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用药规律论文_李海娇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用药规律论文_李海娇

(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多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小儿疾病首位。中医药防治肺炎喘嗽疗效确切,但不同医家对肺炎喘嗽的见解和治疗用药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小儿肺炎初期、极期、后期发热,喘憋,咳嗽,痰饮等症的用药体会,包括清肺热药、平喘药、止咳药等方药的运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用药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150-02

1.清肺热药的应用

小儿肺炎,火热内盛,所以临证每见发热,且多数情况下发热很高。因此,解决小儿肺炎发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初期发热:小儿肺炎的初期发热多为中等程度热。体温一般在38~39℃,亦可出现高热,或低热。

此时应注重分清病因,一般风寒引起者,宜用生石膏配伍炙麻黄、桂枝,用大青龙汤加减治之;风热引起者,宜重用金银花、连翘、栀子、生石膏等药;暑湿引起者,宜用香薷配伍金银花、连翘。热重者配伍栀子、生石膏;燥邪引起者,重用桑叶,并配伍生石膏;湿热引起者,宜葛根配黄芩、黄连;心火引发肺热者,宜黄芩与黄连并用;肝火灼肺者,宜用黛蛤散;胃火炎肺者,宜合用升麻、黄连、生地、丹皮等药;脾火炎肺者,宜合用泻黄散;胆火炎肺者,宜合用蒿芩清胆汤;食火炎肺者,宜加用清热导滞之生军;兼有呕吐者,可用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减;热势高出现手足逆冷者,可用四逆散加减治之。

小儿肺炎初期发热,虽多兼见表不解之毛窍症状,但其根本仍以肺热为主。清热必以清肺热为主,然后兼顾其他,才不至于偏颇。清肺热,主要应合用泻白散之桑白皮、地骨皮以及黄芩等药。

极期发热:小儿肺炎之极期发热往往壮热不退,甚至出现超高热。此时应大清肺热,尽快降其热势,应重用生石膏。大部分儿科医师在临床应用时生石膏的剂量往往为炙麻黄的8倍,乃至10倍。

此时肺热盛极,往往还要加重生石膏的剂量。根据清代温病学家余霖在使用“清瘟败毒饮”中,有关生石膏的轻、中、重三种剂量,可适当增加生石膏的剂量。根据余之临床经验,生石膏的儿童剂量,一般以30~50g为宜,一般不超过60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石膏可退十二经之淫热,为治疗小儿肺炎“麻杏石甘汤”的主要药物。因此,此时必须重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退热效果。为了提高退热效果,余还认为,此时还应同时重用黄芩。

2.平喘药的应用

临床症见小儿呼吸急促,喘憋发作,胸高抬肩,摇身撷肚,两胁煽动,鼻翼煽动等症状的,说明小儿肺炎之病势较重,若不及时控制或减缓其喘憋的程度,往往迅速转危生变而危及患儿的生命与健康,此时宜急用平喘药。

平喘药临床一般可分为宣肺平喘与降气平喘两类药物,但二者往往很难截然分开。宣肺平喘药的代表药为炙麻黄、桔梗、细辛,均为小儿肺炎之常用平喘药。

炙麻黄是治疗小儿肺炎病诸多平喘药中使用率最高的药物,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皆以麻黄为主要药物。小儿的常用量一般为3~6g,但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胖瘦及南北地域的差别而决定其具体的用量。一般体质强壮者、年龄大的、体重偏重的、北方地区的,用量可适当偏大;而体质较弱的、年龄小的、瘦小的、南方地区的,用量可适当偏小些。量偏小则疗效不满意,量偏大则易有副作用。因此,临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之。另外,炙麻黄虽然在小儿肺炎各期均可使用,但是,后期阴伤明显时则不宜使用。

细辛具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余常用之,每收良效。尤其对因寒引起的小儿肺炎病之喘,有良好的平喘之功。寒有内外之分,细辛无论对外寒或内寒引起的喘均有效。从目前来看,内伤于饮冷者迅速增加,这主要与冷饮充斥街市,以及冰箱、冰柜的普及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导致细辛使用率的上升。但是细辛在风热引起的小儿肺炎中,或热势很高的情况下,应慎重使用,防其助火。细辛的使用剂量,一般应控制在3g以下,周岁以内的小儿更应酌减。

桔梗具有宣肺平喘之功。若单用于平喘,则效不如炙麻黄、细辛。但桔梗辛平,善治咽喉肿痛,排脓祛痰。因此,热势高时,反而更加适用,正可弥补细辛之缺欠。但因桔梗有致吐的副作用,所以,用量不宜过大。一般应以3~6g为宜,不宜超过10g。

降气平喘药较多,小儿肺炎常用的还有杏仁、前胡、旋覆花、紫菀、苏子、葶苈子等药物。本类药物中杏仁为麻杏石甘汤的主要药物,是降气平喘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

3.止咳药的临床应用

止咳药与平喘药有时很难区分,许多药既有平喘之功,又有止咳之效。例如上文所列的平喘药,往往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止咳之效。但是,在小儿肺炎的临证之时,平喘药与止咳药仍有区别。患儿有时喘急不重,而咳嗽却十分明显,此时应用止咳药方可收效。

小儿肺炎之咳嗽在初期、极期、后期均可见到,故止咳药在小儿肺炎的应用中十分广泛。初期之咳嗽往往与感受外邪有关。一般因风寒所致的,宜在方中加用炙麻黄、杏仁以宣肺止咳;或用金沸草、前胡降气止咳。因风热引起者,用桑叶、菊花、桔梗等药清肺止咳。因暑湿所致者,用淡竹叶、麦门冬、知母等药清暑解热,化湿止咳。因秋燥引起者,用桑叶、苏叶辛润止咳;或用沙参、麦冬、大贝母等药润肺止咳。极期之咳嗽多与痰喘相混淆而出现,而且许多宣肺平喘、降气平喘、化痰平喘之药多同时具有止咳之功效,可不另加用。若咳嗽十分明显者,则可加用枇杷叶降气止咳,加五味子敛肺止咳。

后期之咳嗽多为肺阴受损所致,故育阴清肺止咳之麦门冬、沙参等药十分常用。肺气虚之咳嗽,则可用百合、五味子等;若久咳不止者,当加炙百部等止咳药物。

综上所述,肺主气,朝百脉,临床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应重视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散瘀等方法。李燕宁认为瘀血贯穿于肺炎喘嗽的整个病理演变过程,无论是初、中期,还是恢复期,应酌情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早期配合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亦体现了“即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本研究可为临床辨证施治小儿肺炎喘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岱明.小儿肺炎———21世纪仍是一大威胁[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4):215-217.

[2]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54-257.\

论文作者:李海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用药规律论文_李海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