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评估论文_王曙初

MRI检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评估论文_王曙初

王曙初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的垂体组织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100例的MRI资料,甄测垂体与瘤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术后的影像学改变。结果:无功能型腺瘤与垂体位置多为平侧关系,生长激素型腺瘤与垂体组织多为垂直上下关系,部分病例术后垂体组织恢复不够满意,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中,生长激素型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上方者较多;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侧方者较多。

【关键词】垂体腺瘤;垂体;磁共振成象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146-02

作为占原发性颅内肿瘤近五分之一的肿瘤,垂体腺瘤源于腺垂体,向鞍底、鞍旁及鞍上区常呈侵袭性生长[1],在正常成人的MRI T1加权像上很容易识别垂体的前叶与后[2],往往在垂体神经部表现为高信号征象。而相关的起源假说则各不相同。Sade研究发现,垂体腺瘤患者MRI增强像上,垂体组织增强比肿瘤组织更明显[3],呈条索状,分布于肿瘤四周[4]。垂体功能低下是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关于垂体腺瘤病人垂体前叶组织的方位与肿瘤组织类型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的MRI特征,检测垂体后叶信号及信号强度比,测量垂体组织的方位,分析其与腺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现汇报如下。

1.病例与方法

1.1病例收集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垂体腺瘤病人,纳入时确保术前以及术后4~6个月有足够的MRI、可用的临床和内分泌学检查资料,手术由同一位主任医生操作,并经病理检验确诊为垂体腺瘤。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术前经行放、化疗以及术后复发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MRI影像测量所得垂体腺瘤的最大高度对检测目标分类,直径1厘米内为微腺瘤,1-4厘米直接属大腺瘤,超出4厘米者则为巨大腺瘤。三者分别有38例、33例、29例。

1.2 研究方法

1.2.1参数设计

所有受试者均以西门子3.0T磁共振机行垂体MRI平扫+增强扫描,头颅线圈,行T1WI轴位和矢状位、T2WI轴位和冠状位以及三维增强等序列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矩阵:320~384×240~252;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层厚与层距分别为1.0mm和2.75mm,无间隔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1.2.2影像学判别与方位确认

增强MRI影像资料显示,肿瘤增强不如垂体明显,取蝶鞍中段冠状位测出14个坐标点,以不规则体重心计算公式测算重心坐标,借以获得垂体组织在坐标系中的方位。根据测算结果将垂体组织位置分为侧方型、上方型及侧上方型。

1.2.3垂体信号测量及肿瘤体积计算

在T1加权像正中矢状层面上,用软件自动生成垂体后叶及桥脑的信号强度数据,以近似台体体积法计算肿瘤体积。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获取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垂体腺瘤患者在MRI 影像资料显示的垂体亮点

所有受试者中,在术前MRI即呈现垂体亮点的有77例,不显示的为23例。垂体柄上、下端的分别为26例和58例。与脑桥信号相对比,垂体亮点呈高信号的为49例,稍高信号为19例,等信号为12例。在术后MRI T1WI上显示垂体亮点的为96例,不显示的为4例。

2.2 影像学显示垂体与垂体腺瘤之间的位置关系

辨析MRI增强像上可辨垂体组织与腺瘤的位置关系发现,零细胞腺瘤比GH型腺瘤更倾向于将垂体推向侧方(P<0.05),GH腺瘤比零细胞腺瘤更倾向于将垂体推向上方<0.05)。

2.3术后垂体组织的变化

根据术后垂体的MRI影像学资料及测算出的垂体组织体积数值,将垂体组织大小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方位的垂体组织术后恢复情况具有差异性(P=0.032)。以术前垂体位于肿瘤侧方者,于术后呈现出较好的恢复情况(P<0.05)。

3.讨论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肿瘤,起源于腺垂体,约占颅内肿瘤的十分之一左右[5]。按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 垂体瘤、侵袭性垂体瘤、垂体癌。其中,垂体大腺瘤在生长过程中,导致垂体的受压、变形、移位,其程度依赖于肿瘤的大小与位置。Zada等通过分析GH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术前MRI,发现GH腺瘤倾向于向鞍下生长,无功能垂体腺瘤倾向于向鞍上扩展生长[6]。Salvatore等研究79例垂体腺瘤的术前MRI,将垂体腺瘤患者正常垂体位置分为三类[7],侧方、上方、侧上方,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术前垂体组织的位置关系,结果没有发现统计学意义[8]。本研究发现不同组织类型的垂体腺瘤患者,术前MRI上垂体组织的位置关系有一定差异:GH型腺瘤患者垂体组织位于上方者较多,而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组织多位于侧方,与Zada等的描述大致相符。

本研究还发现,多数垂体腺瘤术前MRI的影像学资料上均可发现易辨识垂体后叶亮点,且亮点检出率比残余垂体组织检出率更高。而因由与垂体位置关系不同,腺瘤术后垂体组织体积恢复上也有一定差异:垂体位于侧方的,术后体积恢复优于位于上方的。

垂体腺瘤本身可推挤垂体窝内的神经垂体,致神经分泌颗粒的传递障碍,使神经分泌颗粒聚集于垂体柄的下端,在垂体柄下端见到点片状高信号[9],而通过手术解除了肿瘤压迫后,一些术前没有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的病例, 在手术后出现了垂体后叶高信号。这表明了神经垂体传导通路的重新建立和垂体后叶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术前垂体后叶高信号显示者79例,术后垂体后叶高信号显示者94例,也表明术后神经垂体传导通路功有一定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章翔,张剑宁,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4):334-337.

[2]Czernichow P.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J].Neurosurgery, 2004,32(2):251-257.

[3]罗毅,叶远良,等.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特征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研究,2009,17: 113.

[4]蒋红波,代丽梅.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表现.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 753.

[5]晋晖.侵袭性垂体瘤28例MRI诊断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1(6):421-422.

[6]梁琳.MRI对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J].青海医药杂志,2011,14(7):290-291.

[7]陈雷,王晶,等.垂体瘤的 MR 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07-1608.

[8]张延海,孙斌,等.垂体腺瘤的 MRI 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63-4665.

[9] 江波,孟悛非.颅底肿瘤的影像诊断进展[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10:126-127.

论文作者:王曙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MRI检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评估论文_王曙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