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角色问题研究论文

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角色问题研究论文

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角色问题研究

张大岗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日报

摘要: 现如今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各种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新闻媒体的职责之一就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消除其心中的不确定性。与文字报道相比,新闻图片的现场画面感更强,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事发现场,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所以图片也是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最好载体之一。摄影记者是现场新闻图片的拍摄者,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记录历史,反映事实,行使一名媒体工作者天职,确保图片真实客观的同时,还要从人的道德义务出发,用镜头记录下富有人文主义关怀的一面,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突发性新闻报道;摄影记者;角色问题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文字一样,肩负起传递信息和观点的职能。特别是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由于新闻图片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还原事件现场,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和“正在发生”的真实感和亲历感,所以更加受到受众的欢迎。现如今突发事件频频发生,所谓的突发事件,是指那种突然发生的、异于常态的、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突然发生的自然灾难事件;二是突然发生的政治军事事件;三 是突然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四是其他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摄影记者作为现场新闻图片的创造者,他们活跃在各个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现场,特别是在一些灾难报道中,摄影记者冲在最前线,拍摄下一张张震慑人心的照片,向受众传递着来自新闻现场的真实信息。

一、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

(一)摄影记者作为新闻人的自我定位

对于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探讨的第一步应该从其自身出发,探究其对于自我的认知,他们期待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自己能够做什么事以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党报摄影记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自我定位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首先,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公众的代表,他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冲动,渴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见证新闻现场,记录新闻事实,参与并通过媒体传播信息;其次,摄影记者与普通记者相比,就是采写形式的不同,他们利用手中的相机等摄影奇才进行采访,其新闻作品是以图片语言呈现的,所以在他们的自我角色定位中,除了拍摄图片具有新闻价值,还要具有文献价值,能够体现摄影专业素养;最后,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也会将自身定位为社会人,他们会带着以下两种心态赶赴现场:一是饱含人文关怀赶赴现场;二是他们也会有个体诉求,想拍摄有意义的能够表达个人思想的图片,展现个性。

(二)摄影记者作为媒体人的职业定位

摄影记者在媒体中就职,是专业的媒体人,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媒体的约束,因此其角色定位必然要和职业挂钩,他们的角色定位必须建立在媒体定位基础上,比如说:新闻至上,受众至少的原则,抓住受众和市场的策略,等等。摄影记者作为媒体人的职业角色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必须要配合就职的新闻机构的定位、新闻特性和要求等等完成新闻生产环节。第二是新闻机构渴望自己的摄影记者能够给新闻作品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提高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就是相对于文字记者,但是媒体的行规依然是认为新闻图片是处于较弱势的地位,很多时候,摄影记者依然被看成是采访单位的配合者,对于版面内容的呈现所掌握的自主权和话语权比较小。

(三)摄影记者作为传播者的公众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创作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突发性新闻报道最终是面对公众传播,因此,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也必须符合受众的社会的期待和需求。在突发性报道中,受众的期待除了要及时报道事件,科学理智地分析事件之外,还应该重视受众的内心体验,饱含人文关怀地展现事件。从这个层面上说,摄影记者作为传播者,要满足受众心目中的角色定位,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要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这是第一位。当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未知信息的渴望,而图片是这些信息最直接的获取途径,可以让受众直接看到“那里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所以摄影记者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事实,用最快、最有代表性的新闻图片所蕴含的信息,满足受众对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巨大信息需求和思想混乱时的心理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前毫无征兆,发生后影响面广,破坏性大,与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渴望尽快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快速、全面、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新闻图片直接摄制于新闻现场,蕴含着丰富地信息,能够形象地满足受众地知情权,因此是报道突发性事件地最好载体之一。因此,摄影记者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抓拍第一现场。2016年7月,安徽合肥合肥遭遇历史罕见的超强降雨,多条河流水位暴涨。7月2日,三河镇周边水域水位已经达到13.58米,超保证水位0.2米,已经超过1991年水灾的警戒线。笔者在接到报道任务后,争分夺秒赶赴新闻现场,成为第一个进入三河的摄影记者,并迅速拍下了灾区的照片,并立即将照片发给后方,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迅速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当晚的点击量就达到10万+,这就是跑赢时间的最好证明。

二、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实现角色定位的策略

(一)摄影记者的行动要有速度

第二要在满足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到受众的情感需求。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特别是在灾难事件发生后,受众希望能在新闻图片中看到希望、悲伤和感人的情感因素,过于血腥、非人道的照片受众是不希望看到的。虽然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摄影记者能够拍到第一现场,往往能够更加震撼,蕴含的信息量更大,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一个基本的伦理道德情感限制问题,要考量受众的实际接受能力,不能将过多负面的东西呈现在公众面前,引起受众情感上的不适。

(二)摄影记者的镜头要有温度

新闻要“图文并重”不是简单地说各版都有摄影图片,数量多,版面大,而是指运用的照片新闻价值大,能够传递很多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可以说,现如今受众对于新闻照片也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因此,摄影记者要实现自己的角色定位,必须要注重拍摄题材的深度,新闻摄影同样也可以写出深度报道:比如说记者可以较长时间地研究、采访和挖掘同一个新闻对象或新闻人物,用“系列”组照的形式,立体深刻的进行报道;同时记者还可以通过精心拍摄,将信息含量大、富有巨大冲击力,形象丰富、引发受众深度思考的照片呈现在受众面前。安徽省合肥市的量子通信技术一直位列世界前列,如何用照片来反映这一尖端科学及其研究者面貌,笔者对此进行煞费苦心的跟踪研究。机会终于来了,2017年9月29日,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我用这样一副照片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了展示:前景为监控大屏,背景为科研工作者,最终呈现出的叠加效果受到了评委和受众的青睐,一举斩获“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的金奖。

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的快速通信接口方案设计//殷伟,颜云松,潘琪,王亮,李雪明,司庆华//(10):143

(三)摄影记者的题材要有深度

突发性事件现场往往比较混乱,情况复杂,而且由于时间紧迫,也不会留给摄影记者太多思考的时间,这些都给新闻摄影造成了较大的难度。但是置身于嘈杂的新闻现场,摄影记者一定要用冷静的头脑、敏锐的判断力、报道主线明确,千万不能自乱阵脚,一定有针对性地采访拍摄,要记录下一个个有温度的画面。笔者曾参加过汶川地震及其灾后重建的拍摄报道,2010年6月26日我在汶川县三江县拍摄下了这样一副照片,一位老人满脸喜色,用残缺的双手手捧猕猴桃,眼中满是期望。照片中的老人叫陈章学,在大地震中失去了两根手指,两年来他用残缺的肢体种出了丰硕的果实,生活开始继续,这样有温度的一副照片感动了很多人。

2.1.4 学生乐于参与社会实践,做兼职的学生较多问卷表明,约88%的学生都有过社会兼职工作经历,主要做的工作按选项比例高低排序为:营销、家教、餐饮服务、清洁工等。少数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能够帮助家长做家务、干农活或做些社会兼职工作。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或公益劳动,这些经历和活动都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三、结语

新闻摄影能用镜头记录下新闻事件“最新的、最精彩”的瞬间,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未知,摄影记者如何胜任“读图时代”的角色,能够肩负起自我,媒体和公众三个角度的定位和责任,这需要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只有拥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在新闻摄影事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国家水法规明确规定,湖泊、湖荡等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而沿湖周边的一些村组、单位和个人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竞相圈圩(围)开发,少数人获得利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向湖区排放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养殖投放的大量饵料以及排泄物,导致湖区水体富营养化。

参考文献 :

[1]马林靖.简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维创新[J].中州大学学报,2008(01).

[2]杨杰.新闻摄影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

作者简介 :张大岗(1987.3-),男,汉族,安徽金寨人,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现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文学、法学双学士,单位: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日报,主要从事新闻摄影一线报道任务。

标签:;  ;  ;  ;  

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角色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