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贸易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论文

农业贸易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论文

会议综述

农业贸易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

秦天放 邢晓荣 马建蕾 柳苏芸 陈宁陆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北京 100125)

2018年10月24日,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联合举办的2018年农业贸易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届会议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就“农产品市场和多边贸易体系”“农业政策和全球粮食安全”“农产品系统和市场的动态:政策框架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和“科技创新对农业部门的影响”4个子专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会议主要观点汇总如下。

1 农产品市场与多边贸易体制

1 .1 关于全球农产品市场

OECD农业与食品贸易市场司司长Brooks指出,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自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近年来非洲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原油价格变化、病虫害频发、生物燃料、技术变革、消费观念转变等因素,使得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农产品需求变化较为缓慢,但对乳制品需求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过去10年中国畜产品等蛋白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是国际农产品市场活跃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见下一个10年中国的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都趋于集中,如巴西和美国的大豆出口占全球大豆出口的70%以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农业政策的支持保护程度将趋于提高。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徐宏源副主任指出,中国通过严格遵守入世承诺、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谈判和实施优惠关税等不断开放农产品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之一,农产品市场高度开放带动中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开放市场,但在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应对部分农产品进口增长过快、生产成本上涨等挑战。

压力传感器。由于表压传感器更通用且比绝压传感器容易标定,在压力高于0.15MPa时,推荐选用表压传感器;当压力低于0.15MPa,推荐选用绝压传感器[2]。

1 .2 关于南美洲农业生产形势与未来发展方向

阿根廷经济学家Marcelo Elizondo指出,近年来南美国家包括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生产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全球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特别是阿根廷和巴西,其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增长十分迅速。这些增长主要是由土地、资本等投入推动的,但最重要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带来了农业和食品方面投资的增加,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知识产权和现代管理方式等方面。南美洲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重要的食品供应商之一,农产品加工增幅达到40%以上。此外,南美洲国家还将通过提高机械化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是在长江流域建立水域与陆域类型统筹布局的自然保护地。以水生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地为例,长江干流和湿地区域已建立了大量的保护地,湿地类型的保护地空缺不多。目前主要问题是这些自然保护区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并由不同系统管理,互相不协调,投入、建设和管理水平差异大。特别是这些保护地没有与陆域保护地的布局统筹。

1 .3 关于多边贸易谈判和WTO改革

为适应技术创新与农业发展结合日益密切的新形势,本次会议设置了专门环节讨论技术创新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数据创新更好地应用于农业农村。

2 农业政策与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2 .1 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同济大学程国强教授指出,OECD积极倡导各国农业政策向市场导向的直接补贴转型,但中国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在大国小农的体制下,中国要保障粮食安全非常困难。近年来中国农业补贴出现增长,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须之举。中国在农产品价格政策改革方面做出了努力,包括2014年实行新疆棉花和东北大豆目标价格改革,2015年降低玉米临储价格,2016年对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2016年开始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中国农产品价格政策市场化改革目标已经清晰,但在实施能力上存在困难。例如,2014年取消大豆临时收储政策之后,大豆价格不足以弥补成本,产量出现下降。推进农业政策由黄箱政策转为绿箱政策需要时间和耐心。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坚持价补分离,增强政策弹性。坚持稳中有进,逐步予以完善。

2 .2 关于生物乙醇发展对贸易和市场的影响

ICTSD高级农业项目经理Jonathan Hepburn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SDG2)是要“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17个系列目标之一。贸易本身不是目标,是实现SDG2的措施。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纠正和防止全球农产品市场贸易限制和扭曲、确保粮食市场正常运行、防止食物价格极端波动也属于SDG2的范畴。边境措施、国内支持措施等市场和贸易政策均会影响SDG2的实现。各国政府应着力促进多边主义的复兴,在WTO、G2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边机制下共同努力,以求在贸易和SDG2方面取得进步。目前,各国都同意将农产品出口补贴纳入监测,这对于实现贸易领域SDG2非常重要,今后要将更多的政策措施纳入监测。

OECD经济学家Silvia和Shingo Kimura针对近年中国粮食政策改革,从经济和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粮食政策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中国粮食政策改革从国内价格支持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目标价格支付、生物燃料政策和缩小粮食公共储备规模;从生产资料的补贴来看,主要有跨商品的地区补贴。同时还包括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关税配额率。

2 .3 关于全球农业支持变化趋势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贸易救济处张军平处长介绍了中国农业贸易救济的法律框架与实践。中国农业贸易救济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七、八、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主要行政执法机构是商务部,农业农村部是农业贸易救济法定协助参与部门;决策机构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执行机构是海关总署。判定农产品是否需要救济是看进口数量增长与造成损害之间有无直接关系。中国农业贸易救济主要案例包括对欧盟马铃薯淀粉反倾销(2007年2月6日)、对美国白羽肉鸡反倾销(2009年9月27日)、对美国白羽肉鸡反补贴(2009年9月27日)、对欧盟马铃薯淀粉反补贴(2010年8月30日)、对美国干玉米酒糟反倾销(2016年1月12日)、对美国干玉米酒糟反补贴(2016年1月12日)、对进口食糖保障措施(2017年5月22日)、对美国高粱反倾销调查(2018年2月4日)和对美国高粱反补贴调查(2018年2月4日)。

2 .4 关于贸易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

FAO贸易与市场司副司长Josef Schmidhuber基于Aglink-Cosimo中期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生物燃料政策改革对美国和中国的影响。情景1是到2020年美国汽油中的乙醇含量增至15%(E15)。预测结果显示,美国乙醇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在初期均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需求量将高于供给量,出现供给缺口。在此情况下,对用于生物乙醇的玉米需求将增加,从而减少玉米在出口和饲料需求方面的用量。由于需要更多的土地种植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将减少。中国乙醇供给也将出现缺口,乙醇价格将提升30%,玉米市场价格也将相应上涨。中国大豆种植受到的影响十分微小。情景2较情景1增加了中国生物燃料缺口全部从美国进口的假设条件。在此情况下,美国将增加乙醇产量,并需要进口100亿L乙醇来维持国内需求和出口;美国玉米出口数量将大幅减少;中国进口量将是现在全球贸易量的两倍,但并不会显著影响中国国内农业产业。

3 中国农业政策改革

3 .1 关于中国农业政策改革的可能影响

(2)会议报道,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跳出会议报道会议。要善于提炼会议的中心思想、突出报道会议的新闻点,淡化会议程序报道。同时,多运用相关资料,增强新闻的信息量。

基于PEM模型和Aglink-Cosimo中期预测,Shingo Kimura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即使当前粮食改革进一步扩大至大米和小麦,中国仍可以在小麦和玉米上保持85%以上的自给率,大米自给率可以达到95%;二是中国粮食进口增加将会对国际粮价产生影响,其中小麦和大米价格将提升5%,但中国仍然可以依赖国际市场;三是如果中国在粮食政策改革中降低粮食储备水平,对市场暂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四是如果中国将区域补贴与产量补贴结合起来,将能够保持90%以上的自给率,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并减少化肥使用;五是与产量挂钩的补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收入并减少化肥使用。

3 .2 关于中国农产品价格政策改革

FAO高级经济学家Georgios Mermigkas指出,气候变化会导致平均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病虫害增加等。由于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高纬度地区,而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多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影响是负面的。据FAO模拟,受气候变化影响,非洲大部、中东、南亚和东南亚农业生产将下降。西非、印度2050年农业生产将分别比基准线下降2.9%、2.6%,加拿大、俄罗斯将分别增长2.5%、0.9%。各国贸易地位将发生变化,西非、北非的净进口国家农产品净进口将增长2.6%和7.7%,而传统净出口国加拿大的净出口额将增长21.9%。气候变化对各地区不同的影响将增强贸易在气候适应及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通过贸易将农业资源引向经济效率高、碳排放效率高(生产单位食物伴随的排放更低)的地区配置,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多边贸易规则并无根本性矛盾,各方应在巴黎协定和WTO协定的结合点展开讨论,强化二者相互支持。

3 .3 关于中国农业贸易救济

OECD经济学家Silvia指出,近年来OECD成员农业生产者支持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下降,由1995年的31.04%下降至2017年的17.82%,而同期新兴经济体(中国、巴西、哥伦比亚、南非等10国)由3.51%上升至12.11%,二者逐渐趋近。但各国间支持水平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冰岛、瑞士、挪威生产者支持占农民收入比重的60%左右,韩国为53.55%,日本为49.20,中国约为14.03%。从支持方式看,价格支持、基于产出的补贴以及对投入品的补贴在支持总量中占绝大多数。从补贴范围看,补贴集中在大米、棉花、食糖、牛奶、小麦、油菜籽、玉米等少数产品上,且主要采用价格支持的方式。从是否与环保措施挂钩看,与特定生产操作规范相挂钩的补贴开始在新兴经济体中出现,如中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补贴,2015—2017年此类补贴平均在农民收入中占0.16%。从补贴与市场的关系看,补贴对价格的扭曲程度总体下降,但在某些国家国内与国际价格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与消费者的关系看,除乌克兰、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外,绝大部分国家均通过农业价格政策对消费者隐性征税,从而实现对农业的补贴。

4 技术创新与农业发展

ICTSD高级农业项目经理Jonathan Hepburn指出,基于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WTO多边谈判中要重点考虑国内支持、以粮食安全为目的的公共储备、市场准入、特殊保障机制、出口竞争、出口限制和棉花等7个议题。在当前国际社会缺乏信任的背景下,推进谈判的进程面临较大阻力。徐宏源副主任指出,未来多边农业贸易谈判应该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如何继续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继续增长;二是如何推动成员基于国际规则互惠互利地开放市场;三是如何在推进开放的同时解决发展中成员在粮食安全上的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田维明教授认为,在当前国际合作意愿减退的情况下,WTO多边谈判包括农业谈判要取得进展十分困难。很多国家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中国要考虑通过推进自身政策及制度改革来推动WTO的改革,除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外,还需要在规范农业支持政策和储备制度方面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措施。

4 .1 区块链技术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FAO专家Mischa Tripoli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市场,将会通过减少交易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时效,提高产业链信息透明度和交易所可追溯性,提升交易安全性等方式,促进全球农产品贸易发展。

在计量模型 (2)中,OFDIit为决策变量,如果企业i在t年度存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则记为1,不存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则记为0。β0为常数项;Finance代表衡量融资约束程度的综合性指标;Control包括了所有控制变量。Dummies涵盖了行业、地区、年份3个虚拟变量,控制东、中、西部地区因素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ε是误差项。鉴于融资约束与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之间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t-1表示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4 .2 信息通讯技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成果和实践经验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王小兵主任指出,中国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高水平乡村振兴的技术保障,以大数据为主的全产业链数字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规模效益,有助于克服中国农业经营分散、规模小的弱点。在大力开展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农村以实现规模效益,同时将偏远农业与全球大市场便捷相连。农村电子商务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途径。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包括面向农村的技术、市场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打造网上农业农村部,保证中央政策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保障了政策传达便捷透明。三是农业物联网建设成效显著。

4 .3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关注

OECD经济学家Shingo Kimura认为,数字技术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OECD在研究数据技术运用于农村的同时,将着眼于数据技术应用存在的机会和挑战,如技术运用的潜在障碍等,下一步将探讨数字技术支持农业和食品全球价值链的方式,特别是在市场准入和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应用。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研发的导向性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应加强研发机构间的协调,避免重复性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更加透明的生物安全监管;强化私营部门在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作用,减少限制,促进公共研发机构与私营机构的合作。农民能力建设非常重要,政府应建立专门培训机制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好的培训,增加其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其技术能力,这对中国非常重要。

传统工艺可鉴定香气物质峰面积占总峰的79.34%,其中醇类34.30%(23种),醛类8.46%(22种),酯类14.72%(13种),酮类2.39%(9种),酸类0.93%(5种),碳氢类化合物17.08%(44种),其他类型物质1.46%(7种)。新工艺可鉴定香气物质峰面积占总峰的85.05%,其中醇类58.61%(28种),醛类5.91%(21种),酯类14.72%(13种),酮类1.24%(6种),酸类1.46%(7种),碳氢类化合物14.71%(43种),其他类型物质0.54%(7种)。

(责任编辑 肖时花)

标签:;  ;  ;  ;  ;  ;  ;  ;  ;  

农业贸易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