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_王恩祥

王恩祥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摘 要:课程改革是时下高校各门课程无可避免且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基于目前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特别是学校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体育课程与时俱进的重新构建尤显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艺术类高校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校本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构建、组织、实施和评价等进行解析与构架。

关键词:艺术性 校本体育课程 研究

一、校本体育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学校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多元与综合决定了学校课程设置的多元与综合,每一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都应该体现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决定了高职课程更要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而适合专业特点、适应学校自身的校本课程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体育教学刻板模式、大一统的局面,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学校特色自由灵活地选择教学模式和内容,实现课程的校本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体”的培养目标的基础。健康的身体素质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高素质”的基础素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健康的身体是实现所有培养目标的关键和根基。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则事半功倍,但“器”终究只是工具而已,真正决定事成与不成的,还是“器”的使用者,也就是人本身。因此开发与构建校本体育课程是实现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础与保障。

二、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

一般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可以用下图1表示:

图1.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前一轮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后一轮校本课程的依据。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按照课程规划、实施、评价以调整三个阶段的方案进行,具体结构如下图2所示:

 图2.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结构图

三、艺术性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与模式

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基于艺术类学校的性质,依托于学校设置艺术专业的特点,以各有特点的艺术生为对象,符合国家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相关规定,遵循校本课程建设规律和要求,体现自我特色。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基本框架如下图3所示:

图3.艺术性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1.课程目标。《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涵盖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可以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归纳五个领域目标,核心是“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也是各阶段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终极目标。

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组织实施体育教学,简单言之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健康,怎样运动”。在认识健康、了解运动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健康的手段来运动,通过合理科学的运动保持健康。

2.课程设置。艺术性的体育校本课程不仅要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还要以学校特色学生特点为出发点,体现出艺术性的特色。

《健康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人体生理机能、心理、营养养生、运动损伤防护等内容。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健康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以及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和不健康的生理、心理机理,掌握原理的基础上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而不仅仅是空喊口号。

《选项课》是在分析校外环境(社会文化、学生家庭、政策文件、教育改革等)和校内环境(学生特点、师资情况、场地器材、校风文化等)之后确定的。根据艺术类学生追求时尚喜欢新奇的特点,开设了时下热门的瑜伽和普拉提课程;基于艺术类女生数量众且多娇弱的情况,开设了散打和女子防身术的课程。所有运动类选项课程都包含基础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专项素质训练内容、专项技术,在全面提高基础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专项的训练学习,掌握一项或几项可以作为“终身体育”的运动。

体育的美不仅仅是体育运动美,与体育相关的体育建筑、运动服饰、体育影视、体育摄影等艺术层面的美也不可或缺。体育无处不在的充斥我们生活之中,艺术同样也如此,体育与艺术的柔和交融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涵盖的体育艺术课程是选修课程,从艺术的角度解构体育,从体育的需求丰富艺术,寻找学生艺术专业与体育的契合点,拓宽思路与视域,为未来职业多增一种选择。

3.课程评价体系。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学生学业的评价,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学生学业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学的情况反馈,也是对课程本身目标、内容、组织、教法等的反馈。课程本身的评价以及依据评价结果做出的整改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业学习和学业评价。

《健康基础理论》评价体系构成有平时成绩、试卷考试和作业。平时成绩占总比率的30%,分为随堂提问(10%)和考勤(20%);试卷考试100分,折算后占总比率的40%,试题多为应用型题目,部分与各艺术专业有关联(如音乐的气、声、韵,美术和设计的型、纹理等),避免模式化、单一化,能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业占总比率的20%,内容是编制自我的健康规划,这是认知健康、规划健康、管理健康、实践健康和实现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最直接的体现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选项课》各项目评价的内容、标准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同一课程不同专业学生的评价指标也各有差异。运动项目评价的纵横较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也给最后的评价带来极大困难。

四、结语

校本课程不仅包括显性课程(必修课、课外体育比赛和活动)还包括隐性课程(体育氛围、体育文化环境、体育组织制度等),因此在构建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时还应该考虑学校体育氛围、体育文化环境、体育组织制度等隐性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实现课程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依据自身学校特点特色进行,尤其受场地器材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最大,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在迁就学校场地器材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和投入,给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不仅局限于体育运动的健壮美、欣赏美、韵律美层面,而是尽量做到体育与艺术的融合,特别是为未来学生就业拓展思路,找到新的突破口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1]董翠香 “必修+选修”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J].体育学刊,2007,9。

[2]李萍 张国清 高职院校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3]陈淑奇 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价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5。

[4]吴刚平 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刘畅 开发校本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2。

作者简介:王恩祥(1983—),硕士,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艺术。

基金项目: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课题《艺术类高职高专校本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编号:2012[GY-007])成果。

论文作者:王恩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构建艺术性校本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_王恩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