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研讨论文_严步清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529941)

摘要:核能作为清洁能源,不仅储存量非常丰富,而且使用效率非常高,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安全性很高。核能作为一种工业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因此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量。当前核电站正在积极地开发动态核能,以提高核能的利用率。本论文针对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能源经济;核能;发电;发展

引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所以,能源是社会的基础。随着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燃料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已经逐渐减少,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污染气体,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清洁燃料的使用率,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目前的重点研究课题。中国要走节约型社会发展道路,就要积极开发新能源,核能发电成为探索的重点,这就需要对核能进行开发,同时对类的能源结构做出调整,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图1:核能发电示意图)

图1:核能发电示意图

一、中国的能源经济现状

(一)中国的能源供应严重不足

中国在能源方面对进口石油有很大的依赖性,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按照对石油的需求的年增长率为11.2%计算,到2020年为止,中国经济运行中,就需要消费大约3亿吨的石油。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中国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显而易见的。

(二)能源使用效率低

中国在今年来的能源消耗量逐渐降低,但是依然没有达到降低20%的目标。虽然石油的消耗量在降低,但是煤炭和电能的消耗量还在缓慢增长,这些对社会经济增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说,中国的节约能源要诉诸到行动,依然需要做出努力,形式很严峻,任务很艰巨。

(三)能源结构存在问题

能源结构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经济发达国家的能源生产量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清洁能源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国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能源格局没有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予以优化,就使得能源消耗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虽然中国在竭力开发清洁能源,但是短期内效果不是很明显,核能的开发力度不大,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明显落后。

二、核能发电

(一)核电的技术经济分析

核电的技术经济特性对能源结构优化起到了重要的通。与其他的能源相比较,核电是使用效率很高的能源,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核电建造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是比较高的,甚至要比煤炭、石油等等都要高,但是进入到运行状态之后,所创造的价值会非常高,投入的资金很快就能回收,由于核电站的使用寿命比较长,创造的能源不断增多,消耗的成本就会大幅度地降低。

长远角度而言,要控制能源消耗,还要保护好环境,使用核能是比较好的选择,成本要比煤矿、石油低,甚至比使用太阳能低。核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在不断增大,国产化标准化率也在相应地提高,核电建造消耗的成本也在降低,而且核电为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核电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都会有所保证,而且能源结构上更为合理。从核电反应堆使用的材料上来看,所使用的是低浓度的而且是很容易裂变的物质,这些燃料都是在反应堆中分布,并不会出现爆炸的现象。设计角度而言,核电站所采用的是纵深防御措施,得到了多重保护,如果能源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就会停止裂变反应,即便是自然现象发生变化,或者出现自然灾害,反应堆就会停止工作。(图2:中国当前的能源结构)

图2:中国当前的能源结构

(二)核能发展展望

中国的核能发电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依然存在滞后性。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自行设计和建造核电站,当时是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设备。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创造了很好的业绩,技术指标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中国的核能消费不断增多,而且在世界上已经名列前茅。为了推进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核能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核能在能源供应量不断提高。

中国的有关部门已经对未来中国的能源发展做出预测,即到2050年,中国的核能供应量可以超过2亿千瓦。考虑到未来的五年期间能源消耗量会不断增多,而且传统能源还在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在核能发电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传统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大核电站的建设力度,在2020年以前,还需要建设200万至300万台核电机组,提高供电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核电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研究课题,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核能发电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核电站的布局、相关的技术以及人才等等。但是,从中国目前的核电技术状况来看,由于储备量非常小,对核电技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强化核电科学研究,使得核电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吉波,谢玉菡,马建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开发政策的影响(Ⅱ)[J].科学观察,2018(01):41—41.

[2] 吕春,郭国梁,王丽,王洪志,刘杰.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研究[J].科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03):296—300.

[3] 姜冬梅,刘庆强,佟庆.相似的经历,相同的结局?——以CDM为基础分析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的发展趋势[J].生态经济,2018,34(02):14—17.

[4] 毋涛.核能开发助推我国核领域技术创新初步实现与世界并跑 [J].中国核电,2018(01):69—71.

[5] 韩均先.能源缺少省区可重点考虑核电站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8):237—237.

[6] 朴璇,赵忠秀.世界能源替代与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我国重启核电项目的重要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7(02):3—5.

论文作者:严步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研讨论文_严步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