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文明的控制_精神文明论文

论精神文明的控制_精神文明论文

简论精神文明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要有秩序地生活,就必须要用各种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实行社会控制。而如何进行社会控制,通过何种方式进行社会控制,中外社会学界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将社会控制分为伦理控制和政治控制两类,我国较流行的是将社会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两种方式。郑杭生教授认为社会控制有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本文所论及的精神文明控制与软控制、文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一致性。

一、精神文明控制的基本手段及作用机制

精神文明控制是观念性的社会控制形式,是一种精神意识对行为主体的各类行为加以限制和管束的社会控制形式。它以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信仰信念、价值观念、社会评价等手段,从主体观念的角度引导、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符合社会规范。

1.社会习俗 习俗是不同民族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在长期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过程中自然形成,历代相传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无论什么人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他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它,社会也常以是否合乎社会习俗来评价人的行为。所谓“习俗移人,贤者难免”就说明了习俗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控制作用。恩格斯曾指出,民族内部发生了纠纷和争端,“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2—93页)。 这表明恩格斯在很早以前就清楚地看到了习俗的社会控制功能。

习俗的社会控制功能是通过人们的文化传统习惯实现的,它的社会控制功能存在于民心之中,黄遵宪说:“人性者何,习惯也”,正因为习俗与人性、习惯、情理、民心有直接关系,故我们把习俗控制纳入了精神文明控制的范围。在分析习俗的社会控制功能时需指出的是,任何一个社会的习俗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历史流传下来的许多习惯体现了良好的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习俗由于其稳固性的特点,导致其具有保守性的一面。正因为习俗的两重性,导致了其控制功能也具有两面性:即积极性、促进性、保护性与消极性、阻碍性、破坏性。今天,我们研究习俗的社会控制功能,要全面客观地对待传统习俗,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和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稳定为标准,批判那些不合时代要求,有碍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陈规陋习,提倡移风易俗,提倡和培养优良的习俗,引导人们朝着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发展。

2.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由习俗发展而来的人们自觉地用来控制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它往往是在外部社会舆论和教育灌输的协助下,对人们的行为实行约束的。早在二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导之以德”的主张,认为用道德教化来实行统治,其作用比行政和刑法惩罚作用还要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七教”、“一道德”反映出国家依靠社会强制力对道德控制的外在强化;而“每日三省吾身”,“存天理,灭人欲”则反映出国家依靠个体自制力对道德约束的内在强化。资产阶级也十分重视道德控制,它所宣扬的利己主义等待人处世之道,对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道德控制相对于习俗控制而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习俗的范围较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可以有一定的自由余地,而道德则不同了。道德是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正当与偏差、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等进行评判的标准,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就会受到社会的赞扬,心情舒畅,工作的积极性就会随之提高,反之,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道德法庭”的“审判”,在思想上就会受到良心的责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并以此为尺度来衡量人们的言行,规范不同行业从业人员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内化成为人们的活动习惯,从而使社会道德在社会控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信仰信念 这是两种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精神力量。信仰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宗教的信服、敬仰和尊崇。信仰是人们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有了信仰,人们就有了精神的寄托,就有了行动的指南。信仰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两类。非科学信仰是建立在对于客观规律错误认识基础上的,如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一经形成,人们就会受到这种盲目力量的支配,并能使信仰者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正因为宗教信仰有其很强的控制功能,所以,历史上一些国家出现过政教合一的现象,利用宗教来维护其统治。由于宗教是一种非理性的异己力量,它指引的方向是错误的或消极的,因而是不可取的,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控制力量,对其不能采取强制办法去禁止它,只能是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通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逐渐消除宗教得以存在的根源,逐步弱化其控制力。科学信仰是建立在对于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信仰,它具有客观依据,可以经受住客观实践的检验,因而能给人以正确的方向,对人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教育人们坚信邓小平理论,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分清是非,廓清迷雾,顺应时代的要求,开拓进取。

信念是人们所遵循的与理想相联系的生活准则,是人们评价自己行为是非善恶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动机,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综合、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不同的信念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即信念为人们的行为方向、路线、方式提供了原则和规范,信念坚定者,可促使自己百折不挠地去履行其责任和义务。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也不是主观自生的东西,信念的正确与否,也不是由主观感觉决定,而是看其是否与客观规律相符合,正确而坚定的信念,只有在科学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社会实践过程,才能逐步地形成,这表明要使信念控制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人们正确的信念,确立正确的评价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二、精神文明控制的特点

精神文明控制总的说是通过人们的心理、观念等规范其行为的社会控制形式,与法律、纪律、政权、制度等控制形式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广泛性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社会行为也各不相同,无论何种社会行为都得遵从其一定的行为规范。显然,仅仅依靠法律、政权等强制性的手段还不够,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到,精神文明控制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它是各类强制性手段的必要的补充。

2.自觉性 法律、政权、纪律等手段都有一定的强制力,如果你的行为超越了这种控制,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而精神文明控制则是非强制性的,即使你违背了这种控制,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精神文明控制主要是通过精神文明的内化,形成人们的自觉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任何一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其言行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无不受到该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违背精神文明控制的行为虽说不能对其处以刑罚,但也会使越轨者受到思想、精神的压力和良心的谴责。

3.伸缩性 一般来说,精神文明控制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人们接受与否以及接受程度均有弹性。因为不同素质的人由于自身的经历和知识结构不同、价值观不同,对精神文明的价值判断也会不尽相同,因此而受控制的程度也就有其区别。如,大家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而现实生活中,对待宗教有些人非常虔诚的信仰,有些人则不屑一顾,认为宗教信仰是无知的荒唐可笑的。宗教对虔诚的信徒有很强的控制力,而对不屑一顾者则毫无控制力可言,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相反的行为。

4.持久性 或称之为深人性。由于精神文明控制是观念性控制,是内化了的行为规范,所以它对人的行为规范要深入得多,观念一经形成,再要改变就需要一个过程,加之观念本身又具有其一定的历史延续性,这样,精神文明控制较之纪律规范、法律规范及其他纯行为规范影响要久远得多。

三、精神文明控制的保障机制

精神文明控制的方式和特点决定它不可能依靠强制性的组织力量来作为保障,作为一种观念控制,只能通过主观精神的外部灌输和引导来加以保证,从精神文明控制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看,对精神文明发挥着内在教化影响的并具有保障作用的力量主要有教育、大众传播媒介、家庭和社区等。

1.教育 这里的教育是广义的,它不仅包含了各类学校的正规化教育,同时还包括业余教育以及社会成员从社会文化中受到的教育。教育一般通过下述途径实现教化功能:一是直接的道德教育。教育不仅交给人们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人们懂得了一些社会规范,使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一定的信仰或信念,树立一定的理想;二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道德修养、信念等客观地对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见,通过上述两种途径,使习俗、道德、信仰、信念得到批判、继承和发展,从而使精神文明的控制力得以延续,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教育,习俗、道德、信仰信念等就会中断,精神文明控制也就会由此而中止。

现阶段,我国要加强精神文明控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从教育入手,必须要以各种教育阵地、具体活动为载体,强化精神文明的控制力度,如要充分发挥各类学习阵地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等。

2.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的沟通和观念交流工具,是人们摄取知识、文化、观念的重要途径。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理想信仰、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丹尼尔·杰切特罗姆在《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中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个人找到符合社会身份的法则,并遵从此法则,在自由中发展,即为合乎道德的生活”。大众传播媒介对精神文明控制作用的发挥具有很强的保障功能:首先,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报道新闻,同时也解释新闻,尤其常常从道德角度评判是非,这就使受众在接受新闻的同时,接受其对新闻的道德评判,从而影响受众的道德价值观,达到精神文明控制的目的;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和倡导一定的社会风尚、理想信念,从而树立新的社会风尚,达到规范人们行为之目的;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形成广泛的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腐败行为、渎职行为、滥用权力的行为以及伤风败俗、违背道德良心、缺乏理想信念的思想行为等予以揭露和曝光,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其行为者轻者陷入困境,重者身败名裂,以此增强人们的行为判断能力,强化人们的自控制力,从而达到精神文明控制之目的。

3.家庭和社区 家庭和社区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它们与精神文明的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从出生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始终都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是不可分的,也与其所生活的社区是分不开的。家庭和社区对精神文明控制作用得以发挥的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和社区规范着其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将社会道德传输给每一个成员,促使其行为合乎社会要求;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道德本身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有机部分,社会道德是家庭和社区道德的总和,家庭和社区道德的控制和稳定决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基本态势。

当前,我国要想充分发挥精神文明的控制作用,必须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建设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而其中的重点就是加强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开花结果,天津和平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充分表现出家庭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保持良好社会秩序,促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

从上述可知,教育、大众传播、家庭和社区对精神文明控制的保障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控制功能,我们应该在其保障机制上下一番功夫,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学校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注意研究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注重对学生乃至广大公民道德观念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加强对个人道德行为自我约束的教育,重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道德导向”功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凝聚人民,振奋精神,激励斗志,有秩序进行建设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加强家庭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组织健康有益的社区活动,激发其成员的道德意识,约束其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确保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和支持。

四、精神文明控制的地位

精神文明控制全面体现了精神文明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机制。精神文明控制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确保社会健康运行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给行为主体施以理想、道德、信仰信念方面的影响,从而提高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指导人们的行为与社会规范、时代要求相一致;精神文明控制能有效地培养人的主观自觉性,使之形成一种内在信念,从而产生自控力来规范其行为;精神文明控制为制度控制、组织控制提供了基础,如果整个社会风气不正、道德沦丧、信仰危机,法纪、制度控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甚至会流于一纸空文。若精神文明控制力度较强,与制度控制、组织控制配合得当,制度控制和组织控制就会有良好的环境,其控制的力度、范围就会更大、更广,效果也更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精神文明控制不是万能的,如缺乏强制性,因它更多的是依靠个体的自制力来实现的,从而就导致其控制约束过程缓慢,约束范围模糊,约束作用有限。故而不能片面强调精神文明控制。片面强调精神文明控制而忽视制度控制、组织控制的作用,在我国历史上有其深刻教训,如我国封建社会时就提倡“德治天下”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结果很难达到社会全面控制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在一定时期内,偏重追求制度控制和组织控制,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及其它规章制度,而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更谈不上运用精神文明进行社会控制,其结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失控,教训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极为深刻的。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虽说精神文明控制的地位不可替代,但也不能无限地拔高,要想真正有效地控制好、管理好我们的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正常有序地向着我们的既定目标运行,就必须把精神文明控制与制度控制、组织控制结合起来,将它们看作是一个有机系统,使其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确保各种控制方式的积极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提高国家政府驾驭社会的能力,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标签:;  ;  ;  ;  ;  ;  ;  

论精神文明的控制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