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弃做好事,即使这不重要--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形象服务_编辑学报论文

不要放弃做好事,即使这不重要--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形象服务_编辑学报论文

勿以善小而不为——谈以服务提升学术期刊的形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为论文,学术期刊论文,形象论文,善小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期刊形象的树立主要取决于其学术水平、专栏特色、编排校对和印刷装帧质量等主要方面,这也是时下一般谈“精品”的文章所考虑较多的方面,而本文想强调的是,要树立学术期刊的形象,除了要致力于上述刊物内容和形式的提高外,还应关注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层面,而它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刊物的形象——这就是学术期刊对读者、作者服务工作做得如何,我们称之为学术期刊的服务质量。

学术期刊的服务质量体现在编刊的整个过程中,而更多地反映的是学术期刊管理方面的问题。读者、作者通过与编辑部的直接接触,能管中窥豹,看出该刊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办刊效率、规范程度等许多问题。服务中的许多琐屑细节虽不起眼,却是树立刊物形象的无形因素,一些细枝末节却可小中见大。因此学术期刊也应和做人一样要“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树立学术期刊的形象,提高学术期刊的服务质量,就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下面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为读者服务

读者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又是编辑工作的归宿。编辑工作应该一切为了读者,竭诚为读者服务,这是编辑工作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读者群。学术期刊的读者对象一般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层次,他们阅读学术期刊是为了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而获取学术信息,因此学术期刊要尽快将所传播信息传递到读者手中。这就要讲究时效性,首先内容上要求“新”,此问题本不属于本文探讨范围。这里要提及的有关问题是,为尽快将所传播信息传递到读者手中而做好服务工作,也即通常所说的学术期刊要准时出版,不脱期。期刊是一种定期连续出版物,就应该定期出版。而现在尽管脱期问题已列入期刊质量评估体系。但期刊脱期现象仍十分普遍。期刊的定期出版,其性质等于是期刊和读者间的契约,脱期就是违约,至少也是失信于读者,更是对读者的不尊重。学术期刊的读者往往讲究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刊物出版脱期会使读者感到该刊工作拖沓,有损刊物形象;相反,刊物准时出版不但能给读者带来最新的学术信息,还可使读者推测出该刊稿源充足,办刊正规,对此产生良好的印象。30年代邹韬奋编《生活》周刊时十分重视读者工作,不但准时出版,还往往提前一些出版,预留发行时间,使读者到时一定能买到(注: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109、102页。),堪称期刊编辑的楷模。《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1 期在偶尔出现脱期现象时,能在刊物中说明原因并主动向读者致歉,使读者感受到该刊严谨的办刊作风及不断完善自我的形象。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读者工作、学习节奏加快。对于学术期刊的读者,刊物为此所做的服务工作还体现在编刊的具体过程中。学术期刊为便于读者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扩大信息量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对学术期刊的形象有着影响作用。如目次页标明栏目,既便于检索,又可使刊物内容一目了然,帮助读者进行阅读选择;设置摘要可使读者先快速阅读,再决定是否有必要细读全文,从而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对每篇文章加篇眉或页眉,可便于读者复印利用有用的资料;正文的版式按双栏编排比通栏更符合人的视觉生理特点,既充分容纳较多的信息,又舒服美观。上述方法有些是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所要求的,但许多学术期刊对此做得不够,没有意识到这些为读者服务的细节都对学术期刊的形象有着一定的影响。当读者感受到这些方便之处,便会对刊物产生认可心理,使刊物树立起良好形象。不仅如此,刊物充分利用补白插一些很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学术动态、论文写作常识等,可扩大读者信息量;甚至一则征稿简则都能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规范程度、办刊质量、办刊效率等诸方面的问题(注:陆海燕:《从征稿简则看生物期刊办刊走向》,《编辑学报》1999年第11卷第1期,第41页。), 一则欢迎软盘投稿的启事既可说明该刊处理稿件的手段已进入计算机处理阶段,说明办刊人年富力强,业务水平高(注:陆海燕:《从征稿简则看生物期刊办刊走向》,《编辑学报》1999年第11卷第1期,第43页。 ),又为读者起到导向作用,在为读者服务中提高读者水平;连字体字号的选用也可影响一份刊物的形象,如《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的“高校学术纪事”栏目,在众多学术会议信息中总是特意将每个会议名称编为黑体字,使之非常醒目,为读者阅读带来了极大方便。这些看来是极小的细节却可使读者看出该学术期刊的用心程度,使读者对它产生喜爱之情,由此改善学术期刊的形象。

二、为作者服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稿源是办刊的基础,而稿件来自作者。“有作者的文章,编者才能做有米之炊;作者的文章数量多,编者才有选优汰劣的余地;作者的文章质量高,编者才能便于编出高质量的期刊来。……作者的工作,可以促进编者的工作。”(注: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109、102页。)从此种意义上来说,为作者服务应是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职责。编辑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来稿,而每一篇稿件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作者,因此编辑工作不仅是文字工作,还有待人问题。编者应该对作者负责,应“尊重作者,善待来稿”(注:李正银:《尊重作者 善待来稿》,《新闻出版导刊》1997年第6期,第29页。)。 编辑处理来稿与作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都大大影响着刊物的形象。因此要树立学术期刊形象,应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重视为作者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收稿回执工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许多编辑部都庄严宣告:来稿一律不退,几个月未见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这种对作者漠然视之的态度是极不正常的。殊不知每一份来稿都浸透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他们视之为生命。如果编辑部收到稿件后漠然置之,作者稿件便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或者有时稿件编辑部因故并未收到,但因没有形成回执制度,作者仍在翘首以盼,这岂不白白耽误作者的时间,耗费作者的精力,延误成果的问世?反之,如果编辑部收到稿件后能立即给作者一张收稿回执,告之稿件已收到正在审阅中,请勿他投等信息,举手之劳既可温暖人心,使他感到这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使之继续给编辑部投稿,也可为避免一稿两投做有效的努力。因此,一纸回执看似区区小事,却直接影响刊物的声誉和形象。

(二)缩短改投期限

现在许多编辑部都规定作者投稿后等待答复的最后期限为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注:转引自张洪玲:《压而不死与一稿多投》,《新闻出版导刊》1997年第6期,第29页。)照这样说学术期刊应该在一个月内给作者以答复, 可现在刊物规定的改投期为两个月似乎就算快的了。每一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早问世,尤其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作者研究的是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应该为该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较强的时间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作者研究的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也有较强的时效性。这些作者往往找发稿快的学术期刊,这决定着成果首发权的问题。而据笔者观察,许多刊物不给作者回音或过了很长时间才给回音,有的的确是送审周转时间过长,而有的刊物收稿后根本就不是马上送审,而是将稿件压着等待,等攒了一批稿件,才将滞稿成批地送审下去。因此,学术期刊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优质稿源,应尽量缩短改投期,其中应尽的一个努力就是收稿后尽快送审,变成批待审为即时送审。

(三)加强通联工作

编辑部与作者的通讯联系除了收稿后给作者回执外,还应将稿件处理结果(或录用、或修改、或退稿)及时通知作者,刊物出版后将样刊、稿酬及时邮发给作者。这些本应不值一提,但现在许多编辑部做起来都似乎有太多的困难。有些编辑部总是“限于人力”几乎取消了通联工作,尤其是给作者反馈审稿意见。作者发出稿件就杳无音信。有幸稿件被录用,也是新出版的刊物甚至连稿酬过了数月后忽如其来,中间从未有任何消息,假若作者早已将稿件改投,刊物也未可知;不幸者,作者稿件便真如石沉大海,永无结果。通联工作做得好,不但对作者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术期刊的形象和声誉。《编辑学报》1999年第11卷第2期发表了吕志海同志的通讯《“用稿通知单”好》, 说近日他收到一杂志的两份用稿通知单,“则感触颇多,无以言表,只有说‘好!’”而曾经“就因一家报社不负责任,从此不再向其投稿,也不订不看其报”。两种经历两种态度,足以看出通联工作对读者、作者的影响,对学术期刊形象的影响。由此看来,如果我们作编辑的真能设身处地为作者想一想,多一点敬业精神,就的确应该重视通联工作,期刊与作者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

(四)重视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编辑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学术期刊应该注意收集对本刊的社会反响,如统计文摘率、转载率、引用率等,听取读者和作者对期刊的评价意见,这对减少编辑工作的盲目性、不断改进编辑工作、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对树立学术期刊的形象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严格来说,信息反馈工作既不属于直接为读者服务的范畴,也不属于直接为作者服务的范畴,但它却少不了读者、作者的参与,因此便存在着对他们的服务问题。而作者与编辑部接触最直接,亲身感受最深,通过作者获取反馈信息往往是一个直接渠道。但大多数的学术期刊只要当刊物出版后及时地将样刊、稿酬邮发给作者就算工作完成的终结,与作者的联系也就划上了一个句号。而有的编辑部却善始善终,十分重视信息反馈工作。像《大学物理》就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再给作者邮去一份信息反馈信,虚心请作者指出他本人论文在文字、符号校对中有无错误,而且诚恳地请作者提出对本刊的意见和建议。如果论文有获奖情况、被转载、引用也请告知,等等。这一举措十分有影响,使作者在众多刊物中对此难以忘记。透过它,作者能看出刊物正规、严谨、认真、敬业的精神和作风,这不但有利于刊物质量的提高,更使刊物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

由此可见,服务工作虽是些不起眼的细节,却对期刊的形象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是树立学术期刊形象的重要窗口。学术期刊对读者、对作者的服务工作做得如何,关系着刊物的声誉和威信。如果不能热情、诚恳地对待读者、对待作者,作者队伍的建设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学术期刊的形象和质量。因此,要树立学术期刊的形象,除了要致力于内容、形式上的提高外,还应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标签:;  ;  ;  

不要放弃做好事,即使这不重要--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形象服务_编辑学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