革命斗争的洪流,坚守气节,斗争到底。人们从传统的精神中吸取了力量,同时也就赋予传统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使传统道德精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近代革命道德的重要部分。

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继承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培育革命道德传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继承中国古代重视修养的传统,吸取古代修养学说中的合理成分,加以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来说明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问题,成为经典之作,也是近代革命道德传统中的重要典籍。

从这一方面看,近代革命道德传统与古代道德传统又是统一的。古代优秀传统道德是近代革命道德的重要思想来源;近代革命道德传统是古代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古代道德传统与近代革命道德传统既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道德传统发展中的两个阶段;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看不到传统的发展,忽视近代革命道德传统,离开民族道德传统在近代的发展,来谈古代传统,就难以把握古代优秀传统的真精神,并且会把古代道德传统变成僵死的东西,无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甚至会精华糟粕不分,自觉不自觉地宣扬了封建旧道德。看不到近代革命道德传统是古代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离开古代道德传统孤立地观察近代革命道德传统,就使近代革命道德传统脱离了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从而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它,并且降低了其意义和影响,不利于其进一步发扬。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有两种倾向。一方面,有少数人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为名,否定近代革命传统;另一方面,也有很少数人以发扬近代革命传统为旗帜,否定弘扬古代优秀传统的重要性。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正确对待传统道德,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对于古代的道德传统和近代的革命道德传统,要有统一的理解,在进行传统教育的时候,要古代传统道德与近代革命道德并重。使人们在了解古代道德传统的时候,同时了解近代革命道德传统是它在新时代发展的最高阶段,把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了解近代革命道德传统的时候,同时了解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了解继承发展古代优秀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

赋予传统道德以新的时代内容

传统是发展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内容。近代的革命道德,给我们民族的道德传统增添了新内容。今天我们又处在一个变革的新时期,相应的,道德的发展又一次面临一个批判、继承、更新、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和近代革命道德,在这样做的时候,也需要赋予传统道德以新的时代内容,使传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德。

对建设新道德的需要来自时代的发展。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发展的中心转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联系和交流的扩大,以至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都对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古代道德传统和近代革命道德传统都将在适应这些要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内容而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道德新风正在形成、发展:涌现了徐洪刚、孔繁森、李润五、徐虎、李国安、陈金水等等一批模范人物;建立了升国旗仪式、成年礼等一些新的礼仪规范;群众创造了“爱心社”等道德实践的形式;创作了《新三字经》、《文明公约》等等道德教育教材。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到古代传统道德和近代革命道德的影响,也都给传统道德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总结这些活生生的经验,是继承和发展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的重要途径。

建设新道德,也还需要借鉴和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果。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其民族的多样性,也有其共性。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之间,道德上也总有其共同之处。在古代,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只处在低水平上,道德上的相互借鉴、吸取并不明显。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民族的发展纳入了总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吸取,包括道德成果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吸取,大大发展起来。近代以来我们民族新道德的建设,就曾吸取了包括道德观念和具体礼节形式在内的许多其它民族的道德成果。今天,在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对于各民族一切优秀的道德成果,都要积极吸取,以利于新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建设。

总之,如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所作的题词中所说,“弘扬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使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相结合,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道路。循此前进,我们相信可以创建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来。

标签:;  ;  ;  ;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