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论文_杨中原1 吴嘉平1,许俊红1,尹月1 石学敏2

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论文_杨中原1 吴嘉平1,许俊红1,尹月1 石学敏2

1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市 150050

摘要:临床上针灸治疗癫痫的效果十分显著,相关的实验研究也比较多,取得成效也十分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针灸对细胞因子、脑电活动及脑神经细胞等方面均有影响。现如今,在研究针灸治疗癫痫的机制上,主要的研究方式是动物实验,其选穴较局限,现阶段选穴频率较高、研究较集中的为百会、大椎的选穴,突破性的穴位观察、辩证选穴、随症加减的整体调节作用的研究严重欠缺。所以,应对统一的中医辩证分型标准进行制定,通过循证医学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科技研究设计,以便深入研究本病,这也是提升研究可靠性、科学性的基础。

关键词:针灸治疗;癫痫;作用机理

前言:癫痫是脑部疾病常见并发症,具体的说属于慢性病,是以一组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短暂、突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病。脑损害会随着癫痫的反复发作而加重,也会使患者的羞辱感时常出现,这对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因为新型抗痫药价格比较高、传统抗痫西药的副作用明显,而针灸治疗具有方便、简捷、价廉、实验等特征,其临床价值非常高,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比较关注针灸治疗。许多中医学者在治疗癫痫时,采用了针灸治疗法,其临川效果较为明显,部分学者还从实验研究方面,对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其主要内容如下:

1影响脑电活动方面的研究

由于引发癫痫的病因复杂,机理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其细胞水平的一个基本特点却是大量神经元反复发作的异常同步放电。癫痫的发病期都存在脑电图的改变,所以在癫痫的诊断、引导用药及预后评估方面,脑电图的作用不容小觑。

针对电针耳甲抑制癫痫大鼠的效应与机制,何伟等进行了探讨。探讨结果证明,在改善癫痫大鼠方面,电针耳甲、大椎穴的效果都十分显著,同时与电针大椎穴的效果相比,电针耳甲略胜一筹;在预防癫痫发作方面,电针耳甲预处理的作用十分显著,电针耳甲预处理的作用机制不同于VNS(迷走神经刺激疗法),而可能关系到刺激了迷走神经耳支。

王津存等通过脑立体定位方式,在大鼠脑部双侧额叶皮质、杏仁核及海马处埋入电极,对电针刺激百会穴影响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的行为与脑电活动的程度进行观察。实践证明电针穴刺激干预在致痫大鼠与癫痫发病关系紧密部位的放电次数明显受到抑制的同时,也诱导致痫大鼠慢性期自发反复发病次数明显受到抑制,特别是杏仁核十分明显;因为电针穴位刺激后明显抑制多个脑区放电,进而预测出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电生理机制关联着可能存在的穴位-神经传入解剖方式。

又因两侧枕大神经及三叉神经的重叠支配区域被认为是百会穴,而认为电针刺激致痫大鼠百会穴出现的脑电及行为学改变与电针刺激出现的神经冲动传入脑干三叉神经感觉核后,通过网状结构投射到脑内各个区域,进而出现由针灸启动的抑痫信号相关,这种抑痫信号对中枢神经系统已构成的异常放电的偏差行为进行清楚纠正,进而对致痫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脑电图进行了改善。

2影响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

对于癫痫的发作过程,神经免疫调节网络失衡对其进行了参与。而免疫调节因子可以对特定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调节,进而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LI-PC癫痫大鼠模型,张丽芳等对其进行了建立,并通过该模型对癫痫大鼠海马NF-B的表达变化与影响NF-B的表达的针刺督脉穴位进行了观察。实践研究表明癫痫发病后NF-B被激活,然后转移到细胞核内,显然NF-B的表达增加,而针刺督脉穴位能对癫痫大鼠海马NF-B的表达进行明显抑制,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促使刺激冲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对NF-B的表达进行适当抑制,将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对细胞过度凋亡进行抑制,对神经元兴奋性进行降低,进而促使抗痫目标得以实现。

3影响脑神经细胞方面的研究

癫痫发作的病理结果以及进一步造成癫痫反复发作的关键因素均是海马神经元损伤,因此采取措施减轻癫痫发作后的神经元损伤,抑制癫痫发作、防治癫痫蔓延都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戊四唑诱发大鼠癫痫模型,杨帆等对其进行了建立,同时给予戊四唑诱发大鼠癫痫模型针刺治疗,对癫痫大鼠海马区病理改变状况进行了观察,同时对针刺保护大鼠癫痫发作继发脑神经元损伤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及探讨了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针刺保护大鼠癫痫发作继发脑神经元损伤的作用的关系。实践证明,针刺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减轻现状显著,表明在保护大鼠癫痫发作继发脑神经元损伤作用上,针刺的保护作用显著;此外,LY294002能部分阻断针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一种可以对PI3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进行阻断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证明PI3K/AKT通路与针刺保护癫痫继发脑损伤的作用具有潜在的关联性。

结束语:

综合上面所描述的,在研究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面取得的成果十分显著,其机理主要与保护脑神经细胞、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改善脑电活动等作用方式相关。然而,癫痫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并且复杂,单一对象的探讨对针灸抗癫痫的作用机制很难详细说明,导致一样方式的作用途径各执一词。现如今,在研究针灸治疗癫痫的机制上,主要的研究方式是动物实验,其选穴较局限,现阶段选穴频率较高、研究较集中的为百会、大椎的选穴,突破性的穴位观察、辩证选穴、随症加减的整体调节作用的研究严重欠缺。所以,应对统一的中医辩证分型标准进行制定,通过循证医学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科技研究设计,以便深入研究本病,这也是提升研究可靠性、科学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宇丹,刘毅.癫痫中医辨证论治及针药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7):2007-2010.

[2]陈杰奎.针刺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4:6.

[3]杨雪捷,吴新贵,戴旖,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穴联合针灸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596-600.

[4]金泽,曹晓婷,王春英,等.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氨基酸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2):218-222.

[5]赵日霞.针灸对躁狂模型大鼠海马GLU/GABA兴奋/抑制调节系统作用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6.

[6]牛志尊.癫痫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杨中原1 吴嘉平1,许俊红1,尹月1 石学敏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论文_杨中原1 吴嘉平1,许俊红1,尹月1 石学敏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