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尝试分组活动的实践性研究论文_王瑞霞

生物课尝试分组活动的实践性研究论文_王瑞霞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山东 潍坊 262700)

【摘 要】 活动课教学,就是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形的、合理的设疑、猜想与探究,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这是现代教学发展的目标,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带给我们的新思考,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初中的新课题。

【关键词】 生物;活动;分组;教学;探究;实践;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9-010-02

生物是初中教学中实践性与理论性要求比较强的一门程,也是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必须要学习好的一门课,因此,加强初中生物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性的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倡导通过实验获取生物综合知识的能力。

多年来,我们立足初中生物教学,在省远程研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物课堂分组活动教学实践研究,,既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分组活动性教学带来了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带来了学生能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微课教学的深化,带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究。

一、生物分组活动的教学组织

组织开展生物分组教学活动,我们是以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发展而来的,它最大的特色是活动是主体,活动是关键,活动是纽带,活动是教学的主体环境。最大的组织教育方式是分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讨论与比较。最大的收获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分组体验。做好生物分组活动教学,首要的是分组,这种分组并不简单的分组,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机提炼,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优化,更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我们在进行分组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男女生的比例,三是否有利于组织开展活动式教学,四是不能打破传统的分组体系,注重教育效果,全面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一般是,我们分为六到八个有,每组6-8人。每小组均指定小组长,它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讨论学习,做好笔记,能够具有发言、交流与争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是第一位的。分组的地点在教室内,做到不影响其它课的上课与组织教学。

分组的学习要求。分组的学习要求与新授课是不一致的,特别是是它要求学生要有自学学习的能力,要善于发言,能够争论,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能够提出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质疑、猜想与钻牛角必须做好且做到。同时,对分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做到: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长的领导与组织安排、不能起哄,更不能自由发言,要有序开展讨论,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分组时的学习要求,不能光强调学习,注意对组织纪律的反复要求,保障课堂能够统一组织,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实现目标教学。

分组教学内容要求。分组教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教学内容是有特定要求的,它要求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满足活动教学,像实验骓证、理论探究、问题发现、应用延伸,或者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咸兴趣的部分,并不面面俱到,所有的内容都能组织活动教学,这一点必须明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分组活动的准备。要做好分组教学活动,其生物教师的准备十分重要,一要准备教材,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理解教材;二要做到对网络、计算机的调试与使用准备;三要对分组讨论命题的研究与准备,不做没有准备的教学;四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始终组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倡导学生的自律与学习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新途径,用活的教学思想去统领活动全过程,实现教学管理无缝隙对接。

教案准备。生物分组教学活动是一的个教学的体验与尝试,教案是十分严格的,要从电子教案、教学资源、课件和实物等一并准备,特别是网络的链接、课件的制作、实物的准备等同,要做到体现教学思想,体现教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体现网络与计算机的教学辅助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等。

在教案中,网络、计算机的准备是辅助性的,电子教案或者课件也是辅助性,但虽然是辅助性的,可它的作用巨大,不能有半点闪失,不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 错觉。资源可以利用,但最好是教师自己设计,保障教学资源能够体现创新性,富有探究性,融合多学科的交错学习等。

二、生物分组活动的教学实践

比如,我们组织人教版生物第二单元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中,就充分应用了分组活动教学法,收获很大。

1、我们先进行了备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在学习国家、省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要求,结合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将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组合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挖掘了国家、省市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教室进行了链接,融合了有关细胞,特别是植物细胞的演变、发现、研究与应用的内容,以便教学活动中插入或者链接,作为课堂活动素材的一部分。第二部分,从课本出发,通过计算机电子课件,将主体内容和要讨论、分析的要点一一制作为课件,作为教学的主体部分,准备呈现给学生。第三部分,将总结与讨论、发现的结果,用计算机屏幕准备好,做好结束的小结与课延伸学习的指导。

2、分组的设计。我们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六个小组,指定组长,向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并根据教室的情况进行微课讨论小组编排,做成小组学习的形式,以备教学中做到小组化讨论与发言。

3、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实施。有组织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一是先向学生播放国家、省市资源中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帮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形成主观意识,然后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学习和讨论的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活动中始终贯彻讨论与发言的理念,激励学生人人发言,个个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其见,发表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倡导自由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与总结,随时准备汇报,同时要求学生对已有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学习内容。

4、发言交流。活动束时,组织小组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听,边听边开展提问式讨论,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同时对有质疑、猜想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自由竞争。

5、教师小结。教师通过准备好的课件进行小结,结束活动课,并提出课后思考与继续活动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下课。

活动,言而所知,就是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发现,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目的是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论文作者:王瑞霞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生物课尝试分组活动的实践性研究论文_王瑞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