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保定文体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为例论文_蒋桂林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保定文体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为例论文_蒋桂林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92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市民出行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旧有的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了。因此,设计者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秉承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求设计出更加适应现代发展的市政道路工程。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

保定文体科技产业园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化、体育为特色的新城,代表了未来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向。随着现代城市社会生产、生活、科技、教育与文体活动迅速发展和市民收入的增加,保定城市交通负荷日益加重,交通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本文探讨了保定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保定市工程项目概况

1.1北跨:拓展空间,打造中国电谷

1.2南进:融合清苑,共建汽车产业园

1.3东拓:依托高铁车站,战略空间蓄势待发,打造新兴功能区

1.4西优:鼓励清洁生产,吸纳体育产业和绿色产业

1.5中提:突出历史文化,提升现代文化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2.1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体育场馆为核心,空间过于分散,缺乏要素聚势,不利于新城中心环境的塑造。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558.6公顷,基地地势平坦,现状除了少量居民点用地之外,基本为农业用地。基地东北角为变电站一处,高压走廊较密集。

2.2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有的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是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有些城市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早出政绩,追求城市的道路建设速度,完全忽视质量的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1]。

2.3道路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2]。

2.4城市道路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地上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3]。

2.5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忽视了我国的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机动车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依然没有变化。在九十年代,为了满足机动车辆的增长,大幅度的压缩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许多主干道路,相隔700-800m,甚至是1000m都没有一个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致使行人们过街不方便,随意的穿梭在大街上,闯红灯的现象很普遍。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高。

3.城市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保定是我国体育之乡,是世界冠军的摇篮。保定文体科技产业园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化、体育为特色的新城,代表了未来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3.1从规划布局着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七一大街与西环二路是新城十字发展骨架,两条发展轴交汇处是新城的主要视觉焦点,通过服务功能与体育功能的有机聚合,构筑新城的发展核心和标志性门户节点。

为了适应公共服务区的主要人流汇集,建议设置一个以人为本的步行环境。七一西路、西二环交叉口采用局部立交方式,减少过境车辆干扰;在交叉口设置环形门户广场,为集中商业和体育运动综合馆的人流疏散提供缓冲空间;同时,我们有意识设置一条弧形的半环绿带环绕核心区,将西湖公园的绿化肌理和生态系统引入城区,并与城区其它绿化系统相互贯通,环形绿带中设置健康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并向外延伸进入各个板块的核心,利用林荫步道串联公共服务设施、绿带等开放空间,为文体新城带来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让绿道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有机部分和居民日常休闲、活动开展的理想之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创造高效公共交通组织

一个高效的交通网络对于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来说是至关重要,公共交通组织是创造一个高效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创造一个高效的交通系统。提供所有区域至中心的服务和连接,改善公共汽车条件,减少环境污染,开发环线公交系统,提高区域可达性,为市中心及周边区域服务,服务半径控制在400-600米之间,复合线路结合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等级设置。

3.3完善绿地系统

梳理景观体系,提升环境品质,城市公园与绿化走廊相互结合,水系与绿地相互环绕,构筑网络状的生态肌理,形成蓝绿交织、有机聚合的生态关系,绿地系统延伸到新城的每一个角落。在我们的设想中,公共绿地系统与体育系统融合、与居民的休闲健身活动相互结合、与城市开放空间相结合,为城市各种活动提供交流平台,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规划的半月环绿带与西湖公园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的标识空间,将形成文体新城最具魅力场所和城市门户景观,体现城区中心与自然、人文相契合的环境氛围。

3.4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创造一个具有体育文化、体育价值的新城,打破传统布局模式,把体育休闲活动分散到社区各个角落,形成若干激活点与亮点项目,以公共服务、健康休闲、文化活动为主体,居住,教育、社区服务为配套的一个多层次复合功能的生态型都市新区。

倡导TOD的发展模式,沿主要站点、学校和体育公园地区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带动新区整体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七一西路作为联系新城与保定中心城区的重要轴线,具有联动东西的发展优势,公共服务设施沿主干道七一西路两侧展开,同时沿七一西路两侧设置辅路,减少街区内部交通对七一西路的干扰。社区邻里中心学校,满足服务半径要求。

3.5社区服务中心人性化分布

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文化站宜靠近中心绿地,居民委员会300-700/户设置一处,农贸市场服务半径,居住区不宜大于500米,居住小区不宜大于300米。

4. 保定城市道路设计开发策略

4.1公共设施引导

新区形成配套设施导向性开发模式,主要建设教育、文化、体育医疗设施等开发,聚集人气,形成完善配套的新城。

4.2核心项目引导

以主要体育场馆为引爆点,带动文体科技产业园土地有效开发。

4.3生态环境引导

发挥基地资源优势,塑造环形体育公园带,引导周边开发,提升地区生活品质和人居环境。

5. 保定城市道路设计分期建设时序安排

根据保定文体科技产业园发展实际,本着核心引领、滚动开发、逐步推进的原则,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以体育中心为启动点,轴向推进,沿七一路从内到外逐渐推进。

5.1一期建设

主要结合体育中心的建设展开,集中建设区域特色体育设施,如综合体育竞技馆、篮球馆、酒店,部分文体设施,集聚人气,改善投资环境。

5.2二期建设

主要包括办公服务板块和带体育公园的开发与建成有效衔接。

5.3三期建设

主要包括沿体育公园周边的景观住宅板块,形成文体科技产业园建设的完整格局。

结束语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城市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基础,与城市功能布局相结合,建立以人文本的交通体系。同时,需要合理利用周边环境与资源,因地制宜,为地区开发建设提供持续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组织方式,展现城市特色,为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旭。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

[2]余以文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探讨[期刊论文]-广东科技2010,19(4)

[3]王海龙.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科技传播.2010,(13).

作者简介:蒋桂林,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邮箱:jgl2010@163.com

论文作者:蒋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保定文体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为例论文_蒋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