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用户备用线路电能表实现自动采集技术的研究论文_牛光辉,胡海辉,胡慧敏,王化雷,潘传训

(国网阜阳供电公司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针对双电源供电线路中备用线路计量回路电能表无电、不能被专变终端采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计量二次回路接线拓扑,能实现双电源备用线路电能表的上电与采集,并讨论了该拓扑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双电源用户;计量回路;备用表计;自动采集

1、引言

双电源线路供电有较强的可靠性,所以在重要专变用户供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电点开关属于用户管辖,用户可以任意在主备线路上进行负荷切换。一条供电线路的停电,不仅会给抄表员抄录停电线路的电能表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提出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要求中,给市县公司在实现“全采集”目标带来困难,因此,解决双电源用户备用线路表计的自动采集变得刻不容缓。

2、传统的双电源用户计量回路拓扑

图1 传统双电源用户计量回路拓扑

图1是现有的双电源用户计量回路拓扑。该方式下,用户由2条互不相关的线路供电,每条供电线路都各自装设一套独立的计量设备。该拓扑在使用中,用户备用停电线路上的电能表、专变终端会失去电压,此时会带来以下两个问题。

2.1 电能表当前指数抄录困难

停运电能表指数的抄录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显显示,一种采用红外掌机。前者由于专变用户计量设备密封在计量柜内,计量柜门外加有封印,使抄表人员无法通过按显电能表的方式去抄录电能表当前指数,若要拆除柜门封印又必须联系电检班陪同,给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而采用红外掌机则又增加了设备采购、培训等费用,并且掌机在使用中也不是很方便。

2.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目标不能实现

用户表计的全采集是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重要要求,是市县公司营销部考核的关键指标,实现用户表计“全采集”,能达到对用户用电信息实时监测、防窃电、自动抄表等目的。双电源供电线路中备用线路无电,会造成电能表停运,专变终端离线,影响着专变采集成功率等重要指标,是阻碍“全采集”的障碍石。

3、双电源用户计量回路新型拓扑的介绍

图2 双电源用户计量回路的新型拓扑

针对传统双电源用户计量回路拓扑在使用中日益暴漏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二次拓扑方案,该拓扑是对主备线路中的计量回路进行改造,由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构成。

主回路由图2所示。其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间加有交流器接触器KM1和KM2,KM1和KM2的电压出线互为并联。工作时当PT1电压互感器带电、PT2电压互感器停运时,KM1交流接触器闭合,KM2交流接触器断开,当PT2电压互感器带电,PT1电压互感器停运时,KM2交流接触器闭合,KM1交流接触器断开,由于交流接触器出线并联,只要有一组电压互感器运行,两组计量回路的电能表和专变终端都能始终带电,实现采集。

线电压作用于控制回路,给交流接触器中的线圈供电促使接触器动作,100V正常动作,0V停止动作,50V时使线圈处于低压供电状态,易烧坏线圈,因此使用中应尽量避免使线圈50V供电,由表1分析的数据得知,选择Uac供电时可避免50V电压的出现,因此,线电压应取自Uac。

4.2 交流接触器的选取

KM1与KM2的互为闭锁能防止带电线路往备用线路反送电,在第三节中对控制回路的介绍得知KM1,KM2互为电气闭锁,已能防止反送电。但是考虑到安全的重要性,本着万无一失的原则,本拓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用可逆交流接触器。该接触器由2个单个交流接触器构成,产品自带机械闭锁功能,任何时段只能有一组交流接触器闭合。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在外加电气闭锁,可从电气、机械两方面实现了防止反送电的双重保险。

5、实施效果

阜阳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室采集运维班人员将新拓扑在双电源用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进行实施。该户由“颍西供电所124线”和“六里供电所231线”供电,“六里供电所231线”为主供线路,“颍西供电所124线”为备用线路。

图5、图7是改造前的主备线路表计情况,图5电能表带电,图7电能表不带电。图6、图8是改造后首次上电后的电能表、终端在线情况,由显示屏亮说明主备线路电能表、终端均已带电,能实现采集。

6、结束语

随着电网用户对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双电源供电会逐渐成为以后专线供电的主流趋势,对双电源用户备用表计实现自动采集的研究是以后电能计量与采集系统建设的关键点。本文提出的新型拓扑不仅实现双电源用户备用表计上电、自动采集,更有利促进了电能计量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做出重要贡献。

论文作者:牛光辉,胡海辉,胡慧敏,王化雷,潘传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双电源用户备用线路电能表实现自动采集技术的研究论文_牛光辉,胡海辉,胡慧敏,王化雷,潘传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