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何权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消化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 探究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患慢性肝衰竭阴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中医症候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陈术附汤加味;慢性肝衰竭;阴黄

肝脏做人体合成、解毒、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的主要脏器,一旦肝脏功能障碍或失代偿会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临床症状为主的肝脏疾病。肝衰竭因发病迅速、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相关研究[1]认为中西医结合可使慢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降低,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认为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寒”与“虚”病机逐渐受到重视,其中“阴黄”类型尤为突出。明朝医家程钟玲在《医学心悟》中对“阴黄”治疗提出采用茵陈术附汤治疗。本研究现拟定对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慢性肝衰竭阴黄患者给予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患慢性肝衰竭阴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研究组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在46~72岁,平均年龄为(64.05±16.95)岁,病程在8~16年,平均病程为(12.95±5.62)年;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为(64.82±12.98)岁,病程在5~15年,平均病程为(13.58±6.98)年。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以及促进肝细胞生长等治疗,并进行防治并发症,如肝性脑病、出血、感染以及肝肾综合征等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陈术附汤治疗,方剂组成,茵陈30g、白术15g、炮附子(先煎)10g、干姜10g、炙甘草10g。根据各类症状加减药方,如脾虚可添加黄芪、山药、党参、;阴虚可添加枸杞、沙参;出现热象可添加郁金、大黄;血瘀可添加赤芍;纳差可添加鸡内金;脾虚湿盛可添加茯苓、猪苓;腹胀可添加枳实、厚朴。水煎300ml,分早晚服用,连续治疗3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中医症候评分[2]:对所有患者治疗前至治疗结束后1周各进行一次评分,主要针对患者腹部不适以及腹胀、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进行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评分。如无症状为0分、轻微不影响生活工作为1分、症状明显,存在影响生活工作为2分,症状严重,无法生活和工作需要休息为3分。发作频率评分,患者无发作为0分、偶尔发作一周内仅1次为1分、一周内2~4次为2分、一周内5~6次为3分。一周内每天发作为4分。症候评分将严重程度和频率相加最终得分,最高为7分。②临床疗效:治愈:患者中医症候评分为0~2分,精神状态良好,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在3~5分,精神状态良好,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无效: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在6~7分,精神状态和临床表现均未改变,甚至加重。总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8.0软件计算两组数据,采用“X2”检验、t检验,用“%”为计数资料、“ ±S”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P值<0.05,证明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评分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将慢性肝衰竭归纳为“黄疸”、“胆黄”、“急黄”、“疫毒”等范畴。该疾病主要病因在于湿热疫毒为主,主要病机为湿、热、寒、瘀、虚为主。病情初期邪实正盛、湿热疫毒、蕴结中焦、肝失疏泄导致胆汁外溢,日久后寒湿阻遏,毒瘀互结,阳黄失治,迁延日久,导致脾胃阳气损伤,中阳亏虚,转为阴黄。阴黄病性为本虚标实为主。汉代?张仲景创立茵陈篙汤,并得出“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之中求之。”茵陈篙汤对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可起到温中散寒除湿退黄作用。宋?韩祗《伤寒微旨论?阴黄证》中提出阴黄证论治,成为首位重视阴黄为主的医家。明朝?程钟龄《医学心悟》创造茵陈术附汤,一直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3]。

茵陈术附汤中茵陈性苦幸微寒,主肝胆经,为治疗黄要药,现病理学研究中发现茵陈促进胆汁流量,有效增加胆汁分泌、消炎、利胆。附子具有温阳,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建运,下补肾阳以益火。经临床药理研究证实,附子对机体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发挥强心、镇痛、消炎的同时减轻对肝脏损伤。附子配伍干姜和白术可温运中阳,健脾化湿。三者共为佐使,以助化湿。白术、甘草具有增强消化吸收的功能和解痉止痛作用。方中附子之热,干姜之辛、甘草之甘,配合肉桂可推动气血运行,茵陈性寒与附子、干姜、白术配伍防止寒凉之性伤及脾脏。诸药合用起到脾阳健运,寒湿得化,瘀滞消退,肝络疏通之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人数为60例,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52,83.87%),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茵陈术附汤加味中茵陈有效增加胆汁分泌,附子、干姜、白术三者共为佐使,以助化湿,甘草解痉止痛,是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李钊成. 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50-51.

[2]毛德文,唐农,陈月桥,刘力红,王娜,王沙. 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02):74-76.

[3]陈月桥,张荣臻,毛德文,王娜. 茵陈术附汤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2015,17(05):101-104.

论文作者:何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何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